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越,王 慧
(沈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沈陽110034)
如今,我們已經邁向了優質旅游時代,人們的旅游需求轉入了追求品質的新階段。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是世界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具有氣候調節、鞏固水土和涵養水源等生態功能,也是能夠滿足人們回歸自然與原始渴望的重要旅游資源。第16 屆世界濕地日提出了“濕地和旅游”的主題,強調“負責任的旅游對濕地和人們有益”。濕地旅游與人們渴望返璞歸真的旅游需求相呼應,成為一種新的旅游形式。現基于優質旅游視角,以沈陽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為例,探索濕地公園旅游吸引力提升的路徑,旨在發展濕地生態旅游,發揮濕地資源功能,滿足人們對旅游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時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濕地公園的旅游景觀包含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濕地景觀的原始美感和景觀的奇特性。人文景觀包括物質形式的名勝古跡和文物景觀等,還有非物質形式的民俗風情、宗教文化以及歷史名人等。人文景觀的吸引力主要來自它所具備的文化內涵。
濕地公園作為一個新興的旅游目的地,其本身具有豐富的濕地地貌資源、農業資源與生態觀賞動植物資源,是旅游產品設計開發的基礎,再結合濕地公園具有的生態、科普等多種功能效益,使旅游產品內容變得更加豐富。
濕地公園旅游環境吸引力包含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兩部分。自然環境主要為濕地公園所處的生態環境與地理環境所構成。人文環境主要指濕地公園周圍的城市風貌、文化底蘊、民俗風情、歷史沉淀、建筑藝術、市民素質和經濟發展等。
可達性主要包括內外部可達性以及經濟可達性三方面。外部可達性通常指的是旅游者與濕地公園之間的現實距離,內部可達性包括濕地公園內部的交通條件,如游覽廊道和游船等。經濟可達性指旅游者從生活居住地到達濕地公園所消耗的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等。
濕地公園旅游形象主要體現在知名度和美譽度兩方面,知名度的營造主要與宣傳營銷的手段有關,宣傳的強度與營銷的影響力往往影響著知名度的大小。美譽度主要通過游客游覽前后對于濕地公園的評價來體現,。
沈陽遼河七星濕地公園位于沈陽市沈北新區的西北部,東邊從203 國道起點,西邊與七星山風景區相鄰,南邊依靠著旅游濱水路,北邊與遼河南岸水界相接,整個園區跨黃家和石佛兩個街道,占地面積達13 000 畝,于2012 年8 月開放,是全國最大的市區濕地公園。遼河七星濕地公園內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主要包含水生植物、景觀類植物、樹木類、野生魚類和野生鳥類五種。目前,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的主要景觀是遼河的水面景觀,其中包括萬泉河濕地、遼河花海、七星賞葵和七星山橡膠壩四個主題景觀區。園區中還修建了貫穿整個濕地公園的旅游濱水路,和可以直接通往濕地公園的七星旅游大道,可供駕車、騎行和步行游覽,在此還曾舉行過騎行拉力賽和書法、美術、攝影類作品大賽等多項活動。
為了解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的旅游吸引力現狀,現采用問卷分析法,依據濕地公園旅游吸引力的構成要素,從“旅游資源”“旅游產品”“旅游環境”“可進入性”以及“形象認知”五個維度設計調查問卷。問卷的發放結合線上線下兩種形式,歷時一個月,共發放問卷180 份,包括80 份實地調研、100 份網絡調查,并且全部回收,回收率100%。
1.旅游資源維度。調查結果顯示,有82.22%的旅游者會因為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的旅游資源而前往。其中,吸引力最大的旅游資源為自然景觀資源,占比70%,其次為飲食文化類資源與民俗文化資源,分別占比16.11%和13.89%。說明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的旅游資源中自然景觀資源占比較大,一年四季皆成佳景,所以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但飲食文化資源類別比較單一,普遍為農家院。同時,遼河七星濕地公園臨近七星山風景區,山下的石佛寺村是錫伯族的發源地,還居住著朝鮮族和滿、蒙等少數民族,但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發現,此項資源的吸引力最小,其原因可能是該項旅游資源的開發不夠充分,導致旅游吸引沒有產生最佳效果。
2.旅游產品維度。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的旅游產品吸引力分析表明,有62.78%的旅游者會被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的旅游產品吸引而前往出游,其中,觀光游覽類旅游產品最具吸引力,占比46.67%,其次是休閑娛樂類,為27.22%,民俗文化類為14.44%,節事活動類為11.67%。觀賞游覽類的旅游產品是濕地公園最基本和主要的旅游產品,遼河七星濕地公園主要的風景為遼河水面風景,水天一色的優美風光與放松雙眼的綠色相搭配別有一番韻味。由于濕地旅游資源的特殊性,在休閑娛樂類的旅游產品開發上具有一定的限制。對于民俗文化類和節事活動類的旅游產品,吸引力較低的原因很大的幾率是由于在這一方面的開發與宣傳不足,對此了解不夠。
3.旅游環境維度。從旅游環境的維度來看,多數旅游者會被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的旅游環境所吸引,占比82.22%,其中自然環境的吸引力最大,占比77.78%,人文環境占比22.22%。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由于濕地公園本身的觀賞屬性,其自然環境具有很高的視覺美感,因此這也是吸引力較高的原因。遼河七星濕地公園周圍的人文環境文化底蘊深厚,作為錫伯族發源地,民族特色鮮明,民族風情濃郁,且附近的七星山上有許多遼金時期以及清代和近代的歷史遺跡和戰爭遺跡,但這些并未形成相應的旅游環境吸引力,說明其優越的人文環境資源尚未得到有效開發利用。
4.可進入性維度。從可進入性維度分析來看,旅游者對于環境區位與旅游交通的關注度幾乎一致,各占50%左右。遼河七星濕地公園同外界交通往來的便利程度還有些差強人意,便利度與可進入性整體都有待提高。園區內的基本設施和周邊餐飲、住宿等還沒有得到很好的建設。旅游交通設施還不夠完善,對于自駕游的游客來講是十分便利的,但對于乘坐公共交通的游客來說便利性還有待提升。
5.形象認知維度。從形象認知維度來看,旅游目的地形象對于游客前往七星濕地公園的影響最大,為56.67%,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影響程度相差無幾。盡管“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無論多美的景色也離不開后期的宣傳和推廣工作,不然難以保持持久的知名度。遼河七星濕地公園作為國家級的濕地公園,與其他的濕地景區相比較,知名度還是處在下游,人們對它的了解還是較少,游覽者主要集中在沈陽市內以及省內的群體比較多。
利用濕地的自然資源,開發以觀光游覽為主的旅游產品。濕地公園內主要的萬泉河濕地、遼河花海、七星賞葵和七星山橡膠壩四個主題景觀區,應進一步加以開發設計,同時要注重濕地景觀的原生態、層次感以及豐富性。另外,要將科普功能融入濕地旅游當中,要讓旅游者通過參觀游覽學習和了解有關濕地的知識,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進行文旅融合型的旅游產品開發時,應充分利用濕地公園的地理位置優勢,注重與周邊旅游資源的融合,使七星旅游經濟區的主題“回歸自然、親山近水、覓古尋蹤、多元文化”得以良好的體現。
品牌是能夠穩固住濕地公園旅游市場地位的有力武器,因為品牌會展現給旅游者所想了解到的內容與價值,因此打造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的品牌優勢并將其變為核心競爭力,提升濕地公園旅游形象的定位,是提升濕地旅游吸引力的重中之重。打造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生態+旅游+文化+農業”一體化的濕地旅游品牌,遼河七星濕地公園依傍著遼寧的母親河—遼河而建,被稱作沈陽城市的綠肺,一年四季皆成佳景,頗有北方小水鄉的意境。由于地域原因,還融合了錫伯文化在其中,可以開發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為人們提供近距離接觸了解少數民族文化與生活的機會。依托七星旅游大道,遼河七星濕地公園附近的村莊,這其中還有許多果蔬采摘、農家樂餐飲、稻田畫種植等農業觀光體驗項目,可以體驗到閑適的田園生活,品嘗到放心的綠色食品。遼河七星濕地公園同時涵蓋了生態科普、休閑娛樂、農業觀光、文旅融合等多元體驗項目,是多元產業融合的結晶,應注重對濕地公園的宣傳力度和氛圍營造,使濕地公園的多元化旅游形象變得鮮明豐滿。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多種多樣的濕地景觀資源是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的發展基礎,對于其旅游環境的治理工作應該放在首位。一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應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保護濕地公園的生物多樣性,嚴格把控環境容量,根據環境承載力對園區內的旅游景觀規劃安排實行分區管理,劃分為服務中轉區、生態觀賞區、休閑娛樂區和科普研學區等多個主題區域。二是要提升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的人文氛圍,遼河七星濕地公園所處地域有著鮮明的錫伯文化,可適當挖掘其文化內涵,在旅游濱河路上分間隔段設置錫伯族文化展板,打造錫伯文化長廊,運用生動的圖畫和簡明扼要的文字介紹錫伯族的文化和生活,增加游客的關注度,同時還可以達到弘揚傳統文化的作用。還可充分利用民俗節慶,開展旅游者可參與其中的濕地旅游活動。
要提供優質的旅游服務離不開完善的配套設施。如今濕地公園內供旅游者游玩和休息的設施很少,對于旅游者出游的基本需求還沒有辦法滿足,應該在不影響濕地公園生態環境的原則下,對園區內的基本設施進行建設。提升交通可進入性。一方面,在外部交通方面,完善公共交通中轉和換乘服務,推動主要交通樞紐與七星濕地公園零距離換乘,可以開設從市內的主要交通樞紐點直達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的專屬旅游大巴,以方便從外地到此游玩的旅游者。在內部交通方面,為旅游者提供多種選擇的交通工具,可以在遼河七星濕地公園投入一定量的自助單車,以供熱愛騎行游覽的旅游者或為了減少旅游者徒步帶來的勞累感來使用。還應設有觀光車,觀光車的游覽路線也要以“合理、全面”為原則來進行規劃,做到不破壞七星濕地公園各方面環境的同時,為旅游者提供完整的景區觀賞體驗。
由于開發時間較短,遼河七星濕地公園與其他的濕地景區相比較,知名度還是有些差強人意,人們對它的了解還是較少。因此,應采用多種手段進行宣傳和營銷推廣,提升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的知名度。先在線上利用時下的熱點短視頻APP 來進行推廣,利用“網紅效應”尋找旅行博主或小視頻紅人在軟件平臺上進行體驗宣傳。通過制作拍攝濕地文化宣傳片、展示錫伯族民俗節日等方式,在電視、廣播和旅游網站上進行滲透宣傳,讓所有人了解到遼河七星濕地公園的魅力。另外,在線下與當地旅行社進行合作,將獨有的產品體系通過傳統的方式進行推廣,在火車站、地鐵站、公交站以及大型公園廣場投入廣告牌,提升知名度,吸引潛在的游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