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文玉
(膠州市農業農村局山東青島 266300)
我國養豬業歷史悠久,養殖經驗極為豐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飼養方式。但在養殖過程中,人們也發現有些飼料雖然豬比較喜歡采食,生長速度也比較快,但是屠宰后體脂顏色異常,因此將其稱為豬黃脂病,本病又俗稱黃膘豬,是指屠宰后胴體脂肪組織呈黃色,并伴有程度不同的特殊魚臭或腎臭味的一種現象,“黃膘肉”除脂肪外,其他組織基本不受影響,仍可食用。但在消費者的消費選擇過程中,這種“黃膘肉”無疑是不受歡迎的,正常市場價下無人問津,因此除非價格比正常豬肉嚴重降低才有可能被選購,這也使得生豬的收購價格極低,嚴重降低養豬的經濟效益,損傷養殖戶的積極性。因此,本文針對豬黃脂病的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進行了分析,力圖幫助廣大養殖戶減少本病的發生。
豬黃脂病并不是所有的豬都會發生,目前研究結果顯示主要與豬的品種、飼料以及疾病有關。
由飼料所引發的豬黃脂病主要有三種原因:①飼料中不飽和脂肪酸甘油酯含量過高或者生育酚含量不足,例如:魚粉、魚脂、魚碎塊、魚下水、魚罐頭、油渣、蠶蛹等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飼喂量超過日糧的20%,連喂1 月即可引起本病。這些不飽和脂肪酸在體內的代謝會造成對VE 的高消耗,造成體內氧化劑不足,脂肪中出現大量的抗酸色素沉著,使其顏色變黃;②飼料中含有大量黃色素物質,比如南瓜、玉米、胡蘿卜、紫云英等飼料中都含黃色色素,若長期大量飼喂或飼料比例相對過高,可沉積而使脂肪黃染;③飼料發生霉變,尤其是在高溫高濕季節,飼料中霉菌大量滋生,產生的毒素會在體內限制氧化過程的完成,同時飼料中的脂肪成分也會發生酸敗,從而造成機體傷害和脂肪變色。
不同品種的豬發生豬黃脂病的幾率也有所不同,目前來看大約克夏、蘭德瑞斯以及含有皮特蘭血統的豬發生幾率更高,含有杜洛克血統的豬發病率相對低一些,而本土豬種如黑豬以及花豬則發生本病的概率更低。
豬發生黃疸病后全身黏膜黃染,如實質性黃疸、溶血性黃疸等,各個器官組織都呈現黃色,即便后期經過治療消除黃疸,但脂肪中常有黃色殘留而表現為豬黃脂病。
對于黃膘豬,生前很難判斷。在明顯出現黃膘之前,則可見食欲減退,生長受阻,被毛粗糙,體質衰弱,行走時頸背部僵硬,有的可見跛行,眼分泌物增多。嚴重病例可發生死亡。
剖檢時可聞到黃脂,具有特殊魚臭或腎臭味,皮下及腹腔脂肪呈黃色或黃褐色,特別是腎周圍、腹腔、骨盆腔、大網膜、口角、耳根、舌根、眼周和股內側脂肪更明顯,有的腹內脂肪萎縮、變硬;骨骼肌和心肌呈灰白色,脆性增加;淋巴結腫大,有散在的出血點;肝臟脂肪變性,呈黃褐色;腎臟呈灰紅色,橫切面可見髓質呈淺綠色,胃腸黏膜出血。
根據臨床主要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出診斷。
因本病生前很難診斷,也無法治療。因此,應做好預防工作。
首先要做好豬場的品種選擇工作,在現代化養殖模式下,大白長白雖然是第一選擇,但是可以在其血統上加強甄別,尤其是在品系上可以選擇抗病力比較強的品種,盡量不要購入含有皮特蘭血統的豬。尤其是國內養殖企業,應該在育種上多下功夫,盡量把本土豬種的血統與目前主流進口豬的血統實現融合優化,在提高豬的肉質的同時,也可以較好的提高豬的抗病能力。
其次,要注意合理調整日糧,增加VE 供給,減少飼料中不飽和脂肪酸的高油脂成分,將日糧中不飽和脂肪酸甘油酯的飼料限制在10%以內,或者干脆停止繼續飼喂。尤其是劣質魚粉或蠶蛹,雖然價格便宜,蛋白質含量也比較高,但引發本病幾率較高,應該直接禁止飼喂。已經飼喂上述原料,或者出現黃疸癥狀的,可以在日糧中添加VE,每頭500~700mg/d,或加入6%的干燥小麥芽、30%米糠,既可以預防本病的發生,也可以在發病后逐漸消除脂肪中的黃色素,提高胴體品質,當然時間上也會比較久一點,才能更好的消除。如果是全價料或者濃縮料,則一定要注意考察飼料中魚粉及油脂的來源與品質,可以使用高品質魚粉添加的飼料,拒絕劣質魚粉。對于預混料產品,載體應當使用脫脂油糠或換用其他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的產品。長期飼喂魚粉、魚肝油、蠶蛹粕等含多量不飽和脂肪酸飼料時,要控制飼喂量,一般每頭不得超過100~250g/d,并于宰前2 個月停喂。
做好對飼料的保養管理,飼料要放置于通風干燥區域,地勢盡量稍高一些,防止飼料發生受潮而導致霉變,如果發現飼料中已經出現霉菌,則應該盡量不要使用,最好是飼喂新鮮的飼料,如果確實因為某些原因而要繼續使用的,一定要進行脫霉脫毒處理。常用的脫霉制劑有蒙脫石散等,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清除全部毒素,所以一定要慎重使用發霉變質飼料。
解決飼料生產中的品質控制,保持生產線良好的通風系統,首先粉碎機要與風機電機相匹配,一般110kw 粉碎機要配備15kw風機。另外粉碎機上要有通風口,保證風機的正常風量,可以帶走熱量和游離水分。對各級飼料產品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定期監測常用原料中脂肪酸的氧化程度,特別是用量大、脂肪含量高的原料。制定合理的原料使用標準,避免使用氧化酸敗的原料。在豬采食完成后,可以為其提供綠色植物飼料供其采食,常常也能有不錯的預防效果。
再次,如果是疾病所引發的豬黃脂病,主要是指黃疸,則應該盡快尋找引發黃疸發生的原因,并及時進行治療,治療期間一定要注意用藥,不要因為用藥而導致本病情況加重,比如磺胺藥,切忌大量長期使用。如果是寄生蟲感染所引發的黃疸,則應該通過伊維菌素等及時驅蟲治療。
1)診斷時,本病的被毛粗糙等癥狀應與寄生蟲病、鋅缺乏等引起的相似癥狀相區別。
2)治療時,如果在飼料中添加VE 含量豐富的米糠,效果較好。
隨著國內養豬水平的不斷提升,從飼料供應到配方設計再到飼養管理全套流程都較過去有了極大的進步,飼料的配方設計不斷優化,飼料加工技術不斷提升,飼養管理方式不斷改善,養豬行業的發展正在向國際先進水平不斷邁進。在產業提升的大背景下,廣大養殖工作者必然會不斷加深對豬的了解,不斷減少導致豬黃脂病等疾病的發生因素,穩步提高養豬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