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中注協第一期會員培養(高端班)第3組學員)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財務審計秩序 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30號)(以下簡稱“國辦意見”)。《國辦意見》是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務院辦公廳直接印發的指導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文件,不僅是黨和國家對注冊會計師行業提出的要求,更是行業新的發展契機和動力。內在強化事務所治理,外在促進執業環境優化,聚力制度建設,著眼日常管理,始終秉持質量為上的初心,對全面提升注冊會計師行業服務國家建設的能力,建設更美好的商業世界,是每一位注冊會計師責無旁貸的責任與義務。在深入學習了《國辦意見》,結合日常的工作實踐,我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對于注冊會計師行業在目前的新要求新形勢下,如何提升執業質量,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有了進一步的深入認知和切身的思想體會。
《國辦意見》要求從嚴監管、從嚴執法、依法整治、堅決糾正。相關會議中也明確提出會計師事務所應認識到目前的執業質量與黨和國家的要求以及社會的期望相比,仍有差距,仍存在不少財務造假和審計違規的問題。同時,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要以服務國家建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因此,注冊會計師行業面臨新臺階高、新要求嚴的高壓局面。
目前金融市場進一步深化改革,股權融資規模持續增長,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體,企業的發展壓力和競爭力也大大增強。注冊會計師在給企業提供審計服務的同時,問題也伴隨發展而出現,最近國內外的多個財務造假事件,關于會計事務所質量控制又被放在風口浪尖,很多媒體陸續報道虛假審計的相關新聞,監管機構也紛紛強調中介機構要歸位盡責,要嚴格履行檢查驗證、專業把關等法定職責,這些都給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服務的質量和效力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然而,窮則生變,變則通達,只有努力邁上新臺階,全力滿足新要求,注冊會計師行業才能走出一條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堅信每個注冊會計師從業人員從每個項目每個審計程序做起,會計師事務所從加強日常管理做起,行業從優化執行環境入手,才能為新時代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在目前注冊會計師行業面臨的新形勢下,堅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主要工作,堅定信念,繼往開來,砥礪前行,必將能迎接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光明未來。
1.堅持開展誠實守信與職業道德教育培訓工作。誠實守信無論在哪個行業都是必需的職業操守,更是注冊會計師行業執業人員職業道德的重要基礎。會計師事務所要全面展開內部誠信文化建設,堅持將其擺在工作中的首要位置,讓誠實守信成為注冊會計師行業執業人員高質量完成工作的核心與保障。
然而,實現全體注冊會計師行業執業人員具備并持續保持良好誠信素養是一項長期任務。誠信素質的培養不是一時的,會計師事務所應當重點關注審計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職業道德與誠信觀念的持續性增強和保持,讓更多的注冊會計師行業人員在執業中守住誠信操守底線,筑牢法律法規紅線,讓誠信和職業道德觀念真正內化為注冊會計師執業人員的品格,使堅持誠信和遵守職業道德成為從業人員的自覺追求。
2.行業人員應全面提升自覺意識,強化自律觀念。遵守職業道德需要注冊會計師執業人員的自律,要求在獨立工作、無人監督的環境下,仍能堅持自己的道德觀念,按道德規范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特別是當今外界環境潛伏的誘惑與侵蝕無處不在,這更需要依靠行業人員自身的道德修養來抵御。恪守自覺意識和自律觀念是目前注冊會計師行業執業人員的挑戰,卻是決定未來注冊會計師行業人員能否恪守獨立性的關鍵。
行業執業人員必須把誠信思想教育作為審計職業生涯中的必修課程,提高自覺意識,增強自律觀念。只有執業人員筑牢思想防線,時刻自我提醒,誠信與職業道德才能在執業過程中真正成為行業人員開展審計工作的準繩和指南。
3.協同創造良好的執業環境與行業風氣。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環境可以說是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縮影。《國辦意見》指出,要推進以質量為導向的會計師事務所選聘機制建設,通過科學設置會計師事務所選聘的指標權重,提高質量因素權重,降低價格因素權重,完善價格因素的評價方式,引導形成以質量為導向的選聘機制。該文件的發布將會從宏觀角度顯著改善注冊會計師行業執業環境。
雖然執業環境的客觀上改善一定程度依賴于社會整體環境的變化發展,但是對于注冊會計師行業內部來說,主觀上依然要有責任心和緊迫感,要協同大環境,主動探索創造良好內部環境與風氣的可實施路徑。
當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吸引力明顯下降,高素質人員的招聘現在已經非常困難,一方面審計收費上不去,另一方面審計責任提高,投入成本增加,兩頭的擠壓導致行業進入了一個困局。注冊會計師的離職率較高。
1.進一步提高注冊會計師行業吸引力。財政部門、行業協會、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形成宣傳合力,努力營造行業積極發展的形象與氛圍。盡力再造行業的品牌和價值,讓更多人真正了解、理解行業,加入注冊會計師行業,奠定人才引進和培養的堅實基礎。
2.進一步提升事務所人力資源管理意識。整個行業應提升對人力資源管理認識和重視程度,加大投入力度,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配備與事務所發展相匹配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做精做細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
3.進一步加強從業人員全方位的培訓。加強從業人員培訓,以培養精通業務、恪守誠信的專業人才為目標,從職業道德教育、專業知識傳授、實務經驗分享等方面對從業人員持續進行綜合培訓,通過高素質的執業人員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論為指導,完善行業年輕人才培養制度體系,加大年輕人繼續教育力度,為行業服務國家建設提供堅實人才隊伍保障。
1. 順應大數據趨勢推動數字化思維轉型。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的崛起,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引發的遠程辦公為契機,我們逐漸意識到數字化技術能夠為我國經濟體系中絕大部分行業的效率和產品質量帶來大幅度提升,數字化技術與我國經濟碰撞融合已經成為當下不可阻擋的新趨勢。
這種趨勢也從很多方面影響著注冊會計師行業,勢必為行業帶來深刻的影響變革。數字化轉型是提升審計能力、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增強審計發展可持續性的必然選擇。所以,注冊會計師行業必須加快轉變以往的審計思維,立足大數據視野。
2. 推動注冊會計師行業執業人才數字化轉型。隨著數字化轉型理念的提出,新的經濟模式要求注冊會計師行業從業人員不斷提升自身數字化水平和專業復合度,同時也給會計師事務所帶來新的變化。
轉變新思想,開發新工具,歸根結底要落實到注冊會計師行業中每一位執業人員身上。會計師事務所要積極培養具備銳意創新精神,學習能力強的復合型審計人才。在大數據環境下,未來注冊會計師行業執業人員不僅要精通財會知識、業務知識、審計知識,也需要兼備數據挖掘與程序編寫、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知識和能力。通過執業人才數字化轉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工作效率和提供的服務質量將獲得新提升,注冊會計師行業執業人才的競爭力也會大幅提高,這有利于解決注冊會計師行業面臨的諸多問題與困境,有利于注冊會計師行業可持續發展。
《國辦意見》明確要求誠信為本、質量為先、著眼長遠、常抓不懈。審計質量一直都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核心。在日常工作實踐中我們一直強調質量至上,并且要求由合伙人牽頭,帶動和影響從業人員對于每一項具體工作的流程和產出都做到高標準、嚴要求。同時,需要嚴格按照質量控制準則的相關要求建立多層次的質量控制組織架構、實現人事、財務、業務、技術標準和信息管理一體化,通過持續完善公司治理、客戶管理、業務執行、風險管理、信息溝通等方面的規章制度,確保質量管理體系閉環落地。
1.關于加強審計質量,在這里談一下實際工作的一點體會。審計策略的核心是風險導向審計,風險導向審計(Risk Leading Audit)需要注冊會計師以審計風險的模型作為審計的基礎。風險導向的審計其實就是強調要從戰略的角度,或者是系統的角度來審視整個審計流程和審計程序。審計風險就是來源于企業財務報告的重大錯報風險,而重大錯報風險又主要是來源于整個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舞弊風險。企業經營沒有風險,審計就沒有風險。其實也是這個意思。如果大家對業務不了解的話,也就無法專注企業業務的核心風險點,也無法判斷到底企業是否有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風險導向審計也就是一句空話。
目前全球化和信息技術對整個經濟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企業的經營也帶來顛覆性的影響。各種不同的組織形式,各種不斷創新的經營模式也給審計工作不斷提出挑戰。同時,新的會計準則中反而涉及更多的判斷和估計,導致財務報表舞弊的壓力大為增加等等。尤其現在多次發生的造假事件都不是片斷的造假,都是“一條龍”的造假,如果僅僅依賴實質性測試程序,比如抽憑比例等,根本發現不出舞弊風險,因為一般“一條龍”的造假都能保證賬證相符。
通過親身經歷的一些項目,深刻體會到現在的審計必須做到業務和審計的融合,審計一定要跳出賬套,跳出內控,一定要對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有深刻了解,識別出經營風險,進而發現審計風險,否則做了也是白做,審計風險依然存在,審計質量根本沒有控制住。
2.如何具體實施業務和審計的融合呢?業務和審計的融合,要真實施到位,需要做到細致的項目管理工作,確保整個項目團隊都具有風險意識,關注到審計重點,并將業務和審計的思想線貫穿始終,同時也需要做好以下項目管理工作:(1)做好項目的事前安排。在項目承接時,要做好項目的啟動安排。一方面要安排有相關項目經驗的同事,確保項目的能力可以勝任這個項目。比如說承接的客戶是采用完工百分比進行核算收入的,如果沒有接觸過的同事來做,顯然針對到底完工百分比的舞弊風險點在哪里,應該如何去核查客戶的舞弊風險,是沒有概念的,可能的情況就是客戶提供的是什么數據就是什么數據。目前事務所都會出現人手緊張的情況,那就必須在項目啟動開始時,對項目組成員進行詳細的培訓和溝通。培訓的內容不僅僅包括專業技能和工作流程,還要重點指出客戶的風險點,提前引導項目成員一定要對客戶的業務有充分的了解。對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情況,包括經營環境、業務流程、內控制度等方面,如果了解不透徹,就會導致具體制定和實施審計程序時,評估和執行都不充分,最終無法保證審計質量。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開展審計工作前,做好充分的業務了解,比如,通過可比公司業務模式的了解,可比公司的財務數據指標的特點等等,制定出一套量身定制的審計方案,也就是審計時經常提到的特殊的審計程序。只有搞清楚客戶的盈利模式和業務模式,才能對報表應該體現的數據關系有個合理的認識,才能將異常的情況識別出來,否則就只是數字游戲。(2)做好項目的事中管理。及時關注項目進度,如果需要依賴相關專家的工作也要及時引入。如果不能妥善安排好項目進度,可能的結果就是虎頭蛇尾,雖然項目啟動中要求了或者制定了詳細的審計方案,但由于時間緊,被客戶被券商各種催壓,可能還沒有搞清楚業務實質,或者連基本的實質性審計程序都沒有充分完成,草草了事,就將審計后的數據提供了出去,這種情況下,別說“一條龍”造假無法發現,連員工內部的片段式的造假估計也無法發現。安排好項目進度是審計工作質量的根本保證。(3)做好項目的事后評估。事后針對審計的程序尤其是針對性的程序是否充分進行評估,一方面也是對之前工作的一個總結和完善,另一方面也為下一個項目做好經驗的總結。總之,在風險導向下實施業務與審計的融合,在實際操作中,做到全過程的跟蹤,尤其要在事前做好安排和部署,否則依然無法保證審計質量。
隨著《國辦意見》的發布以及配套措施落實,在黨和國家積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形勢下,我們堅信注冊會計師行業會迎來發展的新契機和動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面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貫徹《國辦意見》的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注冊會計師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大有可為,前景可期。注冊會計師行業只有高質量發展,行業自身才能得到更長遠更健康的發展,才能滿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們要堅定不移貫徹注冊會計師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構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格局,助力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總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面前困難還多,不可忽視。我們全體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人員團結起來,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排除萬難,達到勝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