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麗 熊海林 代玉 黃薇*
在2019年的人口普查中,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了總人口的17.9%,數量達到了24949萬人。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老齡人口將保持一個穩定增長的趨勢,預計2025年老齡化人口將達到4億左右。嚴重的老齡化現象,導致老齡人口服務問題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但在現階段的高職培養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培養模式固化、培養質量不明顯、學生專業服務能力低下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高職院校需要在1+X證書制度改革以及社會對于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下,采取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效率,滿足老齡化人口服務的需求[1]。
為了促進職業院校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國務院于在2019年1月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并在方案中提出了1+X證書制度(學歷證書+多項專業技能證書),要求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除了要發揮好學歷證書的對學生的促進作用外,更要通過多項專業技能證書來激勵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從而確保學生的就業率。隨著我國老齡化現象的加劇,為了滿足老齡化社會服務的需求,2020年在教育部印發的《關于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中提出,高職院校的養老服務、家政服務、托育服務等社會服務性質專業要作為1+X證書制度實施的重要試點。
本研究主要探索了1+X證書制度下“課崗證賽”融通的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旨在通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來實現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的高效培養,具有一定理論與現實意義。首先,從理論意義上講,本研究探索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打破傳統高職人才培養的模式,并在基于“1+X”證書制度的背景下,重構了“課崗證賽”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提出了將模塊化特色課程教學進行課崗交融、課證結合、課賽融合實踐的新理念,能為高職其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供理論參考。其次,從實踐意義來講,由于研究探索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在大量的實踐調查以及專業調研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可行性,同時也具備了實用性和推廣性,可以為全國范圍內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提供現實參考。
在高職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內容中主要包括了研究對象、總體框架、重點難點、主要目標四個部分。
首先,就研究對象而言,以岳陽職業技術學院2020級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2個班共81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2個班和實驗組2個班,確保兩組學生在不同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其次,就總體框架而言,主要包括了三個部分,分別為文獻研究、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在文獻研究部分主要采用的方法為歸納法和討論法,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了解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在理論研究部分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專家咨詢,主要內容是構建一個1+X“課崗證賽”人才培養模式的框架。
再次,就重點難點而言,主要將重難點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分析老年保健與管理行業不同典型工作崗位的知識能力要求;第二方面是構建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高職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在1+X證書制度下“課崗證賽”融通的人才培養方案;第三個方面是以1+X證書制度下“課崗證賽”融通的人才培養方案為手段,構建符合個性化教育要求和個別化教學特點的高職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最后,就主要目標而言,是通過1+X證書制度下的“課崗證賽”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以及學校、基地、社區、醫院四方的合作,對接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構建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模塊化教學模式。
1+X證書制度下“課崗證賽”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需要通過系統的研究思路以及科學的研究方法來實現。
首先,從研究思路方面來講,主要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融合國內外研究成果和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通過文獻研究、企業調研、專家座談、實踐探索等方式,理清高職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基于1+X證書制度,建立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中配備雙導師,同時創新教學制度體系和取證、參賽融入教學組織的形式,構建在1+X證書制度下“課崗證賽”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并最終通過實踐研究,總結經驗教訓,形成研究成果。
其次,從研究方法來講,本次關于1+X證書制度下“課崗證賽”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在不同的研究部分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在理論研究部分采取了文獻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在實踐研究部分采取了調查研究法、實證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通過這些研究方法的應用能夠清晰準確地完成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不同部分的任務目標。
1+X證書制度下“課崗證賽”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設計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文獻研究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理論研究階段。兩個階段都是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重心主要放在理論研究階段從校內學習、院中辦班、頂崗實習三個方面。
在文獻研究階段,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醫藥、Pubmed等文獻資源網站,了解國內、外在1+X證書制度下“課崗證賽”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現狀,為“課崗證賽”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供理論依據。
在理論研究階段,主要是結合高職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學校、養老機構、醫院三方共同參與,通過理實一體及模塊化教學,在“課崗證賽”融通基礎上開展“院中辦班”“服務對象進課堂”等多種途徑,在適當課程內容整合的基礎上,通過校內、基地、醫院三個階段的有效實施,構建一個高職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系統框架,以滿足社會對專業老年保健與管理人才的多樣化需求。
在校內階段,以系統的文化課知識學習為主,時間設置為第1~2學期。學生系統學習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的公共人文素質課程、部分專業人文素質課程及專業基礎課程,獲得理論知識同時,通過理實一體教學、情景模擬等方式以及社區志愿服務,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職業興趣匹配理論。
在院中辦班階段,以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以及理論實踐教學為主,實踐設置為3~4學期。“院中辦班”即所有的專業核心課程均在校內實訓基地完成,實訓基地由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承擔所有專業教學,讓學生在真實的實踐環境中感受職業的重要性,在具體的理論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教學內容的整合:將“證賽”融通內容嵌入到專業核心課程中以及頂崗學習中,同時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與崗位貼近、結合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大綱和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大綱內容以及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大綱內容,從課程資源體系、頂崗實訓、課證結合、課賽融合四個方面進行整合改革。
教學方法改革:推進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教學與獲取老年照護、失智老年人照護職業技能證書培訓的有機銜接,探索運用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在線開放課程、理實一體化、校內外集中培訓、養老機構實踐等教學與培訓模式,將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技能培訓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第二課堂活動:將課堂中的“合作學習小組”轉換為課余的“社區活動小組”,讓學生走進社區,參與老年人保健、護理、管理的全過程。
學分要求:根據專業特點要求,學生完成群共享課程及群特色課程共2560個課時,并且要求至少取得一個職業資格證書;課程不計入總課時。
在頂崗實習階段,主要是在校企合作下組織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學生下醫院或社區進行“一對一”分管患者,通過頂崗實習撰寫實習日志、周記等反思實踐效果;通過實習小組研討,交流頂崗實習感悟,并帶領優秀學生參加岳陽市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
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需要將該模式下開展教學的本專業學生與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進行對照比較,并通過實證研究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效果進行評價。首先,需要研制一份適用于高職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測評量表,其次,要確定本次實證研究對象,即上文提到的研究對象。再次,要在人才培養模式運行的過程中,即第二學期對對照的兩個班級進行調查,主要是調查兩個班級學生的專業素養。最后,要采取一定的干預方法,確保兩個對照班級在實證研究過程中采用不同的培養模式,通過建立的評價指標,對不同學期兩個班級學生的各項素養及技能進行評價。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的不斷加劇,老齡化人口服務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對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但還局限于現階段高職院校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固化的培養模式,導致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專業素質與專業技能水平的低下,無法滿足社會對于老齡人口服務的需求。為此,文章以1+X證書制下的“課崗證賽”的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旨在促進高職護理與管理專業人才的有效培養,是一種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