馬淑梅
(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青石嘴鎮大灘小學 青海 門源 810300)
在不斷改革新課程的背景下,中國的語文教學不僅為學生提供文化知識,還要求通過閱讀促進他們的全方面發展,提高他們的閱讀技能。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想達到理想的閱讀教學目標,教師必須首先意識到不能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而是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1.1 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當前對素質教育的需求是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使用各種先進且有效的科學教學方法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許多教師仍然只專注于學生的成績,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方法單一,枯燥無味,直接“結果”告知學生,并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性,老師喂什么,學生吃什么,減少了學生的閱讀理解力,不了解文章的重點和作者的用意。
1.2 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學校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第一場所,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很重要,家庭對于學生來說也很重要。大多數父母都有這個想法,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這與學校和老師有關系,與家長沒有任何關系。放學后,父母只會要求學生做很多家庭作業,缺乏他們閱讀技能的培養,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有很大影響[1]。
2.1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情境創設學習可增強學習效果,通過情景創設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體驗教學,讓學生更加有動力參與到學習中,創造豐富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參與閱讀來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學《觀潮》一課時,因為大多數學生從來沒有去過海邊觀看海景,因此他們很難理解課文,這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視頻,為學生創造情境,并擴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閱讀更加感興趣[2]。
2.2 拓展學生閱讀范圍,加強知識積累。在四年級閱讀教學中,課本閱讀還是有限的,在這方面,教師應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對知識和材料的積累,并有效地提高和培養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隨著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情的提高,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當前特點選擇更多有趣的閱讀材料。例如:在教學《貓》一課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閱讀,并引導他們閱讀老舍作家的作品,如《茶館》、《駱駝祥子》等,閱讀后,您可以準備一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知識積累的角色。
2.3 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去探索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勇于去思考,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起著重要意義,使學生能夠對于閱讀的文章發表自己獨特的理解和看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幸福是什么》一課時,老師先讓學生進行課文閱讀,在進行閱讀以后,并請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以便學生可以養成良好閱讀習慣[3]。
2.4 加強家庭對學生的作用,創造良好閱讀環境。在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家庭對學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因此,學校需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可以定期組織家長會,以幫助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他們孩子在學校的真實表現,也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家庭在學生發展中的作用。老師和家長可以加強交流與合作,通過家長和學校以及老師的共同合作,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5 運用豐富教學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課堂教學中運用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多,并且在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過程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學四年級,老師可以充分發揮好多媒體等先進技術的作用,通過采用多媒體等先進技術來促進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并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學習。同時,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角色扮演和游戲等教育方法,來改善學習環境,而且提高他們對閱讀的興趣,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如在教學《沙漠中的綠洲》一課時,“中的”是整篇文章的重點,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沙漠綠洲”,老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重要作用,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這使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課文,并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閱讀和理解能力[4]。
本文從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以及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等方面對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從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拓展學生閱讀范圍,加強知識積累、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加強家庭對學生的作用,創造良好閱讀環境以及運用豐富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于老師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職責,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因此,老師有必要通過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采用先進教學技術等方式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