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雪
(山東省臨沂動植物園山東臨沂 276000)
大腸桿菌屬于環境性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還可以在豬只消化道內寄生,正常情況下,沒有任何致病作用,還可以促使機體合成維生素。但是在營養不良、飼喂方式或飼料突然改變等不良條件下,會引起仔豬腸道菌群失去平衡,誘發仔豬感染本病。
大腸桿菌外膜中含有一種脂多糖,屬于內毒素,因為在大腸桿菌菌體崩解后會釋放出來這種脂多糖,脂多糖中的類脂A 屬于毒力因子,具有內毒素功能,能夠進入動物機體的血液中,對全身起到敗血癥的嚴重危害和作用[1]。
大腸桿菌不僅具有內毒素,還擁有外毒素,并且外毒素中含有不耐熱腸毒素和耐熱腸毒素兩大類。其中不耐熱腸毒素不僅分子量大而且具有抗原性,在60℃的高溫下,經過10min 就可以被破壞,可見在高溫環境中生存能力較差。不耐熱毒素還能夠激活機體毛細血管上皮細胞的腺苷環化酶,促進機體產生更多的環腺苷酸,刺激腸黏膜細胞增加分泌量,致使豬只消化道菌群失去平衡,最后引起腹瀉和脫水癥狀。耐熱腸毒素能夠激活回腸上皮細胞的鳥苷環化酶,促使消化道產生大量的環腺苷酸,刺激腸道分泌大量的黏液,進而也能夠引起分泌性腹瀉。
首先仔豬黃痢無論什么季節都可以發病,如果仔豬斷奶前后更換飼料突然、哺乳期母乳不足、飼料營養缺乏等情況下,仔豬體質較差,消化功能發育不完善,加上這些不利于消化的因素,極易誘發仔豬發生黃痢。如果環境條件污穢、墊料潮濕、地面污水橫流等,都會給環境中存活的大腸桿菌創造良好條件,增加飼料、飲水、母豬乳房等被污染的機會,進而提高仔豬感染大腸桿菌的風險,仔豬發生黃痢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2]。
同時仔豬發生白痢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獲取足夠的母源抗體和消化道內菌群失去平衡。如果仔豬初生后母豬泌乳量較少,或者仔豬體質較差,或者助產人員管理不精細等,這樣仔豬獲取的母源抗體減少,自身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當外界病原體侵入時很容易感染發病。同時如果仔豬出生后外界環境條件較差,陰冷潮濕的情況下,仔豬腹部很容易受涼,不僅抑制消化機能,還會引起腸道內菌群失去平衡,進而誘發仔豬發生白痢。另外母乳中脂肪成分含量過高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
通常仔豬生長到10~40kg 體重時,由于突然更換飼料或飼喂方式、轉群或免疫接種等應激條件下,仔豬體質下降,消化功能受到影響,就會引起水腫病。
首先搞好母豬飼養管理,根據母豬不同生長階段提供科學的飼料營養和飼喂方式,定時定量飼喂母豬,確保母豬處于合理的體況。避免過肥或過瘦而影響仔豬體質和抗病能力。在母豬轉入產仔舍前,必須進行圈舍的嚴格消毒,并適當升高舍溫,保持產仔舍內清潔干燥,減少仔豬感染大腸桿菌的機會[2]。
母豬分娩前用0.1%高錳酸鉀擦洗母豬胸腹部、乳頭、乳房和后部肢體,防止仔豬受到大腸桿菌的污染。同時適當增加青綠飼料的供給量,確保母豬順利分娩和分泌更多的優質母乳,為仔豬的健康生長創造良好基礎。
仔豬出生后幫助其盡快吸吮到足夠的母乳,因為初乳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最重要的是還含有大量的母源抗體,這是其它營養所不能替代的,仔豬可以通過吸吮初乳獲取足夠的母源抗體,進而提高自身免疫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所以幫助仔豬盡早吃上、吃好初乳,是預防仔豬感染大腸桿菌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時精細管理仔豬,盡早給仔豬補充飼料,不僅能夠刺激仔豬消化系統的黏膜發育,而且還可以幫助仔豬盡快能夠獨立生活。
仔豬自身體溫調節能力不健全,必須提供舒適的環境溫度,尤其是冬季必須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否則仔豬腹部容易受涼,發生感冒或腹瀉癥狀,這樣仔豬消化道內菌群失去平衡,代謝紊亂,進而誘發仔豬感染本病。
每天及時清理圈舍糞便,因為母豬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果糞便在舍內積聚過多,就會增加污染飼料、飲水和用具的風險,仔豬通過接觸這些物質而感染發病。日常管理中需要定期清洗或刷洗料槽或水槽,保持這些飼喂器具干凈衛生,避免飼料或飲水受到大腸桿菌的污染。試驗證明,每天定時清理料槽、飲水槽,并及時給仔豬補充鐵制劑,可以大大降低仔豬發生水腫病和黃(白)痢的幾率[3]。
對于經常發生大腸桿菌的豬場,建議使用仔豬大腸桿菌病K88、LTB 雙價基因工程活疫苗對母豬進行免疫接種,來提高母豬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對于仔豬可以接種仔豬腹瀉基因工程K88、K99 雙價滅活疫苗或仔豬大腸桿菌病(K88+K99+987P)、產氣莢膜梭菌?。– 型)二聯滅活疫苗,可以降低仔豬發生大腸桿菌的風險。
在日常生產中,可以根據豬群生長日齡、季節變化、應激因素等進行藥物預防大腸桿菌的發生。由于大腸桿菌容易產生耐藥性,再加上目前廣泛使用抗生素來防治大腸桿菌病,促使耐藥菌株不斷出現。所以在防治本病時,需要先在實驗室分離出致病大腸桿菌,然后進行藥敏試驗,選擇高敏藥物進行防治,可以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和提高用藥效果。同時為了減少耐藥性的產生,可以交換使用2~3 種抗生素藥物來防治大腸桿菌,最好采取母豬與仔豬同時防治的措施可以有效防控本病發生。實際生產中經常采用的抗生素有以下幾種:恩諾沙星、磺胺類等。只要通過合理防治都可以獲取理想的療效[3]。
由上可見引起仔豬發生本病的原因主要是飼養管理不善、營養缺乏、突然改變飼料或飼喂方式等,所以日常管理中需要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定期清理糞便,減少環境中存活的大腸桿菌,降低仔豬感染本病的風險,確保仔豬處于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