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進錫
(山東省諸城市畜牧業發展中心山東濰坊 262200)
臍疝病對豬危害嚴重,尤其是仔豬,如果不及時救治,會對仔豬生長發育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無法恢復正常生產情況。經過考察,治療仔豬臍疝病最有效的措施為手術治療。通過手術治療能有效防止該病造成的危害,手術后的護理和恢復對于仔豬也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探討現有治療技術和術后護理措施。
引起仔豬臍疝發病原因分為多種,主要分為兩類,分別為先天性臍疝和后天性臍疝。
先天性臍疝主要是由于臍孔發育不良,出現無法閉鎖、腹壁發育缺陷等現象,導致仔豬出生即有臍疝發生,這類臍疝發生屬于先天性臍疝,屬于遺傳現象。飼養過程中可以通過觀察發現,同一只母豬連續多次產仔,每窩初生仔豬在飼養一段時間后,便會出現單只或多只仔豬發生臍疝,該現象則是由于遺傳因素導致臍疝的發生,需要及時治療或者淘汰更換產仔母豬。
引起后天性臍疝發生的原因眾多,其中包括妊娠母豬在生產仔豬時,如果臍帶預留過短,很容易出現仔豬因臍孔閉合不完全,當腹部壓力過大時便會腸管脫落形成臍疝。斷臍時沒有進行合理的消毒,導致臍孔發生炎癥,生長發育階段遭到感染后,也會出現臍疝。即使在出生后的一段時間內,正常飼養管理過程中,由于仔豬在缺乏微量元素或其他營養元素時,出現異食癖,如互相吮吸臍帶的惡癖、爭斗、咬架都可能會導致誘發臍疝的發生。此外,飼養管理方式、環境衛生條件的好壞、消毒制度不健全等眾多原因都會導致仔豬出現感染,引起臍孔閉合不完全,導致臍疝的發生。
實際生產中,一旦仔豬患有該病,患病仔豬會出現局線性的球形狀腫脹物。工作人員對患病仔豬進行保定,仔豬仰臥或按壓時其突出內容物還會收納入腹腔,沿著腹壁可在腫脹物中摸到臍孔。患病仔豬往往會出現食欲下降、精神萎靡、行走困難、運動減少、背毛雜亂無光澤等現象。一旦腸道內容物發生黏結、壞死,病豬會出現體溫升高、斷食、胃腸鼓氣等病癥。在發病后期,仔豬如不進行治療易誘發腸道梗阻,出現壞死,精神持續萎靡、心率加快、可視黏膜發紺,嚴重時仔豬出現休克等現象。
臍疝主要發生對象為仔豬,一般為體重不超過12kg 的仔豬。臨床中診斷仔豬是否出現臍疝,可通過抓住仔豬后腿,將其提起觀察仔豬臍孔部位是否有圓形大小不一的凸起,可通過用手進行按壓凸出部位,如果能明顯感覺到腹部內物回到腹中,同時其能變小,手指能清楚地感受到疝孔的存在,則說明仔豬發病。臍疝在仔豬發病中期即可明顯地用肉眼觀察到明顯癥狀,在仔豬吃飽過后會出現明顯的腹部隆起,即確診發生臍疝。
目前最好治療臍疝的方法是通過實施手術,在手術過程中確保無菌條件下操作,并保證手術后的護理及恢復,防止手術治療后的一段時間內感染出現炎癥。
將患病仔豬及時單獨隔離飼喂,每日飼喂量不宜過多。進行手術前12h 斷料不斷水飼喂,主要目的是為了在手術治療過程中,防止仔豬在手術過程中出現排泄失禁現象,污染手術臺,造成細菌感染,引發仔豬出現炎癥。
1)手術前準備對手術臺及場地進行徹底消毒,手術室確保安排在通風、溫度濕度適宜的地方,最大程度的減小仔豬的應激反應。將仔豬采取后腿倒提的方式,將其捕捉至事先準備好的手術臺中,由兩人分別將仔豬的四肢固定住,確保在手術過程中仔豬保持穩定,不出現過度反抗。手術開始前的一段時間使用肥皂水對患病仔豬疝囊部位進行充分濕透浸泡,并提前將周圍豬毛剔除。根據韓秀同[1]的研究發現:要提前準備好35%碘伏、75%酒精、0.9%氯化鈉溶液、腎上腺素、1%普魯卡因和酚磺乙胺等注射液以及各種實驗器具,充分準備妥當后確保在無菌的前提下進行消毒。
2)消毒和麻醉準備首先使用35%濃度的碘伏充分消毒,隨后使用75%酒精進行脫碘,采取1%普魯卡因麻醉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局部麻醉,確保所進行的手術區域都在麻醉范圍內,麻醉劑使用根據仔豬體重合理使用,20kg 以下體重注射普魯卡因5mL,20~50kg 時注射普魯卡因10mL,切不可超過規定量,防止引起仔豬機體機能紊亂。為了防止手術后大出血過多現象,提前10min 對仔豬進行注射酚磺乙胺3mL 可有效減少術后出血。
3)手術實施手術必須要在無菌的情況下才可進行。根據張平[2]的研究表明:仔豬局部麻醉過后,操作人員使用左手提起疝囊,右手持刀沿著疝囊基部環形皮膚切開,分離皮下組織。需要在疝輪外1.0~1.5cm 處下刀,環形切開肌肉,但不能切開腹膜,將疝內容物還送到腹腔中,然后用腸鉗夾把暴露的腹膜兩側,在腸鉗上方1cm處切掉疝囊,進行復縫合腹膜和肌肉層,結節縫合皮膚,結節處縫合皮膚,縫合部位進行涂碘酊消毒,手術過程中不要輕易的切開疝囊,將腸管暴露在外,防止引起感染,切不可將腹膜切開,以減少污染的可能性。該手術治療方案已非常成熟,在實際治療過程中,要根據仔豬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治療方法,在仔豬傷口縫合完畢后,傷口部位施撒藥粉并進行縫合,最后用碘伏進行充分消毒,綁好繃帶,避免傷口發炎感染引發其他疾病。
仔豬在手術后的一段時間內若未蘇醒,可通過肌肉注射尼克剎米1.5~3mL 使其蘇醒,促進傷口愈合。仔豬術后要進行單欄飼養,切不可混圈飼養,防止仔豬出現咬架,引起傷口二次感染疾病,增加飼養成本。手術后的8h 內禁止飼喂仔豬飼料,在7d 內要保證飼喂仔豬適口性好、易消化的飼料,飼喂量不可過多,根據少量適度原則進行飼喂,其目的是防止仔豬過量采食,引發腹部擠壓,造成縫合處出現破裂再次引發臍疝的發生。根據楊宏巖[3]的研究發現:仔豬單欄階段飼養需要工作人員足夠的關注仔豬術后精神情況和采食飲水活動等情況,對仔豬傷口進行消毒處理,防止傷口出現發炎感染其他疾病,如果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治療,以保證仔豬的存活率。
在日糧配方中合理補充所需要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營養物質,滿足仔豬的需求,確保仔豬采食正常。為了減少仔豬異食癖的發生,可在欄內放置幾把新鮮無污染土壤,供仔豬采食,該方法能有效減少保證仔豬出現異食癖現象。在治療成功后將仔豬放回保育舍正常飼喂,要合理控制飼養密度,減少爭斗、咬架,為仔豬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生產環境。
仔豬臍疝對仔豬傷害嚴重,在生產上及早發現及早進行治療能夠有效的減少損失。該病拖延會導致仔豬病狀加重,更會影響治療效果。仔豬在斷臍時,要適當的注意斷臍長度,進行充分的手術消毒措施,防止引起破傷風等疾病的感染。生產上要有效降低該病的發生概率。本文主要從仔豬的臍疝的發生原因、臨床癥狀、臨床診斷方法、手術治療及術后護理等幾個方面進行綜述,為仔豬養殖人員提供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