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梅
淮安市環境科學研究所 江蘇淮安 223001
我國排污許可制度起步較晚,需要參考國外較為成功的經驗,我國排污許可制度在法律法規政策、公眾參與度、許可證的發放以及發證后的監管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不足。與國外成功經驗比較,國內雖然起步較晚,但也有多年的實踐經驗,我國排污許可制度更適合國內的實際情況,也有優于國外的經驗。
我國的環境管理歷經了從控制濃度到控制總量,再到如今以排污許可制度為核心的階段,對固定污染源的管理模式從“環節式”,變為貫穿全周期、覆蓋全要素的“一證式”管理。排污許可制度,平等保護了各項環境要素,避免了污染在要素間的轉移。它打破了人們對于環境管理的固化思維,推動企業從被動治理到主動防范。排污許可證承載了政府對于一個排污企事業單位的所有環保要求。規范化、精細化、全周期的環境管理,能讓企業節約資源、提高效率。守法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將因此提升,“散亂污”企業將面臨淘汰。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優化管理,削減的污染物排放量可以成為計稅依據,這讓守法企業嘗到了“甜頭”。排污許可制度改革使環境管理部門理清每個行業的基礎信息、主要工藝和產排污節點,集成固定污染源的大數據庫。它是有關固定污染源各項環境管理制度的“歸一”,對于推動環境管理的精準化、系統化、法治化、智能化大有裨益。對于公眾而言,公開透明的排污許可信息讓人們了解身邊的排污企業,更全面地認識自身所處的環境。這必將提高環保領域的群眾參與度。排污許可制度在切換管理思路的同時,也促使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提升環保素養,群策群力,積極營造“政府引導、企業自主、公眾監督”的環境共治局面[1]。
我國的排污許可制度其有關的法律條文豐富且多樣,不同的法律針對不同領域的排污問題進行了規定,但仍然沒有專項的法律對排污問題進行細化到具體的管理與懲罰措施,導致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沒有統一的制度標準,更是由于違反制度之后的懲罰措施不夠明確,造成各地區形成各地特色的懲罰標準,在違法成本較低的地區,排污許可制度難以起到限制與震懾的作用,造成了企業對于排污的不重視、不作為現象,加大了政府環境管理工作的難度。
近年來,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各個工業企業都在此過程中迎來了新的發展,工業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化。一些工業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發展規模十分有限,這就使得其即使想在排污許可制度下進行相應的環境管理工作,也存在著資金量的限制,無法在環境管理方面投入足夠的資金,環保工作存在資金限制。首先,當企業的資金量有限的情況下,難以對先進的生產工藝與設備實施升級改造,單位排污量難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其次,在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工作中,缺乏對各種設備設施的維護與管理,難以達到全過程、全方位的排污控制,企業的污染排放難以滿足排污標準[2]。
排污許可限值的科學合理性,能確保排污許可制度充分發揮作用。目前我國各行各業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已較為完備,行業類別一致的污染源執行統一的排放限值。然而,每個固定污染源都有“個性”,如污染物處理設施和管理水平不盡相同,單憑統一的標準難以實現精準管理的要求。而排污許可制度可以通過特定的排污許可限值,將實現對固定污染源的“訂制化管理”。現有的排污許可技術規范中,排放限值主要包括了排放濃度和總量的要求,與環境質量脫鉤。
需要監管的排污單位涉及范圍較大,無論是企業本身還是政府監管部門都存著人力物力不足、技術水平有限的問題,很難實現有效的監管。當前,企業的自行監測受技術水平的限制,多數中小型企業難以承擔昂貴的環保投入,最終導致多數排污單位的自我監管流于形式,很難落到實處。隨著我國環保產業市場化程度的加深,選擇第三方咨詢服務機構成為企業落實環境保護的最佳選擇。要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型企業提供環保管家服務,這是目前中小微型企業的最佳選擇。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引導一些有能力、有資質的大型環保企業進入排污許可領域,為中小微型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3]。
對工業企業的發展而言,要實現排污目標,就需要在整個的生產過程中加強對各個生產流程、生產要素的管理,削減這些環節的污染物排放,將排放總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由于工業企業的性質相對特殊,拋開其他因素的干擾,管理制度、管理策略將是影響排污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個工業企業都需要在排污許可制度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加強依證監管,優化獎懲機制。提高違法成本,宣傳典型案例,形成震懾。激勵企業主動披露問題,積極采取措施,打造環保品牌。完善第三方管理機制,細化責罰,促進行業的規范化。保證排污信息公開透明,充分發揮民間環保組織和公益訴訟的作用,提高監管效能。
排污許可證是環境管理工作中面向企業進行排污管理的監管制度,是通過企業進行環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國的排污許可證制度頒發施行至今,確實存在制度及管理上的不足之處,無法滿足當下我國的環境管理的要求,因此在環境管理工作的開展中,要切實利用好排污許可證制度,在企業生產的過程中進行好動態的監管工作,充分發揮排污許可證的環保功能,推動我國的環保工作,為我國的環境管理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