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北票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朝陽 122100)
豬群發生球蟲病后,如果管理完善、盡快得到救治,雖然發病率較高,但是死亡率不會很高,但是仔豬恢復健康后,消化系統會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修復,這樣會大大降低仔豬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進而損害豬場的經濟效益。為此將仔豬發生球蟲病的原因和預防措施簡述如下,供廣大養豬朋友參考和借鑒[1]。
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豬群飼養相對密集,尤其是仔豬在哺乳期需要較高的溫度,為了節省能源,通常飼養密度更大一些,不僅增加仔豬爭搶采食和飲水機會,降低仔豬體質和免疫力,誘發仔豬繼發感染球蟲病,而且飼養密集情況下,還會增加單位面積內糞便和球蟲卵囊數量,進而加大仔豬感染球蟲病的風險。
如果圈舍環境潮濕,不能定期清理糞便和尿液,這樣衛生條件較差,更加有利于球蟲卵囊的增殖,環境中存活的球蟲卵囊數量較多,隨時可以對飼料、飲水、母豬乳頭或身體等造成污染,進而增加仔豬接觸機會和發病風險。另外球蟲卵囊還可以附著在污濁的飛沫中進行快速傳播,造成疾病的進一步擴散和蔓延[2]。
有的養殖戶飼養環境惡劣,地面潮濕,污水橫流,這樣不僅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存活數量多,而且還容易致使豬只體表污濁,誘發豬群感染體內或體外寄生蟲病。尤其在梅雨季節或冬季寒冷時,仔豬容易流行球蟲病。如果不能根據本場實際情況,定期進行驅蟲,實施合理的驅蟲計劃,豬群感染球蟲病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為了保持仔豬體溫,產仔舍溫度和濕度相對較高,比較適合球蟲卵的增殖和發育。通常病豬排出球蟲卵后,經過16h 就可以發育成感染性卵囊。母豬發生球蟲病后,每次可以通過糞便排出大量的球蟲卵,一般每克糞便就能攜帶10 萬個球蟲卵囊,而仔豬攝入100 個球蟲卵囊就可以表現典型的臨床癥狀,由此可見每克病豬糞便就能夠感染1000 頭仔豬。
如果管理水平較低,尤其是產仔舍溫度過高或過低情況下,再加上環境潮濕,仔豬體質和免疫力下降,極易誘發仔豬感染球蟲病。同時仔豬在斷奶前后,需要由哺乳母乳更換為采食外界飼料,此時管理不善也容易誘發仔豬感染球蟲病,嚴重威脅仔豬的健康狀況。
隨著豬只生長發育隨時進行擴欄或轉舍,保持飼養密度合理,不僅避免爭搶飼料或飲水而降低豬只體質和免疫力,還可以減少單位面積內產生的糞便和廢棄物。同時定期清除豬群糞便,并運輸到外面集中發酵處理,有利于殺滅里面存活的細菌、病毒和球蟲卵囊等病原體,降低豬群感染各種疾病的機會[3]。
加強通風管理,將舍內的濕氣盡快排出去,控制仔豬發生球蟲病的有效措施為降低圈舍濕度,并且及時更換潮濕墊草,保持圈舍干凈干燥,消除球蟲卵囊繁殖的有利環境。如果圈舍內地面過于潮濕,可以用木糠或石灰進行吸附,幫助圈舍盡快恢復干燥狀態。
建議做好豬群體表清潔衛生工作,是防控豬群感染體內外寄生蟲的首選措施,也是最經濟適用的方案。根據當地球蟲病流行情況,需要做好驅蟲計劃,定期對豬群進行體表和體內驅蟲工作,尤其是對于種豬群,做好驅蟲保健工作尤為重要,避免成為帶蟲者,進一步傳染給仔豬群體。
為了達到驅蟲和消毒目的,生產中大多選用1%的敵百蟲溶液來擦拭豬只身體,對體表寄生蟲可以起到很好的驅蟲效果。也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阿維菌素粉,按照0.15g/kg·bw 的劑量來使用,不僅可以驅除體外寄生蟲,還可以殺滅體內寄生蟲。單獨防治球蟲病時,可以使用5%托曲珠利混懸液能夠達到理想的驅蟲效果。
在母豬分娩前需要進行驅蟲處理,但是需要確保仔豬生命安全不受影響。在母豬轉入產仔舍前需要將圈舍進行徹底沖洗和消毒,例如將地面、墊料、欄桿、設施、料槽、水槽等所有東西進行全方位清洗和消毒,最好選擇熱堿溶液來消毒處理,有利于徹底殺滅環境中存活的球蟲卵囊,避免仔豬出生后接觸到受到污染的飼料、飲水或器具[3]。
精細護理仔豬,每天認真檢查產仔舍溫度和濕度情況,根據外界天氣變化合理調整產仔舍的溫度,防止發生溫度過高或過低情況,保證仔豬生活在舒適的溫度條件下。進而提高仔豬體質和抗病能力,增加抵御球蟲蟲卵的能力。同時及時更換潮濕墊草,避免仔豬受涼發生腹瀉,而誘發球蟲病。在仔豬斷奶前后,需要供給營養全價且容易消化的飼料,并且逐漸過渡飼喂,消除消化系統不適感,增強消化功能,避免發生腹瀉或球蟲病,維持仔豬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