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博 于飛 牡丹江大學
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為社會培養全面型的高質量人才。我國歷來對高職教育十分重視,一直在探索高職教育的改革創新之路。其中體育教育是高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想要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必須開展體育課程教學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終身發展的意識和習慣。因此如何推進體育教學改革發展是高職院校的重要研究議題。而羽毛球是一項具有良好競技性和可玩性的體育運動項目,有著優秀的教育價值。設立羽毛球選修課滿足高職院校開展體育課程教學需求,能有效提升人才的核心素養。然而現階段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展羽毛球課程教學時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如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教學設施較為簡陋、教學方式過于傳統等。高職院校要加快推進羽毛球課程教學改革,完善和創新教學手段,積極探索提升羽毛球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
體育教學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教育的邊緣地帶。多數高職院校單純地將體育教學作為職業教學的補充,認為只需要讓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便是完成了體育教學任務,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不重視體育教學效果。雖然近年來,隨著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發展,該種情況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仍然許多高校沒有建立起屬于自身的體育教育體系。尤其在羽毛球教學這類選修課程教學上,高職院校缺乏對羽毛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選擇的深入研究,從而導致羽毛球課程教學發展緩慢。
羽毛球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是高職院校羽毛球課程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許多高職院校每年撥發給體育教學的專項資金額度有限,這些資金再被各類體育項目細分后留給羽毛球課程的資金少之又少,這導致許多高職院校的羽毛球場地無法擴建,羽毛球器材款式老舊、破損,難以為羽毛球教師和學生帶來良好的體驗,從而影響羽毛球課程教學質量。
傳統的課堂式教學依舊是現在多數高職院校羽毛球課程教學的主流形式。教師為學生提供動作示范,學生模仿教師動作反復練習,這種教學方法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暴露了諸多的弊端。由于學生的基礎能力各不相同,在進行統一教學時,部分學生力不從心,難以跟上教學進度,而一些早已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技能的學生也沒有在課堂上收獲進步。與此同時,單一反復的動作練習容易使學生產生疲憊和枯燥感,逐漸喪失去羽毛球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利于羽毛球課程長期教學。
我國高職院校的大部分羽毛球教師都是綜合型教師,他們往往身兼數個體育項目課程教學,并由羽毛球專業畢業,對羽毛球的認知只停留在技術層面,無法向學生傳授更加高階的羽毛球理論和技能。一旦涉及高階技術和理論問題,許多羽毛球教師難以為學生進行解答,從而使得具有潛力的學生的羽毛球技術能力發展出現停滯。
羽毛球教育目標是羽毛球教學活動的出發點,所有的羽毛球教學課程開展都需要圍繞教育目標開展,直至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與其他傳統體育項目相同,羽毛球課程教學的基本教育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高職院校寄希望從羽毛球運動項目角度切入,借助羽毛球特有的技術性、趣味性和文化性激發學生的運動欲望,使得學生在羽毛球運動不斷的揮拍、移動中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與此同時,開展羽毛球課程教學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培養學生拼搏奮斗的精神。在羽毛球運動中,學生需集中自身的注意力,運用自身的技術、智慧和團隊配合技巧贏得比賽勝利。在輸、贏交錯之間,學生的心性得到了磨礪,能更加從容、樂觀、積極地面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高職院校要明確羽毛球課程的教學目標,指明教學方向,確保羽毛球課程教學工作能順利開展。在教學內容方面,高職院校要做好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實際體育需求出發,堅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同步發展,結合羽毛球運動項目的特色設計教學內容,平衡羽毛球競技和教學的關系,在維持羽毛球運動健體強心效果的基礎上盡可能提高羽毛球的娛樂性,降低羽毛球的學習門檻,使得所有對羽毛球運動有興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羽毛球的魅力。尤其在面對羽毛球理論教學上,高職院校要突破傳統體育教學“重技巧、輕理論”的局面,收集和編纂羽毛球理論知識教材,添加更多的羽毛球背后的歷史文化、傳承精神教學內容,達到課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羽毛球運動基礎設施和器材是開展羽毛球教學的物質基礎。寬敞的羽毛球教學場地、完善的羽毛球運動器材等都可以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的學習興趣,許多高質量的羽毛球教學方式也需要完善的教學基礎設施支撐。近年來,我國對于體育教學越發重視,多數高職高校的體育教育資金變得愈發充沛。為了使得學生獲得良好的羽毛球運動體驗,高職院校要加大羽毛球教學專項資金投入,擴充和修繕羽毛球場地,采購充足數量的高質量羽毛球器材,夯實羽毛球教學物質基礎。與此同時,高職院校要加強對羽毛球基礎設施和器材的維護管理,做好場地保養和器材保養工作,延長器材和場地的使用壽命,并在教學結束后清點器材數量,及時回收入庫,避免器材遺失。為了回收羽毛球教學設施建設和器材采購成本,高職院校可以在課余時間將場地向學生和教職工開發,按照合理的價格收取使用費用,再將費用繼續投入到羽毛球課程教學中,既能提高場地和運動器材的利用率,補貼學校教育資金,還能為學生和教職工提供娛樂途徑,可謂一舉多得。除了羽毛球物質基礎建設外,高職院校還需要優化羽毛球運動的“軟環境”,營造良好的羽毛球教學文化氛圍,從而擴大羽毛球的認知度和受眾面。高職院校可以采用微信公眾號、微博以及校園公告網上張貼羽毛球相關告示,積極宣傳羽毛球運動,由學校牽頭定期組織開展羽毛球聯誼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關注羽毛球運動,從而挖取出和培養喜愛羽毛球運動的學習群體。
隨著教育的多元化發展,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顯然無法滿足現代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需求,更加多樣化的創新型、趣味新教學方式層出不求,這為高職院校開展羽毛球課程教學提供了方法依據。其一、分層教學法。分層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個人實際能力將學生群體分為各自水平相近的多個小組,通過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幫助不同小組的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和提高。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初步踏入羽毛球教學課程時的水平往往參差不齊,難以全部適應統一的傳統教學方式。在理論上,為了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羽毛球教師應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對待每一名學生。但考慮到學生群體的龐大以及教學資源的匱乏,提前通過問卷調查、學前測試等形式探知學生的羽毛球功底和身體素質,將學生群體分成一定數量的小組,對其進行分組教學是最佳的羽毛球教學方法。面對初學者,羽毛球教師要以興趣引導為主,培養初學者對于羽毛球的興趣,傳授他們羽毛球基礎知識和技能,引領他們入門。面對有著一定羽毛球基礎的學生,教師要側重高階技能和理論教學,傳授對戰技巧,安排更多的教學時間用來對練,從而穩固學生基礎,拔高學生能力。其二、比賽教學法。羽毛球比賽是提升學生羽毛球水平的最好老師。學生只有上了真正賽場才能檢驗出自身水平的高低,感受比賽的氛圍,了解自身的不足,領悟羽毛球的動作技巧,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羽毛球教師可以定期開展羽毛球比賽,并在旁仔細觀察每一名學生的比賽發揮,指出他們的動作缺陷,從而幫助學生更多的進步。
羽毛球教師是羽毛球課程教學的組織者、主導者,其教學水平直接反映了羽毛球課程的教學質量。高職院校加強羽毛球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對在崗的羽毛球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安排羽毛球教師前往職業羽毛球訓練基地學習,使得教師了解最新的羽毛球理論觀點、技術、戰術、訓練以及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在崗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另一方面引入羽毛球科班教師或者職業羽毛球運動員,解決現階段羽毛球專業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做到專課專教,調整教師團隊年齡結構,激活教師團隊活力,提高教師團隊的教學研究能力,從而推動羽毛球課程教學發展。
綜上所述,加快推進羽毛球選修課程教學改革創新是核心素養背景下高職院校的重要工作內容,對于提升羽毛球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重要意義。高職院校要重視羽毛球運動的體育價值,明確羽毛球課程的教學目標,完善羽毛球課程的教學內容,構建全面的羽毛球課程教學體系;優化羽毛球教學硬件設施和文化軟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因材施教,全方位提升羽毛球課程教學效果;加強羽毛球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健全羽毛球考核評價體系,確保教學的全面性,從而使羽毛球能真正被學生接受和熱愛,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