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珮瑜 哈爾濱體育學院 研究生院
籃球運動沒有對運動員的性別和年齡等作出限制,并且也沒有對運動場地和人數提出過高的要求,這一體育運動具有多種功能,例如健身性、團體性以及觀賞性等。我國中學體育教學將籃球運動作為主要科目,學校具有良好的辦學基礎和運動場地,籃球運動受到了許多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尤其是隨著籃球聯賽和“三人制”籃球賽的快速發展,籃球運動被廣泛地普及到了中學體育教學中,長久不衰。
籃球運動具有十分復雜的比賽規則,場上會發生各種情況,具有強大的運動量,運動員需要時刻改變自己的速度和方向,并采用閃躲對抗等技能,因此,對運動者的新陳代謝和物質轉化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此外,還需要能夠良好的感知空間、判斷時間等,運動員在日常訓練期間需要與隊友展開密切的配合,并提煉自身的技術。長時間開展籃球運動,能夠從心肺功能、消化力以及注意力等方面,對人體進行提升和加強,能夠使人各個身體部位、身材和體格變得更加結實、勻稱和健壯,此外,還能夠使各項身體素質得到提升,例如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等[1]。
籃球運動的眾多素質中,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能夠贏得更多的比賽時間。根據研究得知,按照兩組來劃分參與籃球運動的中學生,他們具有相似的身體素質,在訓練內容和訓練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對實驗組學生實施放松訓練。在訓練一段時間后,根據兩組實際測量的肌張力情況得知,實驗組學生的肌肉放松能力提升了8倍,而對照組僅提升了1.8倍,由此得知放松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跑速。此外,在運動期間,發展學生的協調性也可以提升他們的速度素質。在籃球運動期間,學生搶到籃板球需要一定的速度才能進行反攻,這些都可以提升中學生的速度素質。運動員在反應速度訓練環節,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做好思想準備,肌肉需要時刻保持緊張待發,如此能夠幫助運動員在第一時間做出應答,加快他們的反應速度。
運動員在籃球運動中,通過變向滑步訓練可以使膝關節和滑關節具有更強的柔韌性,運動員通過不同的投籃動作能夠使肘關節和腕關節具有更強的柔韌性。并且通過壓腿、放松膝肘踝關節等專門的籃球訓練,都能夠幫助運動員形成良好的柔韌性,可以從柔韌素質和個人技術方面,對籃球運動員進行有效地提升,其作用十分重要。
在進行籃球比賽時,運動員需要爭搶籃板,采用跳投和補籃等技能,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彈跳能力、速度等,良好的彈跳能力能夠實現對空間優勢的爭取。如行進上籃以及搶籃板等籃球運動技能,都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彈跳素質[2]。
在開展籃球訓練時,通過對各種信號的運用,能夠幫助運動員迅速集中自身的神經系統,并形成良好的擴散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加快運動員的反應速度。運動員在籃球運動中需要保持非常快的速度,并且需要面對不同的情況,所以需要具有敏捷的反應能力、良好的應變能力,準確地做出各種動作。例如運球和搶籃板球時需要突然變向過人或馬上判斷球的落位等,這些都可以幫助運動員形成良好的靈敏素質。
目前,籃球比賽具有更加激烈的對抗性,籃球項目需要以力量素質為基礎和保障。所以,在進行籃球訓練時,教練員會將專項對抗能力作為學生培養的重點,以此來加強他們的力量素質。所以,籃球運動能夠幫助中學生形成良好的力量素質[3]。
耐力能夠保障人體肌肉的長時間活動,也能夠良好的對抗疲勞。籃球比賽的特征就是強度大、場地小等,因此,首先對學生的無氧耐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特別是長時間進行高強度運動的適應能力,也就是在短距離不斷的進行高強度運動。所以,籃球運動能夠幫助中學生形成良好的耐力素質,學生通過持續運動能夠形成良好的抗疲勞能力。
身體最基本的素質就是力量,籃球運動員除了需要提升自己的絕對力量,還需要在保證力量的基礎上,發展自身的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如此才能夠在籃球運動中做出較強動作發力,并不斷的進行跑、蹬、跳等動作。在中學體育課堂中開展籃球運動時,需要每周進行1-2次30-40分鐘的身體素質訓練。學生在訓練期間需要結合自己的弱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練習,例如大小臂缺乏力量的學生,可以采用屈腕的形式來訓練自己的腕力。通過肩部力量訓練能夠提升大臂力量,肩部力量最有效的訓練方式就是雙杠,可以進行雙手撐杠起訓練。在訓練基礎力量的過程中,肩、肘、膝關節等部位最常見的訓練方式就是推杠鈴和負重深蹲等,長時間參與籃球運動的人的這些部位是最容易受傷的。身體訓練可以脫離器械進行,例如俯臥撐可以肩肘部更有力量,原地負重來回踮腳尖可以提升踝關節的力量;仰臥起坐可以提升腰腹肌的力量。在進行訓練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來進行力量練習:
1.長傳球。以兩人為單位劃分小組,兩人之間間隔一定的距離,一喊口令就需要開始傳球,在相同時間內誰傳球次數越多,誰就能獲勝。要求:兩人之間的距離需要保持不變,否則作廢。
2.推地滾球比賽。將學生平均分為兩組,兩組學生都需要從籃球場端線出發,每只手各推一個籃球,到中線返回。要求:所有學生都需要將手中的球推過端線才能夠換下一名隊員。
3.砸籃板練習。以三人為單位劃分小組,每組拖球砸籃板,持續時間最長的一組獲勝。要求:一旦球落地或出現原地托球就作廢[4]。
速度素質指的就是快速運動的機體。它主要包括如下內容:快速通過特定距離,快速做出應激反應,快速完成動作。體育運動最基本的一項素質就是速度素質,對身體訓練來說十分重要。在籃球運動中需要具有快速完成動作、快速做出反應、場上快速移動等能力。強調速度的目的是爭取比賽的主動權,需要快速進攻和防守,在前后場進行快速轉換等,需要保持連貫、良好的銜接,避免出現脫節和松散。所以,必須要訓練學生的速度素質。采用如下方式,可以加快學生的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等。
1.爭球進攻。以兩人為單位,站在中圈的教練員將球拋向不同的方位,隊員間相互搶球,搶到球的需要發起進攻,而另一方需要迅速做出防守,進攻隊員將球投到對面籃筐即可得分。要求:在訓練的過程中,每組學生都需要遵守規定。
2.運球上籃。按照兩人一組來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端線外站幾名學生,在發出口令后,需要進行全場運球,來回將球投入對面和另一個籃筐。要求:全場只能夠進行四次運球。
耐力指的就是人體肌肉長時間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肌肉和心血管兩種耐力。人的發育程度和負荷要求決定著耐力能否得到提升。學生通過科學合理的耐力負荷訓練,能夠使自身的肌肉、器官以及心肺等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在不斷地提升籃球運動技術之后,也需要加快攻防轉換的速度,身體需要面對更加激烈的對抗,學生在籃球比賽中大多需要保持40-45min的激烈運動。耐力訓練主要有兩種基本途徑,第一種訓練可以使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得到加強,另一種可以使心肺功能得到加強。可以組織學生長時間在室外進行走、跑、跳繩等運動。同時需要符合自身的能力,循序漸進,需要適當休息。
1.變距折回跑。學生以兩人為單位,在端線外站著,一旦聽到信號就需要立即跑到罰球線,在罰球線和跑道中線位置需要折回。
2.每次以端線為起點向另一側端線跑,然后折回,直到返回原出發端線才算完成一組任務。總共需要跑三次,前組和后兩組分別休息30秒和20秒。三組全部完成后,需要對凈跑時間進行計算,哪組用時最少即為獲勝組。要求:必須要腳踩到線才能夠折返,否則需要重新再來。
3.繞三圈跑。籃球場內的學生需要繞三個圈跑,由教師規定跑動次數,使用時最少誰就能獲勝。要求:腳不能碰到任意圈的外沿線[5]。
柔韌能力指的就是各個人體組織所具有的延展能力,例如關節以及韌帶等,其含義為關節活動和髖關節各項組織的幅度大小和伸展性。必須要重點訓練學生的柔韌性,尤其是籃球項目要求肩、腰以及踝等關節需要具有良好的柔韌組織,否則就無法做出大幅度的動作,學生也無法提升自己的成績,且極易受到傷害。最基本的柔韌性訓練方式就是拉伸法。拉伸法主要包括動力和靜力兩種。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可以主動借助自身的力量來拉長軟組織或進行被動練習。
由于體育選項課在近幾年不斷普及,與其他項目一樣,籃球運動成了體育活動中最受學生喜愛的項目。由于籃球運動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并且對運動員的技術、速度和反應能力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是一項競爭性較強的比賽項目。在中學體育課堂中引入籃球運動,需要根據中學生的生理特點,開展科學有序的訓練,如此,才能夠提升青少年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