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菊
(天津市農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天津 300192)
發酵中藥是進入21 世紀以后在養殖領域應用比較多的一類新型藥物形式,主要用于畜禽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幫助中藥提升療效,加速疾病康復[1]。目前很多發酵類的中藥已經作為常規飼料添加劑在各大養殖場得到應用,為無抗養殖的普及起了巨大推動作用。為了能幫助大家更清楚地認識發酵中藥,筆者就此為話題和大家進行一下交流。
中藥在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的應用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為人和動物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一直以來由于受制于技術的限制,中藥在炮制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工藝問題一直以來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我國傳統的中藥炮制方法還是以“水法”和“火法”為主,前者主要包括煎煮、浸泡、水飛、漂洗等,后者則以炒、炙、燙、煅、煨、炮、燎、烘等為主。傳統工藝制備的中藥雖然能最大程度保證了藥性,但炮制過程中也使得很多有效成分遭受損失,比如有些不穩定的成分在受熱后會分解,有些揮發油在煎煮或炒制過程中會揮發入空氣中而散失等。還有些中藥,尤其是固體分散劑,口服后生物利用度不高,藥效無法充分發揮。對于畜牧業來講,動物飼養過程中需要口服投藥時,由于中藥很多存在天然的苦味,導致動物采食時出現適口性問題,這是中藥在畜牧業推廣應用過程中的一個障礙。
隨著對中藥炮制工藝研究的不斷深入,發酵中藥目前在實際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中獸藥領域。發酵中藥是將天然的中藥,經過益生菌的發酵作用,最終得到中藥和益生菌混合物的一種制藥工藝[2]。選擇的益生菌可以是一種,也可是多種,為了最大促進中藥發酵后的效果,最好結合仿生學原理,模擬動物腸道的微生態環境將中藥發酵。中藥原材料在微生物分泌的酶作用下得到有效分解,植物細胞壁分解后胞內有效成分能得到更充分釋放,很多成分還能夠得到轉化,有些中藥大分子物質經過微生物轉化后可變為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有利于藥效的充分發揮。發酵中藥是中藥學發展歷程中的一次革命性技術,為畜牧業的無抗養殖做出了較大貢獻。
發酵中藥具有諸多的優勢,臨床體現最明顯的優勢是可以提高藥物生物利用度,改善藥物的適口性,增強藥效,促進飼料消化等。
中藥天然未經處理之前,有效成分存在于內部,特別是植物類中草藥,常見的黃銅類、皂苷類、有機酸、揮發油、礦物微量元素等都在細胞內部,而細胞膜和細胞壁在有效成分溶出過程中會形成阻礙。中藥發酵過程中,有益微生物可分泌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等成分,對細胞壁進行溶解,使細胞表面通透性增強,這樣有效成分便會更順利溢出,藥物的生物利用度也會提高。
中藥發酵后會形成很多小肽類的發酵產物,這些發酵產物具有一定的香味,不但能對藥物原本的苦味進行掩蓋,不影響動物采食,其作為添加劑拌入飼料中后還對采食量起到一定提高作用,有效解決了傳統中藥臨床應用過程中的適口性難題。
中藥發酵后,對于動物來講,用藥過程中不但食入了藥物,同時也食入了大量的益生菌,這些益生菌進入腸道后會平衡腸道微生態,對腸炎的治療具有輔助的功效。益生菌的繁殖能刺激腸黏膜發生黏膜免疫,進而產生分泌型的抗體IgA,對有害微生物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對抗作用,疾病治療的療程就能縮短。
益生菌進入腸道后,自身在繁殖和代謝過程中會分泌大量的淀粉酶、蛋白酶、脂酶、肽酶等物質,這些酶和腸道內動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一起對飼料進行分解和吸收,從而可以提升飼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有研究表明,長期使用發酵中藥的雞群,糞便過料現象明顯減少,料蛋比下降,經濟報酬提升。
發酵中藥目前主要用在動物的日常保健領域以及疾病的治療領域,尤其是無抗養殖近幾年嚴格執行后,發酵中藥在無抗養殖領域應用越來越多,進入產蛋期的家禽、臨出欄的豬、育肥期的牛羊和家兔等使用發酵中藥最多。
家禽一旦進入產蛋期,抗生素是嚴格禁止使用的,因雞蛋每天都在形成,對于抗生素來講,只要使用肯定會殘留在雞蛋中。如果出現病雞,相對于青年雞、雛雞來講,產蛋雞治療會更加麻煩,普通中藥使用成本高,治療周期長,有時還無法徹底治療,而發酵中藥剛好彌補這一缺陷。由于益生菌和藥物共同作用于機體,能起到雙效作用,治療效果會更加滿意,同時疾病治療也會更加徹底。
豬上主要在臨出欄的肥豬上使用較多,由于豬飼養至臨出欄時,一旦出現發病死亡,經濟損失會非常高,故臨出欄的豬群養殖場會非常操心,經常采用多種保健措施來提高出欄率。傳統的保健以藥物保健為主,使用抗生素來預防外界病原的感染,但隨著食品安全檢查越來越嚴格,中藥保健逐漸替代抗生素保健,加上發酵中藥效果優于傳統中藥,最后造就了臨出欄的豬發酵中藥使用較多。
對于牛羊這類反芻動物,其消化系統和其他動物有很大區別,其中以瘤胃最為發達,和網胃、瓣胃以及皺胃相比,瘤胃猶如一個發酵罐,里面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原蟲,通過將飼草中的纖維素成分分解為有機酸吸收。發酵中藥使用后不僅能使中藥的藥性得到發揮,而且其中的益生菌能與瘤胃中的條件致病菌進行空間和營養的競爭,抑制其繁殖,使微生態更加平衡和穩定,因此,反芻動物更加適合發酵中藥的使用。
家兔雖然是單胃動物,但也以粗纖維的飼料為主食,主要原因在于家兔有一個非常發達的盲腸,盲腸內容物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對進入的纖維飼料原料進行分解和消化,其功能類似于反芻動物的瘤胃。發酵中藥使用后同樣既能發揮中藥調理機體的功能,也能每日補充益生菌,有助于盲腸微生態系統的平衡。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家兔屬于嚙齒類動物,飼料通常需要高溫制粒,生產過程中的最高溫度可達80℃以上,這個溫度會對益生菌造成傷害,故發酵時需選擇耐高溫的菌株進行發酵。
目前,我國的發酵中藥大多是以飼料添加劑的形式進行推廣應用的,由于動物種類不同、臨床需求不同、發酵工藝不同,最終篩選的菌種類也不一樣,臨床推廣時也要根據實際使用情況確定用藥方法[3]。除了固體制劑外,發酵中藥還有液體類的制劑,保育豬、育肥豬、雛禽、寵物、野生動物等都能使用,多用在腸道疾病的防控領域。有一點必須提醒大家,因發酵中藥中含有活的益生菌,故和傳統中藥相比,發酵中藥禁止和抗生素聯合使用,而傳統工藝制備的中藥制劑是能和抗生素聯合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