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言
(中國人民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北京 100872 )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漸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企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企業家行為是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中國在經濟上取得的驕人業績離不開優秀企業家群體做出的巨大貢獻,也離不開優秀企業家身上具備的企業家精神,因為企業家精神是引導企業家行為的關鍵因素。在這些優秀的企業家群體中,華為公司的任正非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之一,有必要對以任正非為代表的當代企業家精神進行總結和剖析,以期培養出更多的本土優秀企業家,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是一家主要提供通信設備的民營科技公司,由任正非于20 世紀80 年代在深圳創立。華為在成立之初只不過是一家香港公司的業務代理,其主營業務是生產用戶交換機。20 世紀90 年代華為在數字化程控交換機的自主研發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03 年華為開始進軍小靈通與手機行業。2008 年華為又突破了多載波技術的限制,由此奠定了華為的行業領先地位。華為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自主研發之路,其研發、財務和人力資源等部門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不斷獲得能力上的提升,歷經數十年的發展,華為已發展成為聞名全球的高科技公司。在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2019 年全球五百強名單中,華為位居第61 位,并以7 212億元的營業額居于我國民營企業第一位,任正非也被《時代》雜志評為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目前華為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機構,任正非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后,自身僅持有公司1.04%的股份。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創業公司迅速發展為全球通信領域的科技巨頭,華為充滿傳奇色彩的發展歷程離不開創始人任正非的正確引領,任正非身上表現出來的將共享發展、創新、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等理念融為一體的企業家精神已經成為當代中國優秀企業家精神的典型代表。
共享發展理念的本質是“以人為本”,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必須讓員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員工才能處處為企業利益著想,才能在工作中充滿激情與創意。堅持共享發展理念的企業家必然會得到員工發自內心的擁護和愛戴,也更容易引領企業做大做強。任正非采用員工持股制度在企業中形成了“以奮斗者為本”的企業文化,通過利益共享來激發廣大員工的工作熱情。華為采用員工持股制度不僅獲得了國內優秀人才的矚目,也吸引了眾多具有全球化視野的外籍員工的加盟。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秉持共享發展理念已是大勢所趨,任正非設計的員工持股制度正好體現了共享發展理念,這種理念充分激發了員工的創造力和創新力,是華為在競爭中能夠保持優勢地位的法寶之一。不僅與員工共享企業的發展成果,任正非還積極關注員工對發展思維的分享,這樣可以不斷提升華為管理層的思想認識,從而為華為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不斷創新,創新是任正非在華為內部講話中出現頻次最多的詞匯,創新始終是任正非努力追求的工作目標。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管理制度和商業模式創新,任正非堅信唯有創新才能領航未來,這些持續不斷、覆蓋各個維度的創新實踐,是華為數十年來能夠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改革創新能夠展現企業家的智慧和能力,是保障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的核心要素。企業家是引領創新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新時代的企業家應該具有超越常人的創新能力,應通過自主研發來提高核心競爭力,研發出自己的核心技術并將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企業擁有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所向披靡。華為創立伊始,任正非便率領團隊堅持進行自主研發,以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為目標,不斷開發新產品。華為2019 年從事研發工作的員工近10 萬人,約占企業員工總數的一半,研發支出為1 317 億元,在全年收入中的占比為15.3%。任正非認為企業沒有創新才是最危險的,正是基于對技術創新的重視,并將自己的創新精神不斷傳給華為的管理團隊,華為在技術研發領域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資源和經費,這讓華為擁有了核心競爭力,讓華為能夠持續維持創新能力,在行業競爭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
管理制度創新能夠為企業技術創新的組織落實與過程管理提供支持。管理制度是企業有效運行的體制保證,除了產品技術的創新,企業家也要重視管理制度的創新,重視管理制度創新帶來的價值。管理制度創新能夠使企業的內部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大大提高企業運行的效率,能夠使員工在工作中富有創新精神,推進企業的科技進步。華為在管理中極其重要的制度創新是“工者有其股”的激勵機制,旨在激發全體員工的活力和創造力,這也是華為能夠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企業的掌門人,任正非完全能夠獲得華為的絕對控制權,然而他卻勇于創新,從華為成立之初便采用“工者有其股”制度,讓員工成為公司的股東并為自己打工。“工者有其股”制度是一種釋放生產力的創舉,其切實體現了任正非的管理制度創新精神和作為企業家的奉獻精神,該制度極大地提升了員工的忠誠度和歸屬感,使華為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也推動著華為不斷向科技前沿邁進。
企業管理制度與技術創新均與商業模式的創新有密切關聯,如果沒有商業模式的創新,其他領域的創新都將會失去依托。優秀的商業模式是企業立足的根本,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企業想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商業模式創新就成為企業家必須重視的問題。相較技術與管理制度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是較高等級的創新,這種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任正非經常說:“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為了吸引客戶和搶占市場,創業伊始華為便拋棄了傳統的銷售代理模式,而直接采用直銷模式,其核心就是貼近客戶去服務。通過跟客戶零距離的溝通,才能真正了解客戶的顯性或隱性需求,通過為客戶提供精致的產品和貼心的服務,越來越多的客戶逐漸成為華為產品或服務的忠實粉絲。目前,任正非又帶領華為開創了新的商業模式,即運營商B2B 業務。華為通過提供“云+網+X”聚合生態,幫助運營商構筑一站式云網服務能力,從以資源為核心轉變為以“業務+服務”為核心的新商業模式。
隨著全球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已勢不可擋,合作共贏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與追求。新時代的企業家應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勇于迎接國際化經營帶來的風險與挑戰,基于全球化層面提出企業的經營戰略。在經濟全球化時期,中國的企業家必須有扎根祖國、邁出國門和獲得全球尊重的胸懷與氣魄,勇于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具備領跑全球市場、為民族復興而努力的意識。任正非自華為成立之初就有國際化視野,起初華為缺乏資金和技術,也缺乏先進的管理經驗,從而面臨著兩難的境地:故步自封會導致華為的前途渺茫,然而主動開拓國際市場也有可能面臨失敗的局面。因為當時在外國人看來中國企業的產品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由于這一刻板印象的存在,使得華為難以單純依靠提升產品質量來打開國際市場。為此,華為采取了“請進來、走出去”的策略,從不會放棄任何國際化經營的機會,盡可能地邀請客戶和合作伙伴訪問中國,同時積極主動地把產品和服務推出去。任正非與員工共同迎接了國際化經營帶來的挑戰,也抓住了國際化經營的機會。
企業家不僅為創造社會財富付出了努力,其對國家、民族也懷有崇高的使命感。成功的企業家在創業過程中大都經歷過許多磨難,卻始終能夠維持上進、樂觀的心態,其根本動力源自對國家的摯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企業家必須始終銘記企業所承載的社會責任,讓企業的成長最終成為促進社會進步的力量。任正非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帶領華為能夠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致力于為國家民族的富強而努力,在華為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為國家的高新技術和高端制造業發展做出了貢獻。任正非曾說“愛國,愛這個國家,希望這個國家繁榮昌盛,不再被人欺負了”。華為在經營活動中很好踐行了社會責任理念,如在得知汶川地震后就立即投入抗震救災的慈善活動;在環保和節能減排領域主動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分析、利用技術創新盡量減少設備能耗與污染物排放等。在國際上華為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自2015 年開始執行援助科摩羅電信國家光纖骨干傳輸網絡項目以來,華為主動參加當地助學等公益慈善活動,塑造了華為回饋社會的良好企業形象。
從華為的案例可以看出,共享發展、創新、國際化視野與社會責任理念是新時代中國優秀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內涵。正是在以任正非為代表的優秀企業家群體的不斷努力下,當代中國的綜合競爭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得以提升,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中華民族能夠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企業家及企業家精神是十分稀缺的社會資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定運行的重要推手,必須重視企業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作用,必須重視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的培育和研究。一方面,中國的企業家群體需要認清自身肩負著的偉大使命,應將人生價值、企業的命運與祖國的發展壯大有機融合在一起,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全新的發展理念應對國內外市場,努力尋找在市場風險中創業創新的機會。另一方面,全社會也應為企業家的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為其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社會環境,用法治培育和守護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企業家精神,以壯大優秀企業家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