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宇航 吉林省長春市吉林體育學院
混沌一詞原指在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混亂狀態,古希臘哲學家對于宇宙的起源理論因此持混沌論,主張宇宙是混沌之初,逐漸形成如今井然有序的世界。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天地之初也是一片虛無的混沌狀態,由盤古開天辟地,清而輕者為上,重而濁者為下,從此天地清明。多位西方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研究,慢慢的理解了自然界中的許多存在的客觀現象和規則,這些現象和規則多數都能用某種概念信息加以解釋和描述[1]。
20世紀以來,科學家發現某些物體的運行軌跡發生一定的變化之后,其隨后的諸多表現并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它呈現出一種不規則的失序狀態。而混沌理論的出現,將之前被人們摒棄的不確定性、不規則性重新擺在了人們的視線面前,它提醒人們物質發展的動力是由物質本身內部推動的,不完全是由外部因素。
在大多數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學顯而易見也是一種復雜的非線性過程。其無一不充滿著不確定性和隨機性,在現代教育中教師應當秉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將學生看作是發展中的人,其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隨機性狀態,并且加以引導。但是,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似乎現有體育教師模糊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概念,混淆其應有的含義。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的主體,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大多數體育教師只關注到了教學過程中的線性過程,而忽略了教學過程中的非線性因數。[2]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仍然是絕大部分老師的觀點,他們否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非理性因素,加以扼殺,要求學生按照既定的線性路線發展。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課堂中教師教授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嚴格按照線性過程進行,授課內容和形式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且評價方法大多數使用的是分數(以百分制為測量標準)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非線性思維,評價學生體育成績的方式被很多學生所不喜,但同時又為了種種原因不得不取得相應的分數,導致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一味追求某一專項的速度,力量等。混沌理論重視的是一種非線性的過程。在體育教學評價中,只重視學生運動的成績會使學生出現一種兩極分化,使學生出現懷疑自己能力,抱怨自我身體素質,甚至在體育方面自暴自棄的情況,導致學生或許喜歡體育,但是討厭體育課的狀態。
在混沌理論下的體育教學呈現出一種非線性的過程,教學三要素皆呈現出一種不可預測性。但是不管是學生個體,還是學生群體,當學生出現一個創新點時,教師會把這種想法看作是偶然的甚至是學生腦中的“靈光乍現”不予理會,但是教師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馬克思曾經說過:必然和偶然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要學會把握偶然,抓住機遇,從而正確的認識到事物發展的正確規律。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一味地按照自己既定的路線去安排教學步驟,按部就班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期待學生達到自己想要的成績,這無疑是將學生的思想關在一個模具中,扼殺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3]混沌理論中曾說到一個“蝴蝶效應”即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謀而合,一個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或許很小,但是假如教師加以重視,那么勢必會產生星火燎原之勢。
在現代教育中,如何挖掘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創新能力,似乎已經成了教育界的討論熱點,體育科目的教學工作不同于文化科目,尤其是對于學校體育而言,它有獨特的動作示范及符合人體解剖學的運動軌跡,但現在的體育教學似乎形成了一種十分固有的,傳統的模式,即“教師示范,學生看,看完自己練習”,授課形式單一,學生在課堂上感受不到體育課帶來的樂趣。但是基于混沌理論基礎上我們了解到事物的發展并非是始終呈現一種線性過程,傳統體育教學將體育教學過程看作是一條直線,在混沌理論學說中,體育教學是呈現出一種非線性狀態,即有可能是一條直線,還有可能是環繞在直線兩端的諸多因子,即一種發散的狀態。[3]從混沌理論的角度上來看,將現代體育教學限制為所謂的“一條直線”顯然是缺乏有力說明的,即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實際上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活動,且體育教學是由每一個個體相互交流、互動組成的復雜網絡,這不正符合“聯系與發展”理論,即世界上的每一種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萬事萬物都是處在一張聯系之網上的一部分,它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過多的關注理性思維,即線性過程教學,扼殺了大多數學生的非理性思維(或許只有極少數優秀學生的非理性思維會受到教師關注),但是教師似乎并沒有意識到非理性思維是創造的源泉,在某種條件下它能夠比理性思維更具有創造力,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非理性(創造性)思維。并且創造是一種群體的創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個體所表現出來的“星星之火”,在老師的引導下,沿著線性思維這條直線,加大力度拓展非線性思維,以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上述我們提到現代體育教學是一種社會化的群體活動,并且每一個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都會有思想的碰撞,例如:交流一項運動的學習心得,一個動作的完成方式等等。在體育教學中,由于一項運動規范的動作是必須要符合人體解剖學標準的,因此大多數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極少考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被教師所忽略的這種創造性,往往飽含著學生最新穎的想法。正如混沌理論所提到的蝴蝶與龍卷風的關系,小小的一只蝴蝶竟然能引起數千公里以外的一場龍卷風。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堅決不能割裂其之間的相互關系,并且創造能力也絕不僅僅只體現在某一個學生之中。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精講多練,讓學生有足夠多的時間參與到運動中,并且為了提高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通過體育友誼競賽來提高競技水平,并且可以使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心得、找出競賽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充分發揮其非線性思維能力,在運動后積極思考,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加上學生相互交流的心得從而達到整體提升的效果。[3]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會議全面通過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它的目的是有效的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并通過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幫助青少年在體育活動中增強體質,增加趣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4]在傳統體育課堂教學理念中,教師只是一味的關注學生的體育技能的上漲以及后來的體育成績的高低,并沒有注意到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在混沌理論下的體育教學中我們發現,體育教學中的各個要素(教師、學生等)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猶如在山野中的花朵,只有百花爭艷才能驚艷四方,而一枝獨秀則會略顯單調,體育教學過程就猶如登山,每位教師都想讓學生快速登上山頂,殊不知為了快速登上山頂將錯過了許多的沿途風景。在體育舉國體制時代,在一味的追求體育成績中或許達到了某些效果,適應了一個時代,讓我國的體育水平達到了一個高度。但在新時代以來,尤其是體教融合新理念提出之后傳統教學理念已經不再適用于現在。
一種良好的體育課堂氛圍并不是死氣沉沉,而是呈現一種百花爭艷,百舸爭流的狀態。且《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出體育教學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讓學生單純的上一門體育課,而是要讓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在我國傳統體育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模式比較固定,教師創新能力差,學生學習欲望差,并且學生很難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進行系統的學習。[4]在《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出現代體育教學課堂必須將“健康第一”深入到每一個師生心中。[5]傳統體育教學提倡一種類似于但不是分解訓練法的教學方法,這是一種陳舊的教學方法,既不屬于分解訓練法,也不符合混沌整體觀,如同一面完整的鏡子,摔碎之后也不可能再回歸原狀了。
因此在現代體育課堂中,教師對于學生的了解程度必須要非常熟悉,其中包括學生的技術水平,并且需要適當的給學生樹立相關的體育運動目標,類似于教育學中的“最近發展區”,即學生跳起來就能夠到的高度,激發其競爭欲望,人是群體動物,有群體就會有競爭,可以最大化的激發學生的非線性學習能力,發揮其自我效能感。
混沌理論學說是20世紀最偉大的三大理論之一,它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即使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地放大,其未來的狀態也會出現極其巨大的差別。在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必須正確引導非線性因素,讓它向好的目標發展,并且作為體育教師必須敏銳的注意到這個情況,對學生的非線性思想加以引導,正確運用混沌理論對我國現代體育教學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