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益峰
近年來,隨著反腐敗懲處力度的持續加大,尤其是對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工作和反腐敗工作的巡視和一輪輪的正風肅紀,相繼曝光的企業領導干部腐敗案件觸目驚心,發人深省。從這些腐敗案件上看,很多案件都是由于“關鍵少數”權力過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監督所造成的。因此,加大對“關鍵少數”的權力監督,明確監督的重點和范圍,是當前國有企業黨政廉潔反腐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正確、全面、客觀地分析權力監督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找出癥結所在,并在此基礎上擬定、調整工作制度和工作方向,消除權力不實、履職不當等現象,以此來規范和約束企業領導干部的思想和行為,確保權力運行能始終處于良性的軌道上[1]。
近年來,企業為加強對各級領導人員的權力運用監督,相續建立和完善了管人、管事、管物的監督制度和體系,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制度前瞻性不足,跟不上形勢發展;有的制度落實剛性不足,彈性空間較大。某些關鍵制度的缺失和“漏洞”,導致對權利的監督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企業決策權力集中在“關鍵少數”經營者和管理層手中。容易滋長處于“金字塔”頂端的“關鍵少數”的人治思想、長官意識。個別領導人員將自身凌駕于組織之上,其他的企業班子成員礙于情面,思想有所顧慮,即使看見不規范決策行為也不敢監督、不愿監督。
在生產管理和經營決策行為中,企業往往重視監督生產管理和經營決策行為,忽視領導人員的個人思想品德、生活作風行為;只監督8小時之內工作圈,忽略了8小時之外的社交圈、生活圈;過分重視對領導人員本人的監督,輕視對其直系親屬及身邊其他工作人員的監督[2]。
有些企業涉及“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項,未能按照公開透明的方式進行,暗箱操作和“潛規則”問題突出,辦事公開透明度不高、公開范圍不夠廣、群眾獲取信息不對稱,監督浮于表面,淺嘗輒止。
有些企業對發生違反廉潔自律行為的領導,懲治力度不足、責任追究不實,只是簡單地提醒、批評教育,甚至“捂著、蓋著”,力圖為領導開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向上級紀檢部門主動報告,更談不上對“失職”領導進行責任追究,震懾作用難以發揮。
首先,從各項監督的對象角度看,企業“關鍵少數”領導干部始終是企業的“第一責任人”,是各項監督工作的“第一推動力”,由于長期權力過于集中,主觀上不愿意被接受監督,往往難以對其實施有效的監督。
其次,從監督的角度看,監督者與企業領導人員在權力對比上處于“劣勢”狀態,大膽監督需要勇氣,敢冒風險,容易導致監督的缺位、失位、錯位、軟弱、乏力、失靈,形成“上級黨委、紀委監督太遠、同級別干部監督力度太弱、下級對上級監督難度太大”的局面。
再次,企業領導人員特別是“一把手”,在長期主管企業的同時,為樹立絕對的領導權威,一般不歡迎、不愿意也不允許別人對自己進行監督,甚至因害怕監督而阻礙或干擾監督。
“燈下黑”引申的含義就是人們對發生在身邊的很近的事物和事件反而不易察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都在高度重視并強調如何整治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的“燈下黑”現象。因此,企業領導人員既要管好自身,也要管好身邊的人。有些領導自身嚴于律己,卻忽略了對身邊親屬的管理。親屬在外面打著自身的旗號,利用其權力和影響打擦邊球,辦企業,搞經營,從中謀取利益。因此,一是要嚴格教育和約束親屬、身邊人,嚴格遵紀守法,不搞特殊化,遠離利益輸送的“高壓線”,禁止違規從事經營活動,如果已經發生違法亂紀,就必須嚴肅處理,這才是對“身邊人”真正的愛護。二是落實領導人員主動向上級組織報告個人以及親屬有關事項的制度。報告事項要涵蓋個人家庭住房、有價證券、工作單位,親屬是否違規經商、投資項目等,對領導人員上報信息情況采取自行上報、上級組織排查,認真核對。如若發現瞞報、漏報等行為要按照組織規定給予批評教育整改。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及政府也多次在各類黨政會議中強調要不斷健全權力運行監督機制。企業通過修訂、執行“民主集中制”議事規則,確保企業重要事項研究、決策的流程規范;從而阻斷領導干部“關鍵少數”的濫用,不能搞“一個人說了算”。要綜合運用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巡視監督等多種形式,每年加強對領導班子內部監督。要制定廠務公開制度,運用互聯網手段,對企業重大事項采取網上信息公示、微信群、QQ群公示、線下采取張貼公示等方式,使權力運行公開化、透明化,讓每一個職工都成為權力行使的監督者和檢驗者。只有制定和執行落實得到位,才能真正起到權力管理的作用。在企業管理中,要通過研究制定企業支委會、班子成員會議事規則,黨組織負責人對領導干部開展廉潔談心談話提醒,真正貫徹落實“一崗雙責”“黨政同責”。
黨風廉政建設是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和檢驗領導干部黨性意識和行為的重要依據。黨委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中承擔著主體責任,將其落到實處,才能更好地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深入,才能更好地實現全面從嚴治黨。因此,企業領導干部必須要貫徹、踐行黨風廉政建設的科學理念及基本要求,在做好企業發展整體工作部署的同時,也要擔當起黨員干部的責任與使命,規范自己、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帶領職工參與到黨建工作中來。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每年對企業領導班子、班子成員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情況進行考核,充分發揮企業紀委監督責任,發放對企業“關鍵少數”人員的廉潔民主測評表,公布舉報電話、舉報郵箱征集違紀線索。不論是企業的管理者、經營者還是整個黨員群體都要積極學習,要正確、客觀地認識權力、地位、利益以及彼此的關系,更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牢牢守住廉潔思想防線,謹慎使用手中的權力,真正學法、敬法、守法。
黨的各級委員會要履行主體責任、需要完善、科學的機制予以指導和規范,尤其是要加強考核監督機制的建設與完善。考核追責是貫徹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的重要內容,若考核不到位、不科學則會影響責任制的落實和執行。要實行嚴格的考核。在具體工作中要正確、客觀的分析問題,找出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對考核的方式、手段、內容等進行調整和優化,確保機制的可行性和實際性。同時,要將民主管理滲透進去,鼓勵職工群眾參與到考核監督中,由內而外、自上而下構建“大監督”格局,并由此對最終的考核結果綜合起來予以分析,以此來研判各級黨組織機構以及企業的黨風廉政建設狀況。更重要的是要科學運用考核結果,將其當成激勵和督促領導干部、評定領導干部績效、選拔晉升的動力和指標。對企業中發生違反組織紀律,“四風”問題和腐敗問題、頂風違紀問題等,要嚴格按照中國共產黨的問責條例,依法依紀、失責必問,發揮問責“利劍”作用,對違法線索移交司法機關。同時追究企業領導人員領導責任、主體責任,通過強化問責,促使企業領導切實把主體責任擔當起來。
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企業紀檢監察隊伍要加強自身廉政建設和業務學習,要加強對《黨章》《黨內監督條例》《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學習,努力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充分體現紀檢監察隊伍“打鐵自身硬,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表率意識。要加大明察暗訪力度,暢通信訪舉報和監督渠道,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干部的教育提醒監督,嚴肅查處違規違紀案件。要堅持經常抓、抓經常,看住重要節點,聚焦“關鍵少數”,通過每年定期組織開展廉潔的警示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廉潔案例調查分析等活動,敲好廉潔的警鐘,促使企業領導干部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底線在哪里,高壓線在哪里,打好廉潔“防疫針”。
對權力運行進行持續監督與制約,是企業領導層權力失控、決策失誤和行為失范的“關鍵少數”,有利于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有效地防止和減少企業領導班子權力失控、決策失誤和行為失范,對于如何將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里,規范權力運行監督需要不斷地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完善,最終形成一套完善的監督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