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俐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技能型社會,弘揚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1]技能型社會建設目標的提出,對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合格的職業技能、正確的職業態度、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的必備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職業崗位能力訓練的重要平臺,是保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支撐。[2]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主要對接的是涉外商務行業職業崗位群。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推進與深化,跨境電商和數字貿易等新興外貿業態的不斷涌現,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迫切需要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管理保障體系等方面協同推進產教深度融合。
近年來,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的職業院校對實踐教學日趨重視,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和頂崗實習環節中。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強調能力本位的課堂教學觀念得以普及,基本改變了滿堂灌的現象,加強了“一知識點對應一技能點”的課堂實踐教學環節,從而使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教學比例提高,形成了專業課程課堂教學與校內綜合實訓相結合的局面;其次,強調專業認知和專業核心技能的培養,大力推行課程思政,促進專業教學與職業素養的融合;此外,普遍采取“統一實習、分散安排”的校外企業頂崗實習模式,將實習與就業聯系起來。
盡管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方案和教育教學改革上有所體現,且開發了一些實踐教學基地和教學資源,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技能型目標不明。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技能是一種建立在英語語言技能基礎上的復合型技能,例如,英語語言技能與跨境電商運營、客服、營銷等復合,或者與國際貿易的進出口業務、單證、跟單等復合。但是部分院校專業特色不明顯,學生往往偏重英語語言技能,忽視復合型技能,導致畢業生就業對口率偏低,就業后崗位上手慢。
2.實踐課程系統性設計不夠。教學過程未能及時跟進跨境電商或外貿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課程實踐教學內容零散、殘缺,甚至部分課程的實踐教學形同虛設;未能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生產性實習實訓。
3.實踐教學資源較缺乏。校內實訓往往受限于實訓場所、實訓設施、課時總量,實訓教學效果不理想;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未能有效對接職業面向。
4.實踐教學師資力量不足。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多為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師,“雙師型”教師比例不足,缺乏跨境電商或外貿企業實際工作經驗,實踐教學的理念和能力不足。
5.實踐教學保障體系不完善。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一方面,跨境電商企業急需外語類人才,另一方面,院校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對從事跨境電商行業存在偏見和誤解,導致供需不平衡;尚未形成校、企、生互惠互利、利益均衡的實踐教學保障體系。
實踐教學是實現技能型社會的關鍵環節,滿足技能型社會需求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人才的職業技能水平。1+X證書制度要求院校積極對接行業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以企業崗位需求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為依據,客觀、綜合地評價學習者的職業技能水平,從而為技能型社會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由此可知,1+X制度具有社會屬性和實踐屬性。實施1+X制度,可使實踐教學目標清晰、實踐教學體系完善、實踐教學資源合理配置、實踐教學師資匹配度高、實踐教學保障性強。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主要面向外經貿中小微企業的相關職業崗位群,具體的職業崗位通常包括:外貿業務員、跨境電商營運專員、跨境電商客服、跨境電商業務員、外貿單證員、外貿跟單員和涉外商務助理等。這些崗位面向要求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語言交際技能、涉外商貿實際業務運作技能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目前,對接商務英語專業的1+X證書包括但不限于:實用英語交際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跨境電商B2B數據運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跨境電子商務多平臺運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網絡直播運營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這些證書均和外貿行業銜接,是在校企協同育人的框架下實施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
校企協同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主要包括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內容體系和保障體系三個方面。[3]
實踐教學目標的確立,應在校企協同創新理念下重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協同創新理念具體表現為專業與行業企業崗位對接,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接,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對接的“五對接”(見表1)。

表1 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結構圖
“五對接”是實踐教學的目標。在對跨境電商和外貿行業企業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凸顯實踐教學體系的系統性、層級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大學三年期間不同階段、不同形式的實訓實習,不僅可強化專業能力,而且可不斷增強學生的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分析能力、獲取信息能力、解決問題的策略等方法能力,從而達到在體驗中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目的,并為學生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五對接”是實踐教學的方法。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應圍繞實踐教學任務的功能和難易程度劃分為若干階段,每個階段對學生的技能培養各有側重。同時,各個階段又相輔相成,不能割裂。結合院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條件,鼓勵實行崗位認知和跟崗實訓,以期充分地實施實踐教學“五對接”原則。
由表2可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按照跨境電商和外貿行業的典型崗位任務所需能力設置實踐課程模塊,根據任務難易程度和專業程度,由淺到深逐級推進。實踐課程體系可從兩個維度進行解構,一是按照基礎-核心-復合-拓展的維度,二是按照外貿業務運作、跨境電商運營、涉外商貿服務等職業能力分解的維度進行重構。從而形成符合職業發展規律的二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包括實踐教學基地和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兩個方面。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應抓住1+X證書制度建設時機,校企協同優化實踐教學基地。一方面,可對接跨境電商X證書,積極開展跨境電商實訓基地建設和應用,為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服務;另一方面,可對接實用英語交際技能X證書,校企協同建設外貿業務運作和涉外商貿服務實踐教學基地。此外,應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制度建設,從人員配置、實訓條件、評價體系、應用成效、社會推廣等方面形成完善的支撐體系,從而為高職商務英語的實踐教學保駕護航。
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是實踐教學順利進行的又一重要保障。一方面,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應積極對接X證書的要求,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增強獲得感。另一方面,校企協同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比例、能力和素養,需從機制建設著手,通過推進X證書的師資培訓、建立企業專家引進制度、提升工作績效和促進職稱晉升等多種方式,持續推進高職商務英語專業“雙師型”隊伍建設。
建設技能型社會的理念和戰略必將形成國家重視技能、社會崇尚技能、人人學習技能、人人擁有技能的社會格局。雖然技能型人才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仍然任重道遠,其中最為難啃的骨頭就是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職業院校應從厘清實踐教學的目標、構建系統的實踐教學內容、完善實踐教學的保障體系三個方面,抓住1+X制度建設的機遇,校企協同積極推進技能型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