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佰軍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第三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改革后,高考由原先的文理分科的考試結構轉變成“六選三”的考試結構,或者是“3+1+2”模式,其中除了必考的語、數、外三門科目,高中生還需從生物、物理、化學、歷史、政治、地理六個科目中選取三門學科作為應試科目。對于物理學科而言,其通常對學生具備的物理能力有著較高要求,加上考試難度逐漸增加,大部分學生學習物理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新高考對學生自身的物理素養進行全面考查,并對考試方式和命題觀念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因此,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需注重學科目標與教學方法的調整,以促使物理教學更好地適應高考改革的要求,并使學生更好地應對高考。
新課程改革提倡探究性教學,以此使學生在主動生成和構建物理知識的同時,充分掌握相關物理知識的運用技能,獲得知識遷移能力。高考的試題改革將其當作基本教學理念,設計開放性試題對學生物理知識的探究及掌握狀況進行考查[1]?;诖耍咧猩托柙鰪娮陨韺嶒炋骄磕芰Γ軌蛲暾?、正確地運用物理知識解答問題。例如,高考試題將電表改裝作為知識點,通常要求學生通過自身已具備的電學知識,進行電表改裝。這不僅可以對學生學過的電流、電阻等相關知識進行考查,還能促使學生對已知的電壓與內阻等進行等效轉變,考查學生把電阻箱與微安表改裝為電流表的操作能力。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通常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注重知識的獲取方法與過程,導致部分問題無法得以有效解決。因此,高考改革下,物理試題不僅突出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了解,還考查了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探究的能力。
高考物理的試題通常體現為編題者對物理學科與生活聯系的理解。尤其是近幾年的高考物理試題,愈來愈注重與社會科技、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即更注重物理教學向生活化發展,注重學生對物理相關科技的了解與掌握[2]。例如,高考試題對自由落體的動量與運動的相關知識進行考查時,讓學生對雞蛋由高空墜落對地面所產生的沖擊力進行計算,或者將“天眼”射電望遠鏡當作問題的背景,對學生物理知識和科技的聯系進行考查。由此可見,高考物理將實際問題作為出發點,對相關物理知識進行考查,并通過物理模型的構建,考查學生的物理計算能力。因此,高考背景下,試題更注重對實際生活中物理問題的考查。所以,在實際教學時,物理教師需注重與現實問題相結合,以促使教學內容的重新整合。
想要使學生的物理探究與實踐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教師應強化與改善相關物理實驗的模式,真正把物理實驗當作物理學科教學的組成部分,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設計能力和探究能力。高考物理試卷中,有許多試題是以實驗為主的[3]。對近幾年高考試題的統計發現,每年高考的物理試卷都會對物理實驗進行考查,其不僅會對學生的實驗結論進行考查,還會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步驟與過程、物理實驗設計及原理等進行相關的考查。面對該問題,學生需具備相應的實驗操作經驗,不然就會影響試題的解答。
傳統的高考物理更注重考查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儲備。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就形成了“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試卷不僅對試題結構進行了改變,還對試題的考核方向與設問方式進行了革新,由注重知識儲備逐漸轉變為對學生自身的物理素養進行考查,并增加了實驗探究及實踐應用型的試題。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只有具備科學的探究經驗,才能實現試題的有效解決[4]。基于此,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注重實驗教學的內容與活動的豐富,為學生設計一些簡單的探究實驗,或為學生設計些分組探究的實驗,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對物理知識進行探究,從而提升學生的操作實驗能力,并豐富學生的探究經驗。
高考改革更注重將現代科技、生活問題等作為背景,對物理知識進行考查。因此,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回歸生活,通過生活化教學,鍛煉學生的知行結合能力。應試教育下,知行脫節的問題愈來愈明顯。學生只能在考試中取到高分,卻不具備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相關物理知識的能力。因此,物理教師需注重生活化教學,開展教學改革,即從任何層面講,物理教師都需注重教學最終要回歸到實際生活中,將相關生活資料和實踐活動融入課堂教學中,以提升學生的應用和遷移能力。
例如,在教學“傳感器的應用”內容時,教師可指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調查活動,讓學生對傳感器、溫度傳感器、聲音傳感器等不同傳感器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進行主動學習,并將收集到的網絡資料、傳感器的工作視頻等,當作學生實踐的資料。除此之外,想要使學生學習的范圍得到有效拓展、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完成“傳感器的應用”的教學活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傳感器控制電路進行自主設計,并對傳感器工作的原理及其用到的物理模型進行分析。因為創新型物理的發明任務具有較高的難度,需要學生對傳感器自身工作的原理與流程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教師可通過小組的形式,開展實踐活動,以充分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并使學生通過合作,完成難度較高的任務。同時,物理教師也應及時給予學生幫助,確保學生自身的創新實踐力得到增強,從而使物理教學的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學生提高審題能力,不僅可以養成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還能使自主學習與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不僅符合高中階段物理考試的需求,還充分體現出素質教育的有關要求。高考改革背景下,考試愈來愈關注對應用型試題的考核。該類型的試題,一般對閱讀量具有較高要求,這就對學生審題中對重點內容進行提取的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因此,想要使學生的審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師就必須注重學生思維的突破,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學生在審題時,需注重以下幾點:(1)注重復雜問題的關鍵詞提取,對復雜的問題進行審題時,不僅需注重試題中的條件與數據,還需關注語言描述的順序,以提升問題審題能力;(2)需注重對試題中的隱含條件進行挖掘,因為物理試題中沒有提出明確條件,許多關鍵性信息都隱含其中。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物理教師需引導學生挖掘其中的隱含條件,對試題中的各種干擾進行排除,從而成功提取試題中的關鍵點,進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綜合性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師需抓住改革的要點,對物理教學實施改革,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并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相關課堂教學中,從而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同時,在具體教學中,物理教師需注重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模式的創新,以促使高中物理的教學效率與質量得到有效提高,并使學生實現高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