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軍 吉安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
在新時代背景下,體育運動領域中運動員們的思維、意識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由于運動員的義務性以及流動性較大,他們與其他行業從業人員從工作性質到思維特征都有較大的差異。[1]尤其對于青少年運動員來說,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最迅速的階段,在同齡人當中他們的體育成績優異,在比賽場上,他們為國爭光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強烈,但由于他們年齡較小,身心發育尚不成熟,因此如何對青少年運動員們進行科學的日常管理,使他們茁壯成長,是青少年運動員管理員與教練、老師工作中的主要任務。
1.青少年運動員骨骼與關節特征:青少年的骨骼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中的成分也在發生著相應的變化,年齡偏小的運動員骨骼當中所包含的水分和其他有機成分較多,骨骼還沒有完全鈣化,骨骼當中軟骨的成分較多。[2]因此他們的關節等部位骨質較為疏松,有彈性但硬度小,骨骼與關節在遭受外力沖擊時不容易斷裂,但過于沉重的力量會造成他們的骨骼變形。
2.青少年運動員肌肉特征:青少年肌肉的發展特征主要體現在肌肉水分含量高、蛋白質、脂肪、無機鹽類物質含量偏少,并且肌肉內糖原和肌紅蛋白等物質含量較少,能源儲備不足,肌肉纖維特點呈現細長、收縮機能較弱的特征,這也導致青少年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耐力較差,容易疲勞。[3]此外,青少年運動員肌肉發育不平衡,隨著青少年年齡逐漸遞增,肌肉的發展呈現出屈肌先于伸肌發育、上肢肌優于下肢肌、軀干肌群先于四肢肌肉發育、大塊肌群先于小塊肌群發育的特征。青少年肌肉主要為縱向生長,生長速度較快,過快的生長速度也使得青少年肌肉收縮力和耐力較差,在生長加速期過后,青少年肌肉開始橫向生長,肌肉纖維逐漸增粗,肌肉力量感明顯增加。
3.青少年運動員呼吸系統特征:青少年運動員相較于成人運動員呼吸器官還沒有得到完善的發育,呼吸通道比較狹窄,肺活量不高,并且肺內部彈力組織還沒有完全發育起來,肺泡的數量較少,導致他們的呼吸能力有限。此外,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呼吸深度會逐漸加深,呼吸能力也隨著肺部器官的完善逐步加強,然而在運動過程中,由于生理系統的差異,女性有氧能力和無氧能力上相比于男性較差。
4.青少年運動員神經系統特征:青少年運動員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活躍程度高,并且大腦皮質新陳代謝旺盛,腦神經細胞呈現不穩定、易疲勞的特征,但由于青少年細胞的合成代謝較為迅速,疲勞感消除的也很快。此外,運動員在進行項目訓練時,中樞神經對身體各器官的機能調動非常迅速,但受到內分泌的影響表現出不穩定的特征,會呈現出動作上的不協,但在短期內能夠迅速恢復,這一現象在女生身上表現得較為明顯。
1.青少年運動員認知特征:知覺是個體基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對外界進行的感知,個體的知覺系統包括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4]運動員在進行運動訓練時,空間知覺對于運動員技能的掌握非常重要,時間知覺對于運動員速度方面的發揮也尤為重要。而青少年運動員在知覺特征方面表現為自我意識性較強,認知獨立性較高,但在認知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性。由于他們對于事物的認知還比較片面,因此知覺呈現出缺乏穩定性、幼稚性與成熟性并重的特點,因此在進行體育訓練時,對于問題的判斷、問題的理解較為片面,并且相較于成人運動員存在逆反心理。
2.青少年運動員思維特征:從皮亞杰的發展理論角度來講,青少年正處在抽象邏輯思維階段,他們的思維從經驗型逐漸向理論型進行轉換,在進行日常訓練的過程中,能夠通過教練的理論講解與自己過往實踐經驗進行融合,在訓練當中根據自己的運動習慣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訓練技巧。此外,青少年運動員批判性思維也開始逐步發展,在進行群體訓練時與其他隊員之間比較容易出現摩擦,對于一些運動技能訓練持有自己的想法,但有時也會出現想法偏激的情況。
3.青少年運動員注意力特征:注意力對于運動員完成動作要領、達成訓練目標非常重要,在注意力分散的狀態下,運動員運動訓練持續時間短,在過程中容易出現動作失誤,不利于運動員后期參加比賽。青少年運動員在注意力的集中性、注意力選擇、注意力指向性上面狀態良好,但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呈現出不穩定的狀態,并且青少年的注意力受到自己興趣和偏好的影響較大。
4.青少年運動員情緒特征:青少年運動員由于其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在青春期發展迅速,因此情緒情感較為豐富,容易在情緒上呈現較大的起伏,而自身對情緒的控制能力較差。在男生身上,情緒的豐富性表現為在訓練過程中易激動、對于事情的判斷以及處理易憤怒,在女生身上,表現為情緒敏感,易傷感。
首先,在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從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出發,進行積極的正向引導。在青少年運動員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要為他們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他們對自己的心理發展特征有深入地了解,并且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教師可以進行一些團體心理輔導讓隊內成員相互之間有一個深入地了解,讓彼此多一些包容性。此外,管理人員對于一些非常在意自己的訓練成績的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要積極鼓勵他們,給予他們正向激勵,對那些情緒較為敏感的運動員可以時常與他們溝通交流,為他們進行心理疏導。
其次,運動員對于自己在日常訓練過程中遇到的挫折,要學會正確的歸因。[5]例如有些運動員一旦出現訓練效果不佳的情況,都會把全部原因歸結于自己不努力、不是當運動員的料等,讓自己產生強烈的自卑情緒,影響后續的訓練。這時心理健康教師應該鼓勵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們重拾信心,正確的分析影響訓練效果的客觀原因,找到科學的解決辦法。最后,管理員們要聯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師,引導運動員正確的疏解自己的內心,引導運動員們根據自己的情緒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引導運動員在集體訓練的過程中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與隊內成員和諧共處。心理健康教師也可以帶領運動員多學習一些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促進運動員提升自己的自信力。
在過去,對于運動員的訓練大多都是注重體能訓練,而忽略對運動員文化素養、道德品質的教育。然而在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今天,對于青少年運動員的管理應該轉變傳統認知,在基于青少年運動員生理發展特點進行合理的訓練項目開展的過程中,也應該更加注重青少年運動員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的提升。首先,根據運動員生理發展特點,教練在訓練過程中要合理的調節訓練強度與訓練時間,在訓練方式上,針對青少年運動員大腦細胞較為活躍這一特征,多設置一些有趣的訓練。例如在運動技能相關理論課程的開展中,教練可以借助一些多媒體課件,通過動畫演示的方式使理論課程不再枯燥無聊,在為運動員們講解運動過程中的生理基礎、發力技巧等時,可以借助一些人體模型的教學道具讓運動員自己動手操作,一方面能夠激起運動員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自己操作的過程也能讓運動員們記憶更加深刻。
其次,管理員在日常管理過程中也要為青少年運動員開設一些人文素養課程與德育課程。人文類課程內容可以包含運動員訓練領域內的一些前沿賽事分析、體育文化了解、現階段社會生活的熱點話題、文化知識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保證人文類課程內容的新穎性,使運動員能夠體育技能與知識技能互補,促進運動員的綜合發展。在德育課堂中,教師要多與運動員分享一些法律法規知識、給運動員進行一些思想品德教育,幫助運動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要想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更規范的管理,就需要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各地方體育局建立健全青少年運動員管理體系,對于專業運動員與非專業運動員都進行完善的注冊,利于國家對我國體育領域后備人才進行更科學、更完善的訓練與培養。首先,國家體育總局與各地方體育局、教育部應該建立專門的青少年運動員管理中心,對于青少年體育訓練法律法規、文化教育相關文件等進行更細致、更全面的管理與制定。
其次,由于運動員需要到各地參加比賽、流動性較強。因此全國各地應該建立統一的青少年運動員管理數據庫,對青少年運動員基本信息、運動技能等進行詳細的收錄。一方面便于運動員身份識別,另一方面數據庫內記錄的運動員特征及相關信息也能夠便于不同地區比賽委員會為運動員提供更適合的訓練場地、訓練設施等。最后,對于各地區青少年運動員管理中心來說,也要對中心內部的青少年運動員進行詳細的信息檔案建立,包括運動員訓練表現、文化能力、道德品質等,并且檔案庫要做到隨時更新,長線收錄。這樣能夠保證運動員在不同時期的訓練過程中即便出現教練更換的情況,新教練也可以根據數據庫迅速掌握運動員情況,并且地方系統要盡量做到與全國青少年運動員信息技術系統相互兼容,便于全國各地青少年運動員信息資源的共享。
綜上所述,青少年運動員身心發展特點不同于成人運動員,發展過程中不穩定的特征較為明顯,因此管理團隊在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日常管理的過程中,要從生理和心理兩個角度出發,深入研究青少年運動員成長過程中的特征,掌握他們普遍存在的問題。運用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科學理念,在管理過程中運用多種先進的管理技術進行正確引導、嚴格管理,讓我國未來的體育健兒們能夠德才兼備、生理與心理都得到健康發展,推動我國體育事業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