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峰
隨著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日益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時期。國家、地方先后出臺許多政策和文件,將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點,轉移到質量和內涵上。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專業人才的培養是高職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環節。要實現高職院校人才的穩定發展,就必需要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當專業教師擁有清晰、完整、科學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才可以對自身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成長方案,從而克服職業倦怠問題,實現自我職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專業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研究對高職院校教育質量、人才質量、教師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1]。
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是個人了解自身的優劣勢以及評估組織存在的機會與限制后,對自身職業、工作所進行的一系列準備設計,具有明顯的個人化特點。通過個人合理規劃職業發展階段,明確職業階段的目標,逐步發展自我,保持自身與職業發展同步[2]。目前,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高職教育行業更是影響巨大,成為教師們提升自我的前提。
專業教師作為高職院校專業理論和技能發展的核心力量,是高職院校學生人才的培養中起著核心和關鍵。他們承擔著高職教育專業技術發展、實訓課程發展、學生技能發展、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使命。因此,高職院校培養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隊伍,才能在的教育質量上得到更大的發展,教育出更多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技能應用型人才,實現自身的教育目標。
通過調查發現,南京某高職部分專業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狀況缺乏自我意識,主要分為無規劃、規劃模糊等問題。這些問題容易導致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的職業生涯處于隨意甚至盲目的狀態,從而引發職業倦怠。只有當高職院校專業教師主動地掌握職業發展的階段性目標特點,認識各自的發展水平和所處環境,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才能在工作崗位中持續發展,不斷成長、進步[3]。
本研究深入南京某高職,與部分專業教師進行深度訪談,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對結果進行歸納整理后,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問題。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面臨著來自社會發展、科技產業不斷創新、應用型知識和技能不斷更新的挑戰,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面臨著來自社會發展、進步的嚴峻挑戰,專業教師作為高職院校發展建設的基礎之一,他們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訓工作創新提供強大動力支持。本研究通過訪談了解到,目前J高職真正同時具有較強專業水平與職業水平的專業教師數量較少。學校為使學生的實踐技能與時俱進,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將從企業引進一批具有技能嫻熟、業務功底扎實、實踐能力豐富的企業派教師,這些教師專業業務熟練,熟悉對口企業的工作模式,但也存在學歷層次不高,沒有經過師范類系統性培訓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相對缺乏問題。對具有著較高學歷和教學水平的學院派教師來說,他們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更適合學生接受,但實踐能力與企業一線教師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目前這兩種類型的教師都存在著一定的優劣勢[4]。
從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來看,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存在兩種問題:一種是職業生涯規劃主觀模糊,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意識淡薄,沒有短期和長遠的發展規劃;另一種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意識強烈,但教師個人對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內涵及相關內容、具體措施以及落實情況缺乏了解,導致自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表現迷惘,缺乏系統性。調查中部分專業教師表示他們進校后對相關政策文件了解不多,入職后在學校、系部安排的指導下,快速進入實訓、教學崗位,相關成長途徑缺乏指導,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難以實施。
對專業教師進行課程定位,工資待遇一直是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重要問題。部分專業教師將工作與金錢直接掛鉤,認為“掙多少錢,干多少活”;有的專業教師認為職稱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自身不指望,把高職院校本職工作當成副業或者是混日子,對職業歸屬感較低,產生職業倦怠,更無從談起提升自身專業理論和技術等素養。
1.認識自我基礎上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制定需要圍繞自身實際情況,從發展環境中分析個人的優勢和劣勢。在客觀的基礎上認識自己、分析自己,從而選擇最佳路線。專業教師應遵循教師成長的階段特點,確定不同階段的自我目標,然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并有步驟地落實[5]。在落實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新問題不斷進行調整,進一步完善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從而使制定的規劃更適合自己,個體通過不斷的反饋進一步明確自我發展的需求。
2.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樹立終身學習意識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各項專業技術的迅速更新和升級,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要想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的發展,就需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我專業水平。因此,專業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地完成自我更新和調整。這樣,才能不斷優化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真正提高自己。
3.堅定信心應對職業生涯發展
首先,專業教師要明確認識到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是貫穿于專業教師一生的一項內容,它本身并不是固定設計好的藍本。每個階段目標會隨著環境、個人的變化而變化,其本身是動態變化的過程。因此,高職院校專業教師思想上要做好充分準備,在遇到挫折和失敗時要堅定信心,矢志不渝,持之以恒地落實下去。其次,制定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根據大環境需要順勢應變,不斷調整反饋。專業教師根據所制定的目標劃分長期、中期、短期階段目標,通過階段性的目標實現推動整體規劃。
1.建立指導框架,完善職業生涯規劃的激勵機制
學校通過完整的指導框架,制定合理的制度,鼓勵專業教師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通過一定的量化考核,提高專業教師對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重視程度和實施程度。最終出臺一定的激勵機制,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到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反饋與調整中,從制度和行動上推動專業教師積極參與進來。
2.學校做好教師團隊建設
當前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發展情況、企業派和學院派教師職業發展都存在著一定的優勢和劣勢,如果能夠形成一個團隊,成為發展共同體,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自身的不足,補齊自身短板,從整體上提高工作效率,團隊成員也會受益匪淺。學校領導應盡可能地深入一線,了解專業教師工作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發揮合力作用,組織相關專業教師形成團隊,引導專業教師做好規劃。
3.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職業歸屬感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應用型技能教育受到人們廣泛關注,高職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相應的師德建設也遭遇了新的問題。“立德樹人”作為最重要的指導思想,將貫穿于師德師風建設的始終。高職院校在職業道德教育中,要為廣大專業教師樹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思想與標桿,學校從教學、育人、敬業、專業技能發展等方面對專業教師進行一系列指導,培養專業教師對高職教育的歸屬感,建立熱愛高職教育,獻身高職事業的意識。
4.完善、創新專業教師培訓制度
高職院校要重視自身培養基地的建設,制定切實可行的專業教師培養目標。通過梳理匯總專業教師實際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構建符合學校專業特色的校本培養體系。在培訓方向的選擇上,要兼顧理論內容和實踐內容相結合,通過“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專業教師名師工作室”“校企合作講學”等項目,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規劃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