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周俊堯
(河西學院體育學院 甘肅張掖 734000)
甘肅省高校對學生身體素質進行調查發現,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不斷下降,已經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我國高校學生不斷擴招的背景下,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使學生身心健康,可以積極地參與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研究甘肅省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現狀及發展走向過程中,采用隨機分層抽樣的方法,選取天水師院、河西學院、民族師范學院、西北師大及蘭州理工大學等8所高校作為此次研究的主要對象[1]。
研究方法選擇3種,分別為文獻資料法、訪談法以及問卷調查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使用文獻資料法進行研究時,筆者通過查閱甘肅省頒布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規范等,收集超過80篇的體育教學改革內容。
1.2.2 訪談法
采用訪談法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現狀和發展走向研究時,分別選取8所院校中從事體育教學工作的相關人員和學生,在訪談中與工作人員和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通過交流記錄工作人員和學生對體育教學改革和發展走向的想法,將想法進行匯總和整理,作為實施改革對策的指導依據。
采用不同的方法獲取高校體育課程項目開設情況,8所高校體育課程項目開設情況如下。開設籃球項目的學校有8所,開設排球項目的學校有8所,開設足球項目的學校有8所,開設乒乓球項目的學校有8所,開設網球項目的學校有4所,開設武術項目的學校有8所,開設太極拳項目的學校有6所,開設健美操項目的學校有7所,開設游泳項目的學校有1所,開設武術項目的學校有1所,開設跆拳道項目的學校有2所,開設散打項目的學校有3所,開設體育舞蹈項目的學校有8所,開設瑜伽項目的學校有2所,開設定向越野項目的學校有3所[2]。
在上述體育項目中,集體項目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及武術等開設學校較多。
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定位,是由是否自行決定、增強體質、提高技能及終身體育意識等組成。蘭州大學自行制定教學目標,增強體質目標為50%,提高技能目標為30%,終身體育意識目標為18%。蘭州理工大學自行制定教學目標,增強體質目標為60%,提高技能目標為24%,終身體育意識目標為16%。西北師范大學自行制定教學目標,增強體質目標為62%,提高技能目標為20%,終身體育意識目標為18%。西北民族大學自行制定教學目標,增強體質目標為65%,提高技能目標為20%,終身體育意識目標為15%。河西學院自行制定教學目標,增強體質目標為60%,提高技能目標為25%,終身體育意識目標為15%。隴東學院自行制定教學目標,增強體質目標為55%,提高技能目標為30%,終身體育意識目標為15%。天水師院學院自行制定教學目標,增強體質目標為64%,提高技能目標為20%,終身體育意識目標為16%。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自行制定教學目標,增強體質目標為65%,提高技能目標為25%,終身體育意識目標為18%。
上述定位方向表明,8所學校十分重視增強學生的體質,并且要求在體育項目學習過程中,可以提高運動技能,從而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對8所高校學生體育選項課程選項因素進行調查可知,學生對選項課認識程度分析,認識為76%、不認識為28%;學生選項動機分析,明確為70%、不明確為30%;學生對所設項目滿意度分析,滿意為53%、不滿意為47%;教學場館設施分析,充足為49%、不充足為51%;教師的教學水平分析,好為68%、不好為32%。
以學生的角度分析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情況,需要高校設立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并且準備充足的體育場館,有助于增強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3]。
高校體育改革意向是由多個成分組成,包括教學目標多元化、評價體系多元化、加大經費投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改善教學方法及調整師資結構等。上述內容全部要征求教師的意見,意見分為贊同、一般和不贊同。在教學目標多元化中,贊同人數為35人,占比為76%;一般人數為8人,占比為17%;不贊同為3人,占比為7%。在評價體系多元化中,贊同人數為30人,占比為64%;一般人數為11人,占比為24%;不贊同為5人,占比為11%。在加大經費投入中,贊同人數為36人,占比為78%;一般人數為5人,占比為11%;不贊同為5人,占比為11%。在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中,贊同人數為31人,占比為67%;一般人數為10人,占比為22%;不贊同為5人,占比為11%。在改善教學方法中,贊同人數為28人,占比為61%;一般人數為10人,占比為22%;不贊同為8人,占比為17%。在調整師資結構中,贊同人數為14人,占比為30%;一般人數為12人,占比為26%;不贊同為20人,占比為43%。通過上述數據可知,設置多元化的教學目標、采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及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等,均成為教師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意見。
在甘肅省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過程中,由于體育項目種類較多,參與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原有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等無法滿足教學要求,高校應加大投入力度,建設出規模大、功能多的體育場館,為學生提供更加便利的體育服務。此外,甘肅省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開設的體育項目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使得學生在生活中進行體育運動的同時,還能帶動經濟和社會發展,例如在武術教學中,學生在課堂學習武術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組織學生團體進行武術鍛煉,通過武術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鍛煉中,從而營造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甘肅省將地域文化與體育教學相互融合,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項目,讓學生通過富有文化內涵的體育項目學習,既能增強身體素質,又能形成傳承和發揚文化的意識,例如許多高校開設太平鼓、跑旱船等體育項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了解甘肅文化發展歷史,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甘肅文化的魅力。
與其他教學項目相比,體育項目教學過程中,通過體育強健學生的體魄,使學生的身心保持在良好的狀態,學生保持健康的精神面貌,可以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甘肅高校應深化體育教學的作用,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可以具備成才的素養。高校可以將體育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模式,組織學生觀看音頻課件,在觀看音頻課件過程中,了解高校體育學習的目標和發揮的作用,讓學生認識到參與體育學習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另一方面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4]。
由于甘肅深居內陸,經濟和社會發展較為緩慢,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認為體育學習就是自由活動,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愛好選擇適合的體育項目,學生參與體育學習過程中,會出現抵觸的情緒,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質量不斷下降,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在調查教師體育改革意向過程中,多數教師認為現有的教學方式必須改變,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在改善教學目標過程中,各個高校基于我國頒布的高校體育教學要求,結合甘肅省體育教學發展情況,通過廣泛的交流和研討,認為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還應提高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能力,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行進行鍛煉,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5]。
高校教師在開展體育項目教學過程中,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將實踐與理論相互結合,并且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根據學生的身體條件及興趣,為學生設置適合的體育項目,讓學生在參與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主作用,產生主動意識,積極參與體育學習,在學習中受到意識的引導,會親身感受體育學習,對于增強學生素質、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等產生重要意義,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與其他學生進行廣泛的交流,通過交流增進彼此的關系,促進學生凝聚力,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可以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綜合素養[6]。
綜上所述,甘肅省在體育改革過程中,應根據甘肅省經濟、社會及文化等因素,設置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目標,同時加強體育基礎設施的投入,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服務,使學生通過體育學習,有效增強身體素質,養成良好的體育活動習慣,通過體育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使甘肅省體育改革獲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