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龍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瀘溪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湖南湘西 416100)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種具有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該病的病原體包括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山羊支原體山羊肺炎亞種、綿羊肺炎支原體等多種,病原具有復雜性的特征,因而感染類型在臨床也表現為最急性型、急性、亞急性及慢性幾種。山羊與綿羊為易感動物。其中1 歲以下的幼齡羊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該病臨床具有咳嗽、高熱的普遍癥狀,嚴重者表現為肺臟或胸膜發生漿液性或纖維素性炎癥。根據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對羊養殖業的危害,該病在國際上歸為B 類傳染病。最急性型、急性、亞急性及慢性的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存在差異性,也因此給該病的診斷和準確治療增加了困難。研究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斷和治療對提高該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羊傳染性胸膜炎廣泛分布于全球,不少國家地方性流行趨勢明顯。其病原為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山羊支原體山羊肺炎亞種、綿羊肺炎支原體、山羊支原體山羊肺炎。這類病毒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多,但對紅霉素呈高度敏感,對四環素敏感性也較強。一般的消毒藥水在幾分鐘內就可以將其殺死。從流行趨勢來看,連年寒冷潮濕、陰雨連綿的區域發病率更高。此外,飼養條件較差,如養殖密度過高、養殖環境臟亂差、通風采光條件差、冬季保暖措施不當及夏季散熱不佳等。該病在冬春季節的發病率高于夏秋季節。可見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具有散發流行、地方流行和冬春季流行的特征。其中以3 周齡內的幼齡羊發病率較高,半歲~1 歲的幼齡羊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該病的平均潛伏期為18~20d。大部分病羊在病初即表現急性型特征。最急性期為4~5d,4~5d 后或者好轉,或者發展為慢性或隱性感染,造成潛在的傳播風險。攜帶羊傳染性胸膜炎的病羊可在引種后一周表現出臨床特征。疫情在3~4 周內陸續感染至整個羊群。急性型多發病于冬春季,地方性流行特征顯著。慢性則多發病于夏秋季,散發性流行特征顯著。慢性羊傳染性胸膜炎中,抵抗力較強的羊在感染后2 月內完成免疫[1]。
最急性型多發生在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流行初期。臨床表現為體溫升至41~42℃,伴隨有咳嗽、食欲廢絕、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鼻孔張大、鼻腔流出漿液或血液等癥。聽診肺部有濁音或實音區,肺泡音有捻發音、消失或減弱的情況。發病1~2d 后病羊表現為臥地不起、全身顫抖、呼吸困難加重、四肢伸直、黏膜發紺充血等癥。病程一般持續4~5d,繼續加重,嚴重時將導致窒息而亡。部分病程較短的在12~24h 內就會發生死亡癥狀[2]。
急性型是臨床最為常見的一種。表現為體溫升高、咳嗽、食欲不振及鼻腔分泌鐵銹色膿性黏液等癥。聽診肺部有實音區,器官或支氣管有摩擦音和厚重的呼吸音。病程一般持續1~2 周,最長可持續1 個月。后期嚴重時表現高熱不退、食欲廢絕、張口呼吸、呼吸極度困難、腰背拱起眼瞼腫脹流淚及分泌黏性分泌物等癥。孕羊易發生流產。死前體溫降低。
亞急性多為急性發展而來,臨床表現為咳嗽、生長弛緩。伴隨有其他呼吸道感染,病原體感染時會發生體溫升高的癥狀。
慢性型為急性或亞急性發展而來,或為慢性持續發展而來。慢性型病羊全身性臨床癥狀較強,體溫一般不高。還表現出咳嗽、腹瀉、被毛雜亂、身體虛弱等癥狀。慢性病情得不到控制,也會致病情惡化而引起死亡。
2018 年11 月13 日,瀘溪縣洗溪鎮洗溪社區某養殖場的103只存欄羊中,有部分羔羊發生了高熱咳嗽的癥狀。養殖戶采用青霉素治療,其中3 只8 月齡大的羔羊在發病當晚死亡。其他羊也未見好轉。第2d 發病羊數量增多,病羊病情加重。第3d 請當地獸醫站官方獸醫前去診治,最終確診為最急性型羊傳染性胸膜肺炎。隨即將疫情上報縣畜牧水產局。縣畜牧局安排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防疫部門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該養殖場為新建兩年的養殖場,場址位于地勢低洼處,緊鄰河道,通風條件較差,羊舍內環境潮濕。加上連續降雨,加重了羊舍的潮濕情況。
病羊普遍具有體溫升高、咳嗽、食欲不振、呼吸困難、眼結膜發紺充血、被毛雜亂、眼神無光、鼻腔有黏性膿性分泌物等癥。檢查病羊口腔,發現口腔黏膜潮紅,部分病羊伴隨潰爛。聽診肺部有實音區,呼吸音減弱,氣管及支氣管有摩擦音。聽診羊胸腔,因敏感性疼痛發生咩叫、呻吟。嚴重的羔羊臥地不起。死亡羔羊為窒息死亡,死亡前有四肢伸直的癥狀。剖檢可見明顯的肺部水腫、充血、出血癥狀。胸膜表層廣泛分布有纖維素沉積,肺部呈纖維素性滲出。送至防疫中心檢測的樣本為革蘭氏染色陰性,分解出綿羊肺炎支原體[3]。
結合臨床癥狀、剖檢結果、病原分離鑒定結果,最終診斷為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因發病初期用藥不當、治療不佳,導致部分病羊急性型轉為亞急性型。
對羊群全部詳細檢查,將病羊一律隔離治療,封鎖養殖場。對疑似病羊也采取分群隔離治療及觀察的措施。按照0.1g/kg·bw的量靜脈注射10%磺胺嘧啶鈉,搭配10%葡萄糖溶液300mL、10%安鈉咖3mL、5%VC 注射液,1 次/d。同時按照40mg/kg·bw 的量口服土霉素,2~3 次/d。再按照15mg/kg·bw 的劑量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每日早晚各一次。用藥羔羊適當減量。所有羊每日補充口服補液鹽15~30g 飲水,補充有機鹽,提高羊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連續用藥3d 后,85%的病羊痊愈,其他病羊均有好轉。連續用藥5d 后疫情徹底得到控制,后續經過8 周的觀察,該羊養殖場無一例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復發情況。
對健康羊只及附近羊場飼養山羊進行緊急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滅活疫苗免疫接種,劑量按25kg 以上體重肌注5mL,25kg 以下體重每只羊肌注3mL。
綜上所述,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在1 歲以內的幼齡羊群中發病率更高。該病若治療不及時,急性可轉為慢性,慢性感染非該病的傳播感染留下隱患,引起幼齡羊群發,甚至導致地方性流行趨勢的出現。通過提高幼齡羊的免疫力,配合土霉素、四環素、恩諾沙星、卡那霉素等抗生素的靜脈注射和肌肉注射,對病羊采取隔離治療措施,可提高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治愈率,防止該病傳播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