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靜霞,李心尉
(1.吉林工商學院,長春 130507;2.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區稅務局,吉林 通化 134000)
如何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大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力度,科學合理穩步地推進城市化,是今后一個時期內我們面臨的繁重任務。新型城鎮化是由偏重數量、規模增加向注重質量內涵提升轉變,由偏重經濟發展向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轉變,由偏重城市發展向注重城鄉一體化發展轉變,努力打造經濟高效、文化繁榮、社會和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型城鎮。
吉林省新型城鎮化處于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從2014年以來,吉林省多地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據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 年末,全省城鎮常住人口占58.2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9.19%。目前,吉林省的城鎮化水平正處于城鎮化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城鎮化水平在30%-70%之間),即快速城鎮化階段,城鎮規模不斷優化。
吉林省面積1 293.82 平方千米,2019 年末常住人口達到2 690.73 萬人,城鎮人口達到1 567.89 萬人。吉林省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建立城鎮生態格局,建立農村特色生態產業,聯合周圍城市群,建立中部城市群,以點帶面,促進各地之間的交流和協作,使吉林省城鎮生態格局得到完善,促進城鎮化建設和發展。
實行城鎮化建設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往年也呈增長趨勢,2019 年吉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 563 元,相比2018 年增長了1 765 元,其中2019 年吉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 299 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 936 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額為17 363 元。
交通是一個城市連接另一個城市的紐帶,至關重要。目前城市與城市,城市與鄉村,鄉村與鄉村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越發頻繁,極大地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與轉型升級。我們在依靠交通的同時,也要加強保護交通。不僅如此,城市中還有許多基礎設施,如供氣系統,供水系統等,我們在加強維修和保護的同時,也要不斷創新,確保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能夠供求平衡。
多措并舉,確保城鎮化建設穩步進行。2020 年8 月,吉林省出臺《吉林省全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對取消落戶限制、優化居住證申請、發放服務等方面政策進行調整,為促進吉林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穩步放開中小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立大城市落戶條件,使各城市的落戶能夠達到合理合法。對農村土地權益保護予以重視,把農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都劃分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外來務工人員憑居住證或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就可按照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政策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同時也對農民工子女提供義務教育保障,確保農民工子女能夠享受到應有的義務教育。
為了更好地推行城鎮化的建設,吉林省采取試點工作的辦法,以點帶面,同時也借鑒其他大城市的先進做法,因地制宜,采取高效、有序的辦法推行城鎮化建設。吉林省首推長春、吉林兩個大型城市,希望能夠產能升級,優化產業。選取了18 個擴權試點城鎮,并對這些城市進行記錄,評估,同時政府也加大對城鎮的扶持,通過多種途徑招商引資,擴大就業。
合理的空間分配是城鎮運行的有效保障。據人口普查顯示,吉林省的兩個特大城市——長春和吉林,兩個城市的總人口數占全省城鎮人口總數的43.31%,而6 個中等城市的城市人口占全部城鎮人口的23.43%,居住于小城市和小城鎮的人口數占37%。可以看出,吉林省存在地理空間分配不合理現象,缺少大城市,中小城市發展后勁不足,缺乏經濟的支持和帶動,不利于城鎮化的建設和發展。
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使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聚集,城鎮應有能夠接收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飽和度。但是目前吉林省的產業發展與生產總值并不成正比,甚至是嚴重不協調。
很多城市在城鎮化轉移的進程中都面臨著二元戶籍制度的牽制,吉林省也不例外。社會轉型不斷的加快,導致流動人口群體也不斷擴大,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大規模的流動人群,就會帶來不可想象的城市壓力。只有通過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加快對制度的改革和升級才能更好地為新型城鎮化保駕護航。
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產生了大量的流動人口,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在吸收這些外來勞動人口的同時也要考慮城市環境的承載能力,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還要放眼未來,過多的人口會給城市生態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只有協調穩步地吸收這些外來人員,才不會使城市陷入危機,才能更好地推進城鎮化建設。
近幾年吉林省經濟穩步增長,發展趨勢良好,城鎮化發展也穩步推進,但是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基礎設施問題也逐漸顯露,其主要表現,一是城市道路交通擁擠;二是市政公用設施供求不平衡。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城市人口增長較快,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導致城市公用系統無法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如不加以解決,就無法實現新型城鎮化的建設。
一個地區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而吉林省歷史欠賬較多,沒有更多的財力去投入新型城鎮化的建設,而且金融機構的投入積極性也不大,因為風險較高,并且財政支出和金融風險也在不斷增加。資金保障能力不足等缺點的逐漸顯露,導致很多投資企業望而卻步。吉林省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仍需各方努力,才能確保建設成功。
合理的城鎮布局是城鎮化建設的根本,為了達到合理的城鎮布局,必須重新規劃,按照城鄉統籌、有序推進、功能配套、以大帶小的原則,使中心城市帶動次中心城市,與重點城市和特色小城鎮起到聯動效果,形成多點支撐、責任落實、分工明確的城鎮布局。
產業結構的改變會帶動就業的增加,城鎮化就可以吸收更多的勞動力和人口。一方面,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城鎮也應改善投資環境,優化產業結構,使工業和農業得以生存與發展。此外,還應該發展吉林省特色生態農業,將農業與現代產業有機結合,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又促進了城鎮化的建設。
可以學習其他城市的先進做法,結合吉林省的實際情況,二元戶籍制度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改進,實現“因城而異”和“因人而異”。
在吉林省東部地區的建設上要特別注意對東部生態環境的保護,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條件下最大程度地對東部地區進行城鎮化建設。而吉林省的西部地區生態農業需要做到對以往的過分開墾的補償,部分退耕還林以及對沙漠化鹽堿化現象的解決是西部建設的核心內容。只有吉林省東西部共同建設才能讓吉林省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城鎮化的發展必然導致城鎮人口增多,這將對城鎮的基礎設施以及城鎮的硬實力提出考驗。自來水、電力、燃氣的供應,垃圾污水的無害化處理,尤其是道路交通的改善,城市住房的購買以及社會保障等,都需要不斷地提高和改善。
吉林省要努力爭取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搬遷老工業基地,剔除僵尸企業,銀行加大對企業的扶持,政府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城鎮建設工作,使吉林省的城鎮化建設步入正軌。創新融資模式,聯合金融機構,建立長效機制,引進資金,促進經濟的發展。2016 年吉林省共有22 個示范城鎮新引進項目46 個,協議金額39 億元。2020 年,吉林省有4 個縣市入選國家級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項目。通過資金的引進使城市的發展水平得到了提高,信貸資金也得到了保障,人們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去進行創新發展。以此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城鎮化的發展。只有多方協作,才會助力城鎮化建設與發展。
目前階段是我國城鎮化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吉林省統籌推進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振興發展的重要時期,城鎮化對促進吉林省區域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穩定社會,擴大內需具有特殊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