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鐘 李獻青
(1.南充市第五中學 四川南充 637100;2.川北醫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7)
我國關于體育事業的發展宏觀政策為校園足球長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黨和國家對人們的健康和體育事業向來高度重視,從解放初期的體衛制,到全民健身,再到體育強國建設,這些政策制度的有效執行,彰顯了我國對人民群眾健康的關懷及對體育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我國競技體育在國際體壇從弱到強發展,顯示了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歷程,其背后是國家的大力支持和運動員的艱辛付出。1992年6月,“紅山口會議”確立了中國足球要走職業化道路的改革方向,這對我國足球運動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表明體育在我國經濟生活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同時體育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2015年1月26日,國務院審議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改小組通過《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足球成我國國家發展戰略之一,顯示出國家和人民對足球運動的重視。
為了促進我國青少年體質的提高與發展,我國高度重視學校體育教育工作,對學校體育發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出臺了一系列制度方案,對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進行引導、督促。例如,《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全國青少年足球活動方案》等。《全國青少年足球活動方案》明確規定學校要實行4級聯賽方案:小學—初中—高中—大學4級聯賽,這也是我國學校體育史上發展的重大事件。2009年,教育部聯合國家體育總局啟動校園足球活動,拉開了我國校園足球發展的新帷幕。隨之,我國不斷大力推行關于校園足球的發展舉措。為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的政策,各省、市、自治區紛紛制訂校園足球發展方案,學校具體推行校園足球活動,校園足球運動在我國學校得以迅速開展。
起點在校園,重點在娃娃,是我國足球,特別是職業足球發展的基礎和重點所在。2009年10月14日,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教育部聯合組織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在青島天泰體育場舉行。這標志著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的足球項目走進校園,成為學生校園體育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以來第一次由兩個部委(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共同發表文件倡導在中小學校園開展一項體育項目。此次活動全國初步確立44個布局城市,為期10年[1]。我國校園足球拉開帷幕,各項活動有序展開,如教育員培訓制度、足球裁判員培訓制度、足球布點校校長培訓制度、各級各類聯賽建立等,這些有力措施促進了我國校園足球的發展和進步。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將改革推進校園足球發展作為重要內容進行詳細規定和闡釋。要求發揮足球育人功能,促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將校園作為普及、開展足球運動的重要場所,同時重視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養,使青少年通過參加校園足球活動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真正讓學生享受足球,通過足球規則體驗來更好地適應社會規則,養成正確的道德規范。中小學體育教學將足球列為體育課教學的重要內容,提高足球課的學時比重。重點進行全國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布局,計劃在2020年達2萬所,2025年達到5萬所,同時提高女子足球學校的比例[2]。相關政策的執行,為我國校園足球的發展提供了現實基礎和路徑。
校園足球教練員的培訓是校園足球發展質量的保證,教練員的專業能力和素養決定了學生足球訓練水平的高低[3]。要對教練員進行定期培訓,同時實行資格準入制度,持證上崗。教練員的培訓應將硬性要求和自主學習相結合,加強教練員的學習交流,特別是利用比賽機會,進行教練員能力培養和提高。
教練員的培訓應重視構建教練員的核心能力素養,如專項技術、專項戰術、溝通交流能力等,不斷提升足球教練員的人格魅力和執教水平,為訓練質量提供保證。
足球比賽過程中,裁判員的水平對比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賽能否順暢進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裁判團隊的執裁水平。同時,裁判員的能力和水平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培養才能達到比賽的要求。建立裁判員培訓系統體系,增加裁判員數量,是足球比賽廣泛開展的基礎,能避免因裁判員水平低下導致比賽不能順暢進行的情況。
培訓有利于裁判員對足球比賽進行了解,結合我國校園足球發展的實際情況,裁判員隊伍建設和培訓要加大學校足球教師群體的重視和培養。因為學校體育教師往往身兼數重角色,如學校足球比賽的組織者和執裁者、外出比賽的領隊與教練等。
校園足球比賽體系的建立,是校園足球發展重要的保證。足球教學和訓練效果需要在比賽中檢驗和提高,足球比賽對校園足球的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足球比賽體系的建立有利于學校間足球活動的交流,有利于學生在足球比賽中提升技術和戰術水平。
我國校園足球的開展需要建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4級聯賽體系、校際定期比賽體系等。只有建立完善的比賽體系,才能充分帶動足球的訓練和水平的提高。
青少年足球科化訓練是培養足球后備人才的重要保證[4]??苹柧汅w系的建立有助于為基層教練員提供有效借鑒和參考,有利于提高訓練水平。科化訓練體系的內容主要包括青少年兒童身體發展規律、心理發展規律、動作技能技術形成規律、戰術意識形成過程、比賽心理訓練與調節、疲勞的恢復、身體素質的訓練等。
青少年校園足球科化訓練,需要制訂合理的訓練大綱、訓練計劃、教學課時計劃,只有在科學合理的計劃規范下才能保證訓練的連續性及有效性??苹柧殐热莸闹贫ㄐ枰獙W習和經驗的積累,為此要鼓勵教練員和學生長期進行相關理論學習。
校園足球的發展離不開國家和政府的政策和經濟支持。校園足球的發展規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場地建設與維護、經費的投入等,均需要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在相關政策背景下,細化建立相關保障制度(經費制度、獎勵制度等),能使校園足球活動得到有序開展。完善保險機制,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有利于提升校園足球安全保障水平,解決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后顧之憂。
建立足球運動員連貫發展培養制度是校園足球長效發展的重要保障。根據我國當前的人才培養和選拔體系,學生的發展離不開學校,如果因為足球訓練而導致無法升入大學,則會為校園足球的開展帶來很大的阻力,特別是部分有特長,具備從事職業比賽的苗子隊員,不利于后備人才的選拔和培養[5]。目前,我國對足球人才的培養進行了改進,加大了足球特長生升入大學的機會,增加了招生計劃名額。如何構建連貫的人才培養制度是我國足球發展的困難和瓶頸問題之一,也是需要人們深思和研究的問題。具體要做到完善考試招生政策,激勵學生長期積極參加足球學習和訓練。允許足球特長生在升學錄取時在一定范圍內合理流動,獲得良好的特長發展環境。
校園足球的發展離不開學校領導的支持,根據目前我國教育管理模式,學校校長在學校管理和決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6]。為此,通過教育部門組織學校校長進行校園足球開展工作培訓,加大學校領導對校園足球的認識,強化對足球運動的科學正確認識和評價,有利于得到領導的大力支持,進而促進校園足球的開展。校園足球校長培訓主要包括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意義、比賽訓練組織過程、經費需求概況等,以使校長對足球訓練和比賽工作有客觀的認識和評價,進而提高足球教練員在學校的地位和作用。
校園足球的科學發展離不開系統的評價制度,評價制度對激勵教師和學生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科學的評價體系,有利于校園足球活動的系統開展,有利于激發足球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有利于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如果沒有科學評價制度和獎勵制度,則不利于校園足球的長期開展。評價制度的建立涉及很多維度和因素,主要包括相關人員工作量的認定、成績的評定與認可、執教水平評價、比賽組織評價等。如何建立科學評價制度,是加強校園足球管理的重要方面,需要不斷完善評價指標體系,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我國校園足球的發展。
在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進程中,如何通過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實現我國現代化體育強國建設目標,是體育工作者應有的擔當和責任。不斷完善我國校園足球的發展體系,建立長效發展保障制度,是我國現代化強國建設人才培養及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國民健康水平的有力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