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耀學
在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邁向更高層次、更新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黨員干部思想政治覺悟要提高,以保證能夠跟上黨的步伐,更好落實最新發展理念,推動和加快民族復興。黨校主要任務是培養黨員干部,通過有效的思政教育,使其思想與黨保持一致,在任何時候都不受影響,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三觀”,始終與黨站在統一戰線上。這樣不僅能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增強新時期的活力,同時也可以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質量,幫助中華民族早日實現中國夢。
以往黨校思政教育內容存在脫離實際的問題,有些口號響亮卻很難在現實中落地。考慮到當前思政教育的重點是創新內容,這將直接影響黨校思政教育的成效,黨校思政教育內容要貼合現實,必須要務實,以確保教育能夠有的放矢,使思政教育實際成效最大化。當然,這并非說思政理論教育不重要,新時期所要做的是,在引導黨員干部學習黨新的思想政治理論以及路線方針的同時,根據實際發展需要,融入一些在實際工作能夠用上的內容,做到求實和務實,才能達到預期教育效果[1]。
另外,新形勢下黨校思政教育要致力于黨員干部全面發展,不僅要通過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養,更要提高其科學文化素養。因為思政教育是一種精神動力,是一種精神動力和支持,培養黨員干部的崇高理想和遠大抱負,會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將超脫金錢名利之外,全心全意為黨的事業奮斗,有助于消除雜念和貪污腐敗等現象。增強黨員干部的科學文化素養,不僅有助于堅定思政政治信念,還有助于工作能力的提升。黨校思政教育融入科學文化相關內容,將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出全面發展創新型人才,有助于現代化建設目標實現。網絡化時代黨員干部有新特征和變化,黨校思政教育要做好這個方面研究,明確網絡對黨員干部影響,掌握其新特點,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進行教育和引導,以增強思政教育實際成效。
黨員干部思想政治素養,對其是否能堅定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影響大。面對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一定要強化思政教育,以確保黨員干部不會被侵蝕和利用。黨校主要任務是思政教育,在新時期要改變以往灌輸式思政教育模式,需增強創新意識,構建新型思政教育環境,促使學員全身心投入,真正參與到教育中,在過程中實現情感升華,更好內化思政教育內容。黨校針對前來進修的學員,應在正式開展教育之前,組織和召開動員大會。首先,要讓學員明確思政教育重要性,以及與黨員干部的密切關系。其次,要在大會上做好激勵,使全體學員對即將要參與的思政教育,擁有較高的熱情,在教育中收獲會更多。
黨校要針對思政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監督機制。檢查思政教育開展情況,形成長效監督機制。這樣做好處就是可以杜絕教育中形式主義現象,同時還能對黨校工作人員和學員起到督促作用,使所有人能夠認真對待思政教育。黨校思政教育要定期進行總結,抑或者是針對思政教育定期舉辦研討會[2]。廣開言路,參會者暢所欲言,自由發表觀點。在共同切磋和探討中,提升認知水平,并解決思政教育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改進。
黨校思政教育在新時期,必須要與時俱進,創新教育方法。過去思政教育模式單一,以黨校思政教育教師講解為主,學員難以融入進去,嚴重影響教育成效。思政教育創新中,關鍵是方法創新,因為只有學員能夠投入,主動融入思政教育中,才能真正領會思政教育內容,將其內化和轉變為自我思想政治體系,進而在工作中身體力行,踐行思政教育精神內涵。黨校思政教育要以學員為中心,留出空間讓其自主探討,圍繞思政教育內容發表觀點,在交流和碰撞中,更好內化和領悟思政教育內容。黨校學員有自己想法,同時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思政教育不能強行灌輸或者扭轉學員想法,而是要通過潛移默化影響,或者是讓學員去分析,最終在自我探究中領會思政教育精神內涵,并產生共鳴和內心認同,確保在實踐中可踐行。思政教育可引入一些真實案例,或者是采用虛擬情境的方式來說明問題。比如在教育中可引入貪污腐敗的案例,組織學員分析這類黨員干部走上錯誤道路的原因。留出充足空間,使學員圍繞案例積極討論和交流。在分析中明確問題所在,學員就能理解思政教育相關理論,也能對其起到警醒作用[3]。
黨校思政教育可采取研討的方法,黨校教師在講授相關內容以后,拋出議題,學員自行在課堂討論,為學員提供參與平臺,可激發和調動參與思政教育積極性。思政教育教師也可在上課之前,將相關資料發給學員,使其利用課下時間學習和思考。思政教育課堂中師生共同針對相關內容進行研討。課堂中展開頭腦風暴,以相關內容作為切入點,各自表明觀點,不同思維和觀點在碰撞中形成共識。
思政教育除了要在課堂中創設情境和虛擬表演,讓學員在親身體驗中構建和完善思政體系和框架,更好進行認知和內化,還要組織學員校外體驗。體驗式教學中可模擬政府,也可布置社會考察任務,使學員在積極實踐中掌握相關內容。此外,黨校思政教育組織拓展訓練,抑或者是破冰活動,使學員走出去,在體驗中更好感悟和認知。黨校思政教育還要增強請進來的意識,除了教師授課外,可邀請一些專家,針對時事政治,以及思政理論的實際應用,舉辦專題報告會議。
黨校思政教育要改變以往停留在理論層面的做法,在創新中要加強實踐,以增強黨員處理實際問題能力。黨校要建立虛擬基地,針對學員進行分析,從其職務和工作特點出發,規劃和組織實踐訓練。在過程中訓練學員培養其處理現實問題能力,同時也能使其在虛擬情境訓練中,明確作為一個黨員干部在遇到緊急情況,或者是處理問題的時候應該怎樣做,使其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發揮黨性,做出符合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選擇。比如可在教育中組織洪水、爆炸等虛擬訓練,教師要對學員的表現進行評價,學員之間相互評價。在訓練中進行總結,將黨性培養和理想信念培養等,融入到實踐活動和虛擬訓練中,使學員真正理解和內化。
黨校思政教育要創新的思維,在線下教育的同時,還要利用好線上教育平臺。做好黨校網站建設,要將黨的最新思想理論和方針政策,通過網絡平臺分享出去,學員自行登錄觀看和學習,不斷自我學習和提升[4]。黨校要利用好網絡教育平臺,開展遠程教育。這樣思政教育可突破時空限制,教育輻射范圍會更廣,所有黨員干部都可通過線上學習,參與思政教育。網絡思政教育要設置多個板塊,除了依據黨員干部思政教育共性的需求,開展線上教育外,還要做好個性化教育,以提升教育針對性[5]。
黨校思政教育針對線上教育,完善監督和評價機制。學員在黨校學習期間,線上和線下教育結合。學員在線上自主完成思政教育相關內容學習,積極進行思考。線下教育中要圍繞線上思政學習的疑難問題或者是未能理解的部分展開討論。
黨的思政理論面對新發展環境和形勢,必須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永葆活力和持續性推進。黨校擔負培養黨員干部的重任,面對各個方面的新變化,也要不斷創新和調整,才能讓黨員干部適應新變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最大程度發揮作用。黨校是思政教育重要陣地,新時期針對黨員干部教育,應當以促進其發展和進步為目標。這就需要對思政教育內容進行創新,不僅要進一步增強全體黨員干部黨性,使其建立好制度、政治、文化和道路自信,堅定理想信念,與黨步調一致,堅定擁護社會主義道路,而且要結合新發展形勢,拓展和增加新教育內容,增強黨員干部對新發展形勢和新環境變化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