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萍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五接鎮人民政府為民服務中心 江蘇南通 226361
全域旅游發展理念為我國鄉村旅游的迅猛發展注入全新動力,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使產業內部分工更加細化、專業化程度更高,這為旅游業的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機會,有效推動了鄉村旅游的創新發展。本文以五接鎮開沙村旅游度假區為例進行全面剖析。
鄉村旅游的發展能夠在保護原生態環境和推廣當地文化的基礎上,通過新型產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為城鎮化發展奠定人力和經濟基礎,加強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資源優勢互補[1]。
開沙村是五接鎮一個江中小島,開沙島是長江溯江而上江蘇段第一島,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最好的群島之一。地處滬蘇通大橋的北橋頭堡,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交通十分便捷。
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增強了城市向農村地區旅游基礎設施的輻射力度,改善了城鎮交通條件、社區服務管理水平,進一步促進了城鎮旅游資源整合利用,提升了鄉村旅游專業水準,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為鄉村旅游的深化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鄉村旅游作為具有未來發展前景的新型產業,是推動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要手段,是促進農民有效增收和鄉村轉型深化發展的有效渠道,更是提高旅游產業發展平,迎合多元化旅游市場需求的重要標志。
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能夠有效拉動其他產業發展,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引導作用。在全域旅游時代背景下,地方政府應以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發展契機,打破地方政府壟斷鄉村旅游公共服務供給的局面,鼓勵更多鄉村旅游主體參與其中,逐步轉變在鄉村旅游公共服務供給體系中的角色,在各個環節引入核心企業和社會組織等多元化主體,通過政府與民營企業合作的市場化機制來實現公私合作供給。充分調動和鼓勵當地農民參與旅游業的發展,推進民宿經濟的建設,實現旅游資源共享。
第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在加強鄉村旅游治理進程中,相關部門應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治理原則,妥善處理鄉村旅游發展與自然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不但要追求經濟效益,更要加強對鄉村地區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開沙島是長江中的一座小島,貫徹長江大保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南通開沙島旅游度假區遵循“保護與開發并重”的原則,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以“生態”為基礎,以“森林、濕地”為主題,以“運動健身、休閑養生”為特色,嵌入以林下旅游與水上運動為項目,打造南通西部濱江“特色江島、水上森林”。融合島內文化資源,豐富島上旅游文化內涵,開發建設了一批以“休閑、垂釣、采摘、運動、美食”為特色的景區[2]。
第二,營造良好的鄉村旅游社會環境。政府部門應制定相關的鄉村旅游政策法規和服務標準,加強對經營者的監管,整治各類欺客宰客等違法行為,規范市場秩序,從而有效維護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鄉村旅游的快速健康發展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
第三,提升鄉村旅游服務質量。各地區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打造鄉村旅游培訓基地,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與專業技能,以培養一批高素質、懂管理、會經營的鄉村旅游專業人才。此外還可組織開沙島鄉村旅游經營者赴其他地區進行考察和交流,助力經營者開拓眼界,學習先進的旅游管理思維模式與經營理念。
針對鄉村旅游公共信息缺乏有效共享的問題,相關部門應完善需求表達機制。政府部門要建立鄉村旅游企業、消費者以及管理部門“三位一體”的游客需求表達平臺。不僅要在鄉村旅游景點設置旅游服務熱線與咨詢服務中心,將服務熱線電話及時向游客進行公布,還要提供中英文信息咨詢服務,從而為廣大鄉村消費者查詢相關信息提供便利。
第二,搭建信息咨詢系統。相關部門應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對鄉村旅游資源加以整合,通過形象直觀的方式加深廣大消費者對旅游景區的了解程度。結合旅游者的多樣化需求打造更為科學合理的個性化出游方案。旅游管理部門和有關企業可通過開發App 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交通、餐飲、住宿、停車及購物等方面的有效信息,從而全面提升鄉村旅游服務的便利性[3]。
2020 年6 月17 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等9 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深入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的意見》。對于我國的人才培育來說,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是我國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只有依靠人才,才能有效整合鄉村旅游資源,振興鄉村經濟。依托互聯網信息化平臺、人才項目招引合作及人才共建,招引和支持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等開展鄉村旅游創業行動,有助于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和產品供給,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
南通開沙島旅游度假區與五接鎮實行“區鎮合一”的管理體制,成立了南通開沙島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度假區整體開發建設。共投入16.8 億元,建成了三座大橋,三條大道,污水處理廠、新世界碼頭、景觀綠化、生態隔離帶、自來水一體化等工程。南通開沙島旅游度假區的建設促進了當地農民的有效增收,促進了新型城鎮化鄉村轉型的深化發展,更提高旅游產業的發展水平,迎合旅游市場需求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