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剛,王立紅
(1.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伊嗎圖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阜新 123129;2.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東梁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阜新 123125)
如果母豬在妊娠期飼喂管理不善,一方面飼喂量較少或飼料營養缺乏等引起母豬營養不足,體況較差,再加上缺乏運動,這樣在母豬分娩時體力不支,腹部肌肉收縮性差,造成母豬發生難產現象。另一方面飼料營養水平過高或飼喂量過剩,促使母豬體況過于肥胖,子宮沉積脂肪較多,分娩時子宮收縮無力,繼而造成母豬難產問題[1]。
如果母豬在分娩前飼喂量或飲水量過多時,在分娩過程中腸道內蓄積大量糞便或膀胱蓄積尿液,就會對產道產生擠壓作用,引起產道水腫或腫脹而相對狹窄,最終也會影響胎兒正常分娩。另外母豬飼喂過多時,不僅能夠引起母豬體況過于肥胖,還促使腹中胎兒發育過大,這樣在分娩時由于胎兒過大也會造成難產發生[1]。
有的母豬屬于初產母豬,如果在體況或骨盆未完全發育成熟時就安排種公豬進行配種,這樣母豬妊娠期一直處于發育時期,雖然骨盆有所生長發育,但是骨盆口一般較小,這樣母豬在分娩過程中,即使子宮收縮力度很強,往往胎兒也難以從子宮口排出,進而造成難產問題發生[2]。
有的母豬自身體質較差、有的是高齡母豬、產仔胎次多,長期下來子宮收縮功能減退,在分娩仔豬過程中,也難以將胎兒從產道內順利排出來,致使難度問題出現。有的母豬自身生長發育不良或者感染某些疾病,致使產道畸形、陰門狹窄或水腫、陰道瘢痕等情況下,都會造成母豬難產情況發生。
在母豬妊娠期,經常會發生突然更換飼料、環境溫度變化較大、轉群等應激情況,這樣就會嚴重影響母豬體質,甚至繼發感染各種疾病,致使母豬分娩時體力不支,子宮或腹部肌肉收縮無力,胎兒難以從子宮中順利產出。同時在母豬分娩過程中,有的初產或者膽小母豬,遇到環境噪音、陌生人員出入、光照強烈等異常情況,就會躺臥不安、無法有規律地進行子宮和腹部肌肉收縮,進而也會發生難產問題。
如果在母豬妊娠期管理粗暴,任意驅趕母豬進行活動,或者活動場所高低不平、甚至有陡坡情況,母豬容易受到驚嚇或滑倒,進而發生流產或死胎情況。有的將妊娠母豬飼養在一個密集的空間中,母豬采食和飲水過程中容易發生爭搶和競爭現象,也會增加流產或死胎的風險。尤其是胎兒在母體內死亡較長時間后,就會發生水腫和發脹,造成母豬難產出現[2]。
建議在妊娠期根據母豬體況和胚胎發育狀況,合理安排飼喂程序和供給營養平衡的飼料,確保母豬體況良好和身體健壯。在分娩前1 周需要減少母豬飼喂量,在分娩前2d 只供給少量容易消化的粥類食物,避免母豬發生便秘或產道蓄積糞便過多,對產道形成擠壓作用而影響胎兒分娩。同時讓母豬適當活動,不僅增強母豬體質,還可以提高腹部肌肉的收縮能力,幫助母豬在分娩時順利生產仔豬。
對于初產母豬必須在體況發育良好的情況下才能完成配種任務,確保母豬骨架發育充分,避免影響骨盆的生長和發育而造成母豬難產的發生。在實際生產中需要根據豬群結構,及時淘汰高產母豬和體質過差、發育不良的母豬,一旦母豬感染某些疾病后,立即檢查對生殖系統有無影響,保證母豬妊娠分娩過程比較順利[3]。
在母豬妊娠期,盡量供給營養平衡的飼料,需要更換飼料品種時,最少過渡飼喂5~6d 時間,減少飼料營養成分變化較大給母豬帶來的不良影響。同時供給溫度和濕度合理的環境條件,防止溫度突然變化,避免引起冷應激或熱應激而發生感冒或呼吸道疾病。在母豬分娩前2 周就慢慢轉入產仔舍,讓母豬逐漸適應產仔舍內的生活環境,并且在分娩時安排熟悉的飼養人員來接生或助產,保持環境安靜無噪音,幫助母豬順利分娩仔豬。
管理者安排責任心較強的飼養員來飼養管理妊娠期母豬,動作輕緩、態度溫和,在讓母豬到活動場所進行活動時,需要小心驅趕,切忌使用鞭打和大聲呵斥。并及時臂并涂抹潤滑劑、再將手臂伸入母豬產道內摸清胎兒胎位,如果胎兒正生時用四個手指將胎兒兩個耳朵卡住慢慢牽引出來,如果胎兒倒生時用四個手指緊握胎兒兩個后肢再慢慢牽引出來。如果胎兒胎位不正時需要先矯正好胎兒再牽引出來。助產后用高錳酸鉀對子宮進行消毒3 次,1 次/d,為了防止繼發感染細菌,需要給母豬注射青霉素和葡萄糖生理鹽水,來幫助母豬盡快恢復體況,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