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鵬 卜偉松
(許昌電氣職業學院 河南許昌 461000)
在籃球技術發展的百年歷程當中,各類攻防技術和籃球比賽規則不斷得到優化改革,籃球運動變得更加具有觀賞性。而在現代籃球運動當中,作為一種進攻的重要手段,跳投技術也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球隊中關鍵球員保持良好的投籃命中率成為了維持球隊進攻穩定性的重要保障,而在實踐過程中不難發現,在籃球比賽甚至是職業籃球賽場上,仍然存在有比較多的跳投技術動作不規范的現象,這些錯誤的跳投技術動作,不僅降低了籃球運動的觀賞性,同時也會對球隊進攻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造成影響,因此,針對籃球運動中跳投技術的概念和技術動作內容進行了解,探尋跳投技術使用中的常見錯誤類型并及時給予糾正,是從事籃球運動或籃球運動教育工作的人員所必須要高度重視的課題。
在現代籃球運動中,跳投技術是運動員常用的一種進攻技術動作,也是籃球運動員的一種常規得分方式。數據顯示,在現代NBA比賽中,中投跳投、3分球跳投的比例顯著提升,籃下對抗進攻比例減小。分析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3點。第一,籃下對抗進攻體力消耗過大,不再適應現代快節奏的籃球運動;第二,跳投是體力消耗較低且得分相對穩定的進攻方式;第三,伴隨著運動員個人體質素養的提升,3分球跳投、中投跳投的命中率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提升。以上幾點原因,導致了現代職業籃球比賽中,針對跳投技術的使用比例變得越來越高,這對于比賽節奏的改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但需要充分認識到的是,在許多籃球比賽甚至是職業籃球比賽當中,運動員對跳投技術的使用不規范、動作變形、穩定性不足的情況仍然普遍存在,這些情況的客觀存在,對跳投技術的穩定性將會造成較大的影響[1]。
筆者認為,在籃球運動中,跳投技術包含有持球方式、力量控制及投籃出手3個方面。其中,投籃出手是作為核心的技術動作,正確的投籃動作能夠讓籃球始終保持穩定的飛行方向、飛行速率、旋轉速度、投籃弧度等,對投籃的命中率造成了直接影響,基于這一背景,筆者對最常規的單手肩上跳投技術動作進行逐一解析。
1.2.1 持球方式
持球方式是籃球運動中跳投技術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持球方式是否正確對于運動員跳起后發力是否穩定和出手時力量是否正常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在針對跳投技術進行練習的過程中,必須要掌握正確的持球方式。目前在職業比賽中,使用較多的持球方式為持球在肩部以上,上臂和地面保持平衡,大臂與小臂保持垂直,持球手的手腕向后仰,與小臂呈90°,雙手手指自然張開,手指指根上方和手掌邊緣和籃球充分接觸。投籃手在籃球的正下方,另外一只手作為輔助投籃,兩只手大拇指組成八字形,空出手心[2]。
1.2.2 力量控制
在籃球運動跳投技術使用過程當中,力量控制不僅涉及有投籃手的力量控制,還包含有身體軀干的用力(如下肢蹬地力量控制、腰腹向上力量控制、投籃抬手力量控制、力量集中在投籃手腕控制等)。需要注意的是,在現代籃球比賽運動中,跳投動作具有一定的突然性,主要是由于起跳動作讓投籃出手點高度上升,同時在起跳過程中,運動員必須要先屈膝來降低重心,之后通過下肢蹬地進行發力,同時持球手手臂朝上準備舉球,這一連串技術動作不但可以提升跳起高度,讓投籃更加難以被封蓋,更能夠得到更長的滯空時間。在整個流程當中,舉球動作需要提升手肘高度,對上臂進行伸展,該動作不僅能夠進一步幫助下肢進行發力,同時還能夠提升重心高度,輔助運動員更好地進行起跳。整體來講,在籃球運動中,針對跳投技術的用力便是先使用下肢蹬地發力,跳起后伸展各關節,腰腹上提,增高手肘,伸展手臂[3]。
1.2.3 投籃出手
投籃出手指的是運動員把全身力量集中在手腕與手指以后,依靠手指、手腕的發力(抖、翻、撥等),讓籃球可以具有一定的速度、旋轉、弧度,向籃筐飛去。在投籃出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投籃手的食指、中指和腳尖三者都應該正對籃筐,手指和手腕所使用的力量將會對球的運行速度、旋轉速度、運行弧度產生影響,從而影響著跳投命中率。因此,如果全身力量都能夠協調集中在投籃手的手指和手腕位置,同時投籃手的手指、手腕力量也可以平穩地施加在籃球之上,籃球便有更高的可能性以理想的速率進入籃筐。通過觀看職業籃球比賽中運動員的中遠距離跳投可以發現,在投籃出手后,若弧度最高點和籃板上部高度基本相同,投籃命中率就會較高。投籃出手的角度指的是籃球在出手的過程中運動方向和出手點所組成的夾角,一般情況下,若中近距離跳投,其夾角一般在70°左右,若中遠距離跳投,其夾角一般在50°~55°左右。但是在實際籃球比賽對抗過程中,部分籃球運動員可以改變夾角度數來改變投籃出手后的弧度,防止投籃被封蓋,在實際訓練或正式比賽的過程中,運動員可以按照自身的實際習慣選取合適的投籃出手角度,并開展大量的練習,提升跳投命中率[4]。
在現代籃球比賽當中,針對跳投技術的使用重點在出手迅猛突然,并盡可能選擇較高的投籃弧度,防止被封蓋,這就要求籃球運動員在使用跳投技術的過程中起跳和投籃之間保持較高的協調性,將出手的最佳時機控制在起跳最高點上。但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員針對籃球的喜愛,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其自小觀看美職籃聯賽(NBA),導致在學習跳投技術動作的過程中,會不自主地模仿自己喜歡的籃球明星。例如,學員甲在進行跳投技術動作學習的過程中,因為其偶像為科比·布萊恩特,該學員在突破跳投后具有較長的滯空時間,但是學員無論是在力量、彈跳等方面,都和其有著比較大的差距,所以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該學員常出現因為過度追求滯空時間,導致出手時機不合理的現象,其3分球命中率不足30%,并且投籃動作不具備觀賞性。實際上,雖然在高水平籃球比賽中,時常出現超長滯空跳投的情境,但基本上都是對方防守嚴密所導致的,學員在身體素質不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即便在空位投籃時也盲目追求滯空時間,導致出手時機不合理,影響了投籃的準確性[5]。
針對該問題,在對該學員進行技術糾正的過程中,筆者主要使用了如下方法:第一,讓該學員了解滯空時間的含義,并從生理學角度分析籃球運動員的最佳出手時間,讓學員了解到在身體上升階段投籃能夠在身體相對穩定的狀態下將球投出,提升投籃的穩定性;第二,進行投籃糾正訓練,在學生掌握跳投技術的理論要點后,進行大量中遠距離跳投練習,并且教練進行專項指導,優化技術動作,逐步提升跳投命中率。
在籃球運動中使用跳投技術時,跳躍和投籃需要做到渾然一體,即起跳和投籃連貫性好、完成度高,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跳投的準確性。但是筆者發現,在針對學員的日常訓練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會出現如下兩種現象:第一是學員在接到球之后用力起跳,但是出手后感覺手掌、手腕力量不足,經常出現跳投后“三不沾”的情況;第二,因為學員在跳投的過程中需要關注手部的動作,導致起跳時力量不足,身體不能達到某一高度,很多學員在起跳之后還會產生雙腿合并的情況,導致下肢力量不足,影響投籃出手時間點,降低跳投命中率,甚至有部分學員還會由于雙腿并攏導致落地不穩,導致手受傷,以上這些情況,都是典型的手腳配合度不高導致的投籃無力現象,這也是籃球運動的初學者經常出現的一種技術錯誤,分析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學員腰腹部、腿部力量不足,致使身體協調性差所導致的[6]。
針對該問題,在對學員進行技術糾正的過程中,筆者主要使用了如下方法:第一,在日常訓練中,加強腿部力量、腰腹部力量的強化訓練,如平板支撐、仰臥起坐、蹲跳等;第二,讓學員進行空手投籃動作觀察和練習,使學員能夠切身感受到使用跳投技術的過程中,身體動作的協調方法;第三,在進行持球跳投訓練的過程中,讓學員盡可能把下蹲動作重心進一步降低,讓學生感受到自上而下發力的感受,之后依靠腳踝、膝蓋、胯部、上肢、手腕、指尖之間的傳導,讓學生感受力量的變化情況,更加深入地了解跳投技術動作[7]。
在進行跳投訓練的過程中,經常出現部分學員在跳投時肘關節下垂的情況,導致出手力量偏弱,球是被推進球框而非投入球框之中。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手臂姿勢錯誤,肘關節外擴過度導致的[8]。
針對該問題,在對學員進行技術糾正的過程中,筆者主要使用了如下方法:第一,深入開展技術動作的講解與示范,讓學員通過學習和反復練習,掌握正確的持球動作,做到投籃時投籃手大臂和軀干呈90°、小臂和大臂呈90°、手背和小臂呈90°;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教練需要讓學生注意提升手肘高度,把手延伸到最高點,再將球投出,從而保障投籃命中率。
作為現代籃球運動的重要技術動作,針對跳投技術的規范使用,是所有籃球運動員和籃球教練員必須要高度重視的問題,這對我國籃球運動的進步和發展,將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