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磊
(山東省鄒平市臨池鎮畜牧獸醫站山東濱州 256220)
為了提高羔羊成活率,首先需要提高母羊妊娠期的飼養管理,然后在羔羊出生時正確接產,同時在羔羊出生后盡快幫助羔羊吸吮初乳,來增強羔羊體質和抗病能力。初生羔羊瘤胃不發達,對粗纖維的消化能力較差,主要靠母乳來獲取生長發育的營養物質。隨著日齡的增長,瘤胃逐步完善,在20 日齡后瘤胃開始反芻和建立微生物區系,能夠逐步消化粗纖維。這樣在10 日齡后就可以飼喂一些嫩綠清草或樹葉,來訓練羔羊采食,促使消化系統盡快發育,尤其是增強瘤胃的消化功能。
為了提高羔羊體質和成活率,需要養好妊娠期間的母羊,應根據母羊體況,制定合理的飼喂程序和進行補充飼喂,尤其在妊娠后在保持飼料營養充足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母羊活動量,有利于提高母羊體質和幫助羔羊順利產出。在分娩前1 周時間,應適當補充容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飼料,盡量多給一些嫩綠多汁的青草,不僅防止母羊分娩時發生便秘現象,還可以促使母羊分泌更多的母乳,來滿足羔羊生長發育的需要,進而保證羔羊體格健壯、提高羔羊成活率[1]。
母羊分娩時,需要選擇有責任心的飼養人員來接生羔羊,在羔羊產出后盡快讓母羊舔干羔羊身上胎液,避免胎液蒸發帶來大量熱量,導致羔羊受涼發生感冒、腹瀉或呼吸道疾病。同時促使羔羊盡快吸吮到足夠的初乳,建議在羔羊出生后半小時內就能吃到初乳。如果母羊產仔較多、羔羊弱小、或者對于初產母羊或母性較差母羊生產的羔羊,需要尋找其它母羊代替哺乳?;蛘邔⒛秆蜻M行保定,把羔羊推送到母羊乳房部位,幫助羔羊反復吸乳母乳,直到羔羊都能夠吃到母乳為止。另外,為了提高羔羊免疫力和發生破傷風類疾病,對于剛出生的羔羊應立即注射破傷風抗毒素疫苗。管理者需要認真觀察初生羔羊的精神狀態、吸吮母乳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時,需要立即進行保護,及時解決問題,避免發生意外死亡現象。
初生羔羊體質弱小、無法獨立生活、體溫調節能力差、各個器官發育不完善,對外界環境中各種病菌和病毒的抵抗能力低下。如果飼養環境衛生條件較差、污水橫流、陰冷潮濕、飼養密集等,極易誘發羔羊發生疾病,進而降低羔羊體質和成活率。
建議給羔羊提供溫度適宜、清潔、干燥、空氣新鮮的生活環境,一般要求圈舍溫度保持在10℃以上,墊草干凈松軟。在寒冷冬季需要采取保暖供溫措施,定期更換潮濕板結的墊草,避免腹部受涼,抑制消化系統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同時加強通風管理,否則舍內空氣污濁、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含量超標時,會對羔羊呼吸道黏膜產生刺激或損害,誘發羔羊發生呼吸道疾病,甚至繼發或混合感染其它傳染性疾病,進而引起羔羊病情嚴重、甚至發生死亡現象[2]。
對于體質較弱的羔羊需要精心護理,派專門技術人員進行看護,每天定期飼喂容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代乳品,幫助羔羊盡快恢復健壯體格。同時加強環境衛生消毒工作,減少或殺滅環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避免羔羊接觸受到污染的飼料、飲水、器具等而感染發病。必須給羔羊溫度適宜的清水,否則冰凍冷水極易引起羔羊腹瀉或發生消化不良情況。
根據本地疾病流行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來提高羔羊自身免疫力和保護力。定期進行驅蟲工作,防止體內或體外寄生蟲對羔羊產生的不良影響。尤其是羔羊發生了體內寄生蟲病后,都會降低羔羊對飼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引起機體營養缺乏,體重增加不足、生長遲緩、發育不良,進一步致使體質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極易誘發感染各種傳染性疾病,這也是降低羔羊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出生后1 周的羔羊需要與母羊一起進行舍飼,盡量讓羔羊多吸吮母乳,因為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母源抗體,羔羊可以獲取足夠的免疫力和保護力,增強對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隨著羔羊逐漸生長,可以將羔羊與母羊分開飼養,先將母羊開始放牧飼養,讓羔羊繼續留在舍內。這樣在母羊歸舍后,羔羊一早和一晚才能吸吮母乳。這樣不僅促使母羊安心采食和盡快恢復體況,為下一個繁殖期做好準備工作,還促使羔羊盡快學會自己采食飼草和增強消化功能的發育,幫助羔羊盡快獨立生活。隨著羔羊的長大,可以逐漸趕出圈舍進行就近放牧飼養,有利于增強羔羊體質,養成健壯體格[3]。
正常情況下在羔羊生長到3~4 月齡才開始斷乳,為了提高母羊繁殖能力和羔羊成活率,在實際生產中需要對羔羊實施提前斷乳,在羔羊出生后1 月齡就開始斷乳。這樣不僅能夠促使母羊盡量蓄積機體能量來恢復體況,為下次配種、懷孕和生產做好準備,而且還能夠讓羔羊提前自由采食飼草,增強反芻功能,盡快鍛煉獨立生活的能力。實際生產中經常采用以下兩種斷乳方式。
第一種是一次性斷乳:將母羊從產仔舍轉移出去,而羔羊則還留在原來的產仔舍內,這樣將羔羊和母羊一次性分開,盡量保持圈舍原有的生活條件和環境,避免羔羊產生不適應或應激狀況,能夠更好地維持羔羊體質和健康狀況。第二種是階段性斷乳:在羔羊生長到30 日齡時,白天把母羊趕出產仔舍,讓母羊與羔羊分開,晚上再把母羊趕回產仔舍內,這樣逐漸延長分開時間,讓羔羊逐漸適應離開母羊的日子,能夠盡快獨立生活。
為了達到羔羊早期斷乳的目的,需要在羔羊出生后10 日齡就進行補充飼料來飼喂羔羊,建議安裝隔欄進行補飼,將容易消化且營養全價的飼料放進隔離欄內,這樣可以避免母羊采食羔羊飼料。雖然剛開始羔羊采食到的飼料或飼草數量很少,但是這樣也可以很好地刺激消化系統的發育,尤其是幫助瘤胃產生反芻大有好處,能夠促進羔羊盡快獲取更多的營養物質,進而加快生長發育和增重速度。
對羔羊采取放牧飼養時,應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嚴禁羔羊發生雨淋或暴曬。在寒冷冬季需要盡量在圈舍飼養,減少外出放牧時間,需要放牧時,可以在中午前后外界溫度較高的時候才將羔羊放出來,并且在放牧前后需要及時補充飼喂精飼料,避免發生營養不良情況。最重要的是防止羔羊采食到冰凍草料或飲用冰水,否則會嚴重影響羔羊的消化功能,最后降低羔羊體質和成活率。在炎熱夏季進行放牧時,需要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才將羔羊放出來,中午前后外界溫度較高時,一定將羔羊趕到陰涼處,并供給充足新鮮的清水,有利于羔羊及時排出體內產生的熱量,避免陽光暴曬引起熱應激[3]。
總而言之,初生羔羊體質弱小,對外界的生活環境要求較高,并且抗病能力較差,為了提高羔羊成活率,需要提前做好母羊妊娠期的管理,為增強羔羊體質奠定基礎,然后在羔羊出生時做好接生工作,幫助羔羊盡快吸吮到足夠的初乳,并且給羔羊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避免受到各種應激條件的影響。及早給羔羊補充營養全價且容易消化的青綠飼草,促使消化系統充分發育,為今后盡早斷奶提供有利條件,進而增強自身體質,加快生長發育速度,獲取較高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