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輝,李居華
(魚臺縣畜牧獸醫發展服務中心山東濟寧 272300)
近年來我國規模牛場的養殖迅速發展,現代化、規模化的牛場養殖已經成為行業新的風向標,摒棄了多年來延續下來的放養模式。由于規模化養殖發展的時效性,缺乏對牛場疫病的防控觀念和防控措施,造成集體暴發性感染疫病情況,導致養殖效益受損,極大地影響了養殖戶的飼養信念,導致牛養殖行業出現發展瓶頸,對現代化養殖發展帶來一定阻力,對農業經濟的振興起不到正向引導作用。基于現狀,我國養殖行業提出科學治理,增強養殖戶飼養信心,找準導致牛場疫病的病因,根據疫病特點,轉變傳統散養的養殖觀念,采取科學養殖手段,提出疫病防控措施,切實做到規模牛場的良性發展。
我國生鮮市場現階段對于肉制品需求量逐年攀升,為牛養殖業發展帶來了利好商機,農業畜牧業的養殖場也被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在規模牛場建設中,牛的疫病問題一直是攻不破的養殖難題,尤其是一些傳染性疾病,造成集體性的死亡和集體性的病毒疫病感染,這種流行趨勢對養殖戶的打擊是致命的,面對集體性的牛群死亡,嚴重的影響了養殖戶經濟收益,造成財產損失。為了攻破疫病難題,加強養殖戶的飼養信心,提高養殖積極性,國家相關部門從加強牛疫病的綜合防控措施著手,采取科學的方法加以干預,控制牛疫病的發病率,維護規模牛場的養殖效益。從規模農場牛疫病的發病特點來看,主要是疫病的突發性和不可控性兩大特點。規模牛場的養殖面積比較大,牛群存欄量較大,如果不能科學分欄,極易造成牛舍的擁擠,硬件的通風設施不好,造成牛舍空氣流通不暢,一旦出現口蹄疫、布氏桿菌疾病會迅速蔓延整個牛場,形成流行病菌,隨著感染范圍的擴大,造成集體感染的風險。雖然有些疫病在科學的治理下能夠治愈,但是牛存毒具有長期潛伏特點,這種病毒長期潛伏在牛欄內,一旦遇到適合病毒生存的環境,就會再次暴發,導致新一輪的牛群疫病暴發。
在配種操作中也極易造成牛群感染產科疾病。雖然隨著科學飼養的不斷推進,人工配種技術已經得到全面提升,但規模牛場中有些飼養人員缺乏科學的配種意識,配種技術不夠成熟,消毒措施不到位等,會導致牛群的感染,如果公牛出現精液感染,操作工具、設施設備消毒不完善等,尤其是工作人員的穿著用具消毒不規范,都會形成細菌疾病,甚至會引發牛群的集體感染,影響了牛的生長速度,甚至致命。目前,牛產科疾病呈逐年上漲趨勢。
寄生蟲疾病也是威脅規模牛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專業的調查研究,一般牛場的牛群體外存活10 種寄生蟲,寄生蟲在牛舍中極易造成流行傳播,部分隱性寄生蟲會造成慢性消耗的后果,尤其對牛的后代健康帶來巨大隱患。疫病感染不斷威脅牛群的健康發展,在牛舍環境、飼養條件、飼養方式、空氣溫度等多方條件作用下,牛極易出現感冒疾病、代謝疾病、細菌及病毒感染等普遍現象,其中普通疾病的高頻率發作嚴重制約了規模牛場的發展。
首先,缺乏疫病的防控機制,規模化養牛場在建立之初,對疫病的認識程度不夠,缺乏完善的防疫機制,導致防疫開展不力。養殖場的進出車輛以及人員不能做到定期消毒查殺,養殖人員出入牛舍不固定,串舍現象增加了交叉感染風險。定期消毒措施執行不到位,為病毒提供了生存環境。由于防控機制不完善,出現疫病不能啟動應急預案,導致疫病大規模流竄,直接導致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另外,缺乏科學的防控技術,規模牛場的出現大規模疫病的另一誘因就是缺乏防控技術,在規模牛場的養殖過程中,如果沒有采取先進的疫病防控技術,會導致疫病風險等級升高。
改進牛場布局。牛場的選址應建立在地勢較高且背風向陽朝向,確保牛欄布局遵循科學性原則,滿足疫病的防控需求。牛場內要設置水電等設施,確保通風條件良好。在牛場的屠宰區及污水處理區應保持一定空間和距離,生產區、生活區、接待區做到隔離,嚴禁牛場以外人員進入牛舍生產區。牛場內及其圈舍應設置消毒間,同時要建立疾病隔離及治療圈舍,與其他圈舍保持一定距離。
做好飼養管理工作。規模牛場應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堅持進出管理登記消毒措施,采取科學的防控手段,對犢牛斷奶隔離措施,同時應運用生物安全技術讓牛群內部微生物形成阻隔,避免交叉傳染與傳播現象,有效控制疾病的發作和死亡風險,確保牛群在科學管控下健康生長,幫助養殖戶提高經濟收益。
建立完善的防疫體系。根據目前規模牛場養殖環境建立完善的防疫體系,做好牛群日常的免疫接種工作。對于高發疾病的牛瘟、腦炎、口蹄疫等做到無遺漏接種,避免這種高發易傳播疾病形成流行態勢。在治療病牛時,應采取隔離治療措施,如果發現傳染性極強,治愈率不高的疾病應果斷采取撲殺手段,根除病毒傳染源。如果為普通疾病,治愈率較高,應采取科學手段進行隔離治療,如果發現暴發性傳染病,要對病源體進行撲殺,同時要對健康牛群開展疫苗接種。
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可有效減少疫病的發作。由于牛場疫苗的特殊性,必須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購買,屬地防疫監管部門會對疫苗預防病種及接種時間進行指導,實行統一管理。對于危險系數較高的疾病,必須執行100%接種,在規模牛場防疫工作中,應建立免疫檔案,嚴格執行防疫機制,提高免疫接種質量,提升牛群的疾病抵御能力。
確保科學用藥,在規模牛場中,各種集體感染疾病誘因均來源于病,沒有切實可行的要務進行及時干預,必須根據牛場現狀,根據藥敏特點,從內源和外源兩方面阻隔細菌感染的發生。牛場內使用的各種消毒藥及保健藥會對牛體造成殘留,形成藥物耐受,因此嚴禁對牛群濫用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規模牛場發展迅速,養殖戶也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但是在養殖過程中缺乏基本的疫病防控意識,缺乏專業的防控技術,影響養殖戶的養殖信心,因此要樹立正確的防疫觀念,加強科學管理理念,完善防疫體系,保證用藥安全,不斷提高養殖戶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