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峰 邵朋飛
(1.上海市靜安實驗小學 上海 200040;2.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上海 200241)
體育素養的概念一經提出立即受到體育界的關注并獲得推動,研究者稱需要一種能夠有效檢測學生體育素養的手段和方法。雖然關于學生的身體活動有較多的評價方法,如久坐行為[1]、運動技能[2]、體適能[3]等,但是一種綜合的評價學生體育素養的工具還未形成[4]。為了回應客觀評價學生的體育素養中的方法,加拿大率先發布了《加拿大體育素養測評》(Candian Assessment of Physical Literacy,簡稱CAPL)。該目標是提供一個有效、可靠和信息豐富的體育素養測評工具來檢測加拿大8~12歲學生的體育素養。為了符合國際上對體育素養的定義,CAPL的設計結合了日常行為、動機和自信,身體能力,知識和理解,身體活動中的習慣,以及自我評價等方面的因素[5]。
第二版本包含4個維度:日常行為、身體能力、知識與理解、動機與自信,得分分別為0~32分、5.2~32分、0.63~18分、-1.5~18分。測試內容分別是通過知識調查問卷、動機調查問卷(what's most like me,什么最像我)和8項身體成分和運動技能等組成。根據分數主要分為4個等級:初門級(各水平較低);進步級(各水平與同齡人相仿);達成級(達到建議的水平);優秀級(超過建議水平)。該文基于此使用中文版的CAPL對上海市靜安區某小學三年級中隨機抽取的60名學生進行體育素養調查,以通過該工具對該學校的學生體育素養進行初步了解,其結果也間接反映了該學校體育教學效果。
以上海市靜安區某小學(以下簡稱小學)三年級中隨機選取的60位學生為調查對象。上海市靜安區位于上海市中心,經濟、文化、教育等發展較好,因此靜安區小學的學生在體育素養測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1 信效度檢驗法、訪談法
經過原設計者的同意后,筆者對其進行翻譯,并將翻譯后的CAPL測試問卷經專家對其評價,通過訪談該小學體育教師和學生可知,他們能較好地認可中文版的CAPL。
2.2.2 問卷調查法
筆者先將CAPL測試內容和方法及要求對該小學的體育教師進行培訓,然后在小學體育教師的協助下展開測試,共發問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56份,有效率93.33%。
2.2.3 測試方法
測試項目包括:每天步數的測試(計步器測試)、身體能力測試部分中的PACER往返跑、障礙路線、握力、平板支撐、BMI(身高和體重)、腰圍、坐位體前屈。測試前筆者對測試器材和場地進行檢查,并且詢問學生是否愿意測試,在體育教師的幫助下,對60名學生進行測試,在測試結束后指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放松,測試60人,數據結果60份,有效率100%,統一選擇了調查問卷有效的學生數據。
2.2.4 數理統計法
該研究將回收數據根據CAPL提供的評分標準嚴格進行評分,然后使用IBM SPSS 21.0進行數據分析。
筆者邀請英語專業且水平優秀的研究生一起翻譯英文版本的CAPL,使得翻譯文本更適合本土。先由體育專家對其測試內容和語言表述進行評價,然后對小學體育教師進行訪談,接著對學生進行抽訪。筆者對專家建議、教師和學生的反饋進行記錄,并對譯文進行修改。經過修改后中文版的CAPL能較好地被體育領域專家、體育教師和學生接受,隨即使用該版本對學生進行測試調查。
3.2.1 學生的基本信息
學生年齡在8~11歲,平均年齡為(9.2±1.4)歲。男、女比例為1∶1。
3.2.2 體育素養整體現狀百分比
從分析來看,大部分人的總體得分集中在進步級別,較少的在初門級和達成級,而優秀級人數都為0。進步級含義為個體可以拉伸肌肉,可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識享受體育活動,該階段同齡的孩子得分比較相似。
CAPL對策為:學生上學前,盡量走路、騎車去學校;在學校,課間休息時盡量玩耍體育游戲、體育課中全程參與;放學后,盡量在室外玩耍體育活動。給父母的建議:上學前,鼓勵孩子盡量多走路、騎車去學校,有機會與其他父母組織一場徒步運動;放學后,鼓勵孩子去室外玩,而不是坐在室內看電視或玩電腦游戲,陪伴孩子在外玩球等游戲。給體育教師的建議:在控制時間內盡量多的給孩子運動的時間來增加他們的體育素養;調整不同水平的孩子在一起活動,挑選孩子們喜歡的運動項目來增加參與性,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水平。
3.2.3 性別之間體育素養差別
CAPL總分與男、女性別間差別不大,但女生較男生更多地處在進步級階段,日常行為方面男、女間得分差別不大,身體能力方面男生主要集中在進步級,但也有部分到了優秀級,而女生主要集中在進步級,說明男生在身體能力方面優于女生。在知識與理解階段男生分布在進步級、達成級和優秀級,而女生集中于進步級,知識掌握方面男生稍優于女生。動機與自信初門級階段的男生高于女生,但進步級階段女生高于男生,整體中在達成級的比率較低,而在優秀級階段的比率更低。一方面可能是學生自身體育素養不高導致,而另一方面可能是學生對于新興的體育素養測評認識度還不是很高,對其內容不是很熟悉所致,再者該研究中的測試對象較少導致結果代表性不強。
3.2.4 年齡與體育素養的關系
CAPL整體得分中9歲年齡段的學生較多,且多數處在進步級,從4個年齡段來看,學生得分階段集中在進步級,處于優秀級別的很少,這可能與樣本量較少有關。但調查數據顯示,56位學生整體體育素養處于進步級,需要更多的體育知識和體育運動來強化,才能提高學生的整體體育素養水平。
日常行為:4個年齡段在進步級都有一定的比率,但較多出現在9歲且出現在進步級,達成級的只有10歲和9歲的學生,可見學生的日常行為需提高。身體能力:8歲學生主要處于進步級,而達成級和優秀級的學生比率相等且人數少于進步級,9歲學生分布在4個階段但集中在進步級,而達成級和優秀級的總和大于初門級的學生數。10歲學生集中在進步級,且占有較多比重,而11歲學生全部在進步級。知識與理解:8歲學生達成級和優秀級的總和大于進步級的總數,說明在知識與理解部分8歲學生較為樂觀。9歲學生集中在進步級,而達成級和優秀級之和接近于進步級人數,說明9歲學生掌握知識與理解部分較樂觀。10歲學生集中在進步級,10歲學生優秀級的比率高于8歲學生而低于9歲學生,說明9歲學生掌握知識與理解部分較其他年齡段的學生樂觀,但按常理來說,應隨學生年齡的增加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成熟才對,可該調查就出現了非常理的現象,這可能是樣本量較少導致。動機與自信:8、9、10歲的學生分別分布在初門級、進步級、達成級,且大部分的比率處在進步級,而9歲年齡的學生在進步級的最多,每一個年齡段處于達成級和優秀級的都較少,說明學生在參與體育動機方面不足,學生缺少體育動機,相應的體育知識的掌握、技能的熟練程度、身體能力也都會相應降低。學生在該部分缺少體育自信,從某方面影響學生的運動動機,導致學生因自信心不足而阻礙自己的運動參與。
3.2.5 4個維度之間的互相影響
4個維度與體育素養間的克隆巴赫系數α為0.670,說明具有較高的相關性,且4個維度分別與總分之間的相關性也具有較高的系數,日常行為是0.641,身體能力是0.556,知識與理解是0.450,動機與自信是0.508。從相關性分析發現,4個維度與CAPL總體間的相關性較好、關系較為緊密,且四部分間的相關性為0.193,顯示重疊性不高,說明適合做體育素養調查的研究。
《加拿大體育素養測評》工具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小學生體育素養大部分處在進步級,整體得分為(51.28±6.61)分。男生體育素養測試比女生接受程度高,結果顯示男生整體的得分比女生高,這也與加拿大本國的測試數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該研究在語言翻譯中缺少更加系統的檢驗其信效度,在今后應用研究中針對語言翻譯要進行嚴密的工作,因為語言的適宜性也是測試結果準確性的首要問題。因樣本量較少,僅代表某一學校間學生的體育素養水平,缺少區域性,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擴大調查對象的廣度,并建議今后的研究要對CAPL研究結果進行縱向與橫向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