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朋 百色學院體育學院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歷史、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以古壯拳為例,其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財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成有著特定的歷史條件及歷史特點,古壯拳就受壯族地區人民社會結構、生活方式、生產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古壯拳的傳承與發展就離不開豐富的歷史故事與傳說,后人可以通過這些歷史、傳說了解當時壯族地區的生活面貌及社會關系;并且古壯拳的存在形式以民間傳承為主,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史志典籍的不足,后人能夠更真實、全面的了解古壯拳的發展歷史。除了歷史價值,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具備較大的文化價值,甚至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古壯拳具有兇猛彪悍的風格,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壯族人民的民風也是彪悍善戰的,而古壯拳通常應用于生活作戰、山地作戰,證明古代壯族人民崇尚武力,武風盛行。由此可見,古代壯族人民有著豐富的精神生活,古壯拳的傳統與發展也體現出顯著的文化價值。此外,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古壯拳在傳承與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土壤,新時代、新環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張文化名片,文化產業化發展的主要目標就是充分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古壯拳是廣西壯族人民特有的武術文化,在市場化的時代背景下古壯拳的經濟價值就充分的體現出來。當然,除了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及經濟價值以外,古壯拳還具備審美價值、科學價值、教育價值等等,正是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諸多現實價值,因此對其進行創新開發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雖然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及科學價值,然而在現實情況中,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還面臨著諸多的現實困境,以廣西古壯拳為例,其發展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民俗體育文化發展環境惡化。雖然廣西地區的民俗體育文化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然而新時代文化的發展仍然對其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廣西古壯拳與當地的生產勞動方式、生活習慣、原始宗教信仰及自然崇拜有著密切的相關性,然而網絡環境中雖然信息傳播的效率越來越高,然而卻對廣西當地傳統民俗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生產生一定的威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改變了當地人民的傳統勞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當然,這種轉變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廣西地區城鎮化建設、農業經營模式的改變導致了傳統體育民俗文化發展環境的惡化。其次,民俗體育文化的傳承發展主體出現斷層。廣西地區年輕人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民俗體育文化項目的傳承者偏老齡化,而老人活動精力十分有限,年輕人才的流失導致古壯拳傳承發展主體出現斷層。此外,年輕人的生活娛樂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對于傳統體育項目的熱情遠遠抵不過信息時代其它娛樂方式的吸引力,對于傳統民俗體育文化的了解、學習也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這對于當地民俗體育文化的發展極為不利。最后,多元文化背景的影響導致民俗體育文化的傳承發展陷入邊緣化。一方面西方競技體育文化理念的不斷滲透導致廣西民俗體育文化存在文化差異,比如古壯拳項目最大的特點就是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色彩,如果受西方近代體育文化思想的影響而修改其比賽規則,雖然其更接近于現代競技體育理念,然而其內在的歷史文化色彩也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另一方面,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導致民俗體育項目的功能消退。科技的發展、機械化的生產方式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減少了人們的工作時間,傳統民俗體育項目的原始功能逐漸弱化,比如古壯拳中所蘊含的神秘拳禮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然而現在社會中類似的宗教儀式只能在大型的表演中才能看到,原始功能逐漸弱化,導致傳統民俗體育文化結構發生變異。
針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開發存在的問題,以古壯拳為例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信息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了網絡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度,而智能手機的普及不僅提高了信息的傳播效率,也擴大了信息的傳播效果,因此古壯拳的開發也要借助技術科學的東風,加強宣傳,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該項目。比如廣西政府可以牽頭建立一個當地民俗體育項目的官方網站,古壯拳動作簡單、樸實,難度較小,適合不同年齡段、不同人群練習,健身價值十分顯著,因此適應性強。官方網站可以上傳標準的古壯拳動作視頻,網絡用戶只需訪問網站即可跟著視頻學習古壯拳;將高校武術人力資源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將古壯拳的拳械套路、技擊技術、功法及訓練方法錄成短視頻,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播放,擴大古壯拳的影響力;鼓勵高校武術教師將古壯拳整理成文字資料等。只有提高宣傳效果,才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古壯拳、了解古壯拳,從而擴大古壯拳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傳承古壯拳、發展古壯拳。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文自然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古壯拳作為一種地域文化項目,其本土文化個性特征十分明顯,無論是套路演練、技擊風格,還是在表演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強悍的民風,都可以作為人文景觀資源呈現給游客,游客來廣西除了游歷、觀賞廣西的人文自然資源外,還能夠通過觀看古壯拳表演活動了解古壯拳的相關的歷史文化,并從中了解古代壯族人民的生活習慣、民族性格特點等,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此外,還可以建立武術文化博物館,將古壯拳的發生、發展、文化內涵、歷史價值等內容通過文字、圖片、影像等多種形式的載體呈現出來,不僅能夠供游客欣賞、了解,而且收集到的史料也可以作為古壯拳的研究依據,豐富古壯拳的研究內容。廣西人民要充分利用當地的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不斷開發新的旅游項目,挖掘、尋找古壯拳的文化內涵,為更多的武術愛好者提供一個了解壯族文化、領略古壯拳魅力的途徑。
廣西地區的民俗體育文化具有多元性、傳承性、歷史性及凝聚性的特點,以古壯拳為代表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開發與傳承,不僅要強調其歷史文化價值,還要體現出新時代文化發展與時俱進的特點,因此廣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開發,就要以自組織理論為發展方向,建立更加完善的文化傳承發展機制。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推動廣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去”,促進民族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比如可以通過古壯拳的表演展示廣西地區的文化傳播;或者舉辦武術文化節,將古壯拳作為武術節中的比賽項目。通過古壯拳的輻射作用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發展本民族傳統文化,使得廣西古壯拳真正“走向世界”。另一方面,通過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開發增強廣西民俗文化的自信。在民俗文化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著文化波動,因為在文化發展過程中,不同的文化主體之間會存在互相交流、融合,每種民族文化都有著獨特的個性,在與其它文化交流、碰撞過程中必然會引起文化的波動,雙方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新時期新環境下,西方體育文化與廣西民俗體育文化產生交流、互動,此時我們要堅定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堅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才能夠更好的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底蘊,從而將其發展的更加美好。
文化斷層是目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重大問題,為了培養古壯拳傳承后備人才,可以將其引入校園中去,通過學校教育、課堂教學,增強學生對民俗體育項目的認知,通過對古壯拳的學習與訓練,能夠對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從中小學、高校都可以針對古壯拳開設校本課程,針對學生不同的年齡段設置針對性的學習內容,充分發揮學校在文化傳承過程中的職能及作用。學校可以對現有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補充,專門開設古壯拳文化選修課,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古壯拳傳播氛圍;開設古壯拳拳法公開課,將古壯拳與現代新壯拳融合在一起,并向學生進行演示,加深學生對古壯拳的認知與理解。總之,在校園課程體系中融入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內容,不僅能夠實現文化項目的傳承與發展,而且能夠豐富學校的教學內容,塑造學校文化特色。
總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歷史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壯拳是壯族民俗體育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古代先民留給后人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因此研究古壯拳的繼承、保護、開發不僅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更是維系壯族人民精神信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