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光景
(博興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山東濱州 256500)
母豬發生難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分娩時腹肌或子宮收縮無力、母豬產道狹窄、和胎兒異常。另外母豬分娩過程中,仔豬在產道內姿勢不正確就會對產道形成堵塞而引起難產;胎兒畸形時在產道內也無法順利通過;多頭胎兒一起進入產道時難以產出;助產人員操作過于頻繁或動作粗暴、潤滑劑用量不當、助產不及時引起產程過長等都會造成胎兒難產問題。實際生產中應正確掌握引起難產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減少難產機會。
分娩時無力一般是由飼養管理不當引起的,例如:飼料原料質量較差、飼喂搭配不合理、飼喂量過低或過剩,促使母豬體況過于消瘦或肥胖,致使母豬分娩時子宮沉積過多的脂肪而收縮無力,或者體質過差而腹部肌肉收縮減弱,進而造成胎兒無法從產道順利產出來。
同時母豬年齡太大,常年繁育仔豬,就會引起子宮收縮乏力和分娩無力情況,這也是高齡母豬容易發生難產的主要原因。另外在母豬懷孕期間,生活環境較差、感染其它疾病,促使體質變差或營養不良等,這樣在分娩過程中也會發生分娩無力的風險,進而發生難產問題。母豬配種后一直生活在空間較小的環境中,長期缺乏運動,致使體質下降,分娩力不足。
炎熱夏季圈舍溫度較高的情況下,母豬體內熱量難以及時排出,只能通過張口呼吸來散發熱量,進而消耗大量的體能,這樣在分娩時,也容易引起分娩無力的發生。相反在寒冷的冬季圈舍溫度過低,母豬攝入的能量還要用于維持正常體溫,并且為了盡量減少熱量散失,會將身體蜷縮在一起,也會影響分娩時肌肉收縮,造成難產現象出現。
產道狹窄通常指骨盆狹窄,大多是因為初產母豬過早配種引起的,因為母豬在沒有完全性成熟前進行配種,此時骨盆發育不完善,進而懷孕期后雖然能夠繼續生長,但是在分娩時往往骨盆口較小,胎兒無法正常從骨盆口出來。有的在母豬懷孕期滑倒,引起骨盆骨折或骨裂,在骨盆愈合后也容易引起骨盆變性或狹窄,造成胎兒無法順利產出。另外有的母豬自身發育不良,還會出現陰道狹窄或子宮頸狹窄,這樣胎兒也無法從產道排出來[1]。
如果在母豬懷孕期飼料營養水平較高,或者飼喂量較多,促使母豬生長發育過于肥胖,腹中胎兒生長迅速,胎兒個體過大,這樣在分娩時會難以順利從產道排出,引起難產出現。有的在胎兒發育過程中,因營養不良、鞭打、呵斥、應激等因素,引起胎兒發育畸形或發生死胎現象,這樣胎兒過于腫大也無法從產道順利排出。另外胎兒在產道內姿勢不正確時會給順利生產帶來障礙。
在選擇后備母豬時需要具備以下條件:體格健壯、生長速度快、膘情適中、體型勻稱、外陰不上翹、陰戶適中等明顯特征,這樣的母豬一般體質強壯、抗病力和繁殖能力較強,不容易發生難產。切忌選用有生理缺陷的母豬,給分娩時發生難產帶來極大隱患。
不同品種的母豬需要配種時的體重和年齡有所差別,根據不同的品種來安排后備母豬適時配種,一般要求母豬在第2~3 個發情期或體重達到130kg 后才安排配種任務,技術人員應對后備母豬的發育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隨時觀察母豬發情征兆,及時抓住配種時機,不僅提高母豬受精率和受胎率,還可以有效避免初產母豬發生難產情況,進而提高母豬繁殖力和利用率。因為過早配種極易引起骨盆發育不良而造成的難產問題[2]。
母豬繁殖年齡超過8 胎以上時,自身體力和肌肉收縮能力都有所減退,并且繁殖力也明顯降低,所以應將這些高齡母豬進行淘汰,有利于提高豬群的繁殖力和生產水平。同時母豬體質瘦弱或發生疾病、受到傷害后,也需要立即進行淘汰處理,否則會成為疾病的傳染源,致使疾病進一步擴散蔓延,而且體質較差的母豬在分娩時,常常因為分娩無力發生難產現象,嚴重時會危及母豬的生命安全。
根據母豬不同生長階段來配制飼料配方和確定飼喂量,一方面避免營養不良引起的體況較差、母豬分娩無力、胎兒發育不良等情況,另一方面防止營養過剩造成的母豬體況肥胖,子宮和腹部沉積脂肪過多,致使分娩時子宮收縮減緩而發生難產。根據母豬體況合理飼喂,確保母豬體況適中,進而為母豬的順利分娩奠定基礎。在母豬分娩前需要減少飼喂量,否則腸道內蓄積大量的糞便容易發生便秘,對產道形成擠壓作用,進而影響胎兒的正常排出。同時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有利于母豬維持健壯體況,并防止發生便秘現象。
適當增加母豬運動,是生產中減少難產發生的最簡單的實際方法。一般母豬配種后會飼養于限位欄內,這樣往往因缺乏運動而發生分娩無力現象。建議在后備母豬配種前一直飼養在面積適宜的大欄內,一般每5~6 頭豬為一個小群體,試驗證明,采用這種飼養方式,能夠降低10%~20%的難產率,如果各個方面管理得當,幾乎不會發生難產現象。由此可見適當增加母豬活動量,對于增強體質和減少難產發生非常有效[3]。
在炎熱夏季或寒冷冬季都容易發生母豬難產,尤其外界溫度超過30℃時,初產母豬和高齡母豬非常容易發生難產,這種情況下母豬消耗體力過多,促使整個產程延長,進而發生難產現象。所以在夏季需要增加降溫設施,將圈舍溫度降低到25℃左右,這樣就會大大降低母豬難產機會。同時母豬在分娩時如果圈舍聲音嘈雜、人員出入頻繁也不利于母豬安心分娩,容易引起難產發生。所以建議給母豬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給母豬順利分娩創造條件。
配種技術員應認真記錄母豬配種時間,一般母豬懷孕期為114d,在分娩前需要提前將母豬轉入產仔舍,安排細心的管理人員進行精心護理,對于分娩前2d 的母豬需要全天觀察和護理,減少料量飼喂,供給清潔充足的飲水,準備好消毒處理的助產器具,隨時準備接生和助產。在母豬分娩過程中需要正確判斷母豬是否發生難產,有的經驗不豐富的飼養人員,在母豬產下1~2 頭仔豬后,過了好長時間還沒有接著生產,就認為母豬發生了難產,立即給母豬注射縮宮素或用手助產,這樣極易造成仔豬死亡現象。這是因為注射縮宮素后,子宮收縮厲害,就會把即將分娩的仔豬臍帶扯斷,致使仔豬缺氧發生死亡。建議在母豬發生難產時,先將母豬從欄內趕出來適當活動10min,再趕回欄內接種分娩,有利于促使腹中胎兒姿勢發生變化,能夠順利分娩。如果活動后還沒有效果再注射催產素或采取人工助產措施[3]。
總而言之,母豬是養豬場的關鍵和基礎,如果母豬飼喂管理水平較差、不能及時調整飼喂量和飼料營養水平,容易引起母豬體況過瘦或過肥,促使胎兒發育不良或個體較大,再加上母豬分娩無力,更容易發生難產情況。所以必須提高母豬飼喂水平,減少分娩時難產幾率。同時及時淘汰高齡母豬和弱殘母豬,適當增加母豬活動量,改善豬舍環境,有利于提高母豬繁殖能力和降低難產風險。在母豬分娩過程中需要精心護理,正確確定母豬是否發生難產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幫助母豬順利分娩,避免難產引起的母豬和仔豬傷亡情況,進而提高母豬使用壽命和繁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