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晴,許 諾
(曲阜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山東 濟寧 273100)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健全體育競賽和人才培養體系,突出了高校體育工作優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體教融合背景下我國高校足球工作的完善發展已刻不容緩。高校是培養高素質優秀競技體育人才的重要場所,科學且完善的足球競賽體系對高校足球人才的培養與選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的決策指導下,我國高校競技足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其競賽體系并未發展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本文旨在對我國高校競技足球的優化路徑進行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落實《意見》中有關健全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和競賽體系的要求,優化高校新型體育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新時代高校競技足球的全面發展,為體育強國建設提供參考。
高校競技足球是高校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高校內高水平足球運動員在校際、省市甚至國家范圍內以足球競賽為主要方式,以奪取比賽勝利、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為目標所進行的足球活動的統稱。高校競技足球是我國競技足球的下位概念,是指在高校范圍內以競技為手段進行的足球活動;同時高校競技足球又包括校際以及省市甚至全國范圍內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參加的競技比賽。高校競技足球是高校足球發展的最高層次,也是我國高校足球能達到的最理想的狀態。
高校足球競賽體系是指由若干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圍繞特定的競技目標在高校間開展的單個或者多個足球競賽活動,并由此呈現出一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目前已初具雛形。
1.3.1 育人性高校競技足球舉辦的最終目的是“以體育人”“以德樹人”,借助足球比賽培養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競爭精神,磨煉大學生的意志,高校體教融合的任務不只是教會大學生踢球,更要教會大學生做人,因此育人性是其本質的特征。
1.3.2 競技性高校競技足球的主要參與者為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其以創造優異成績、奪取比賽優勝為主要目的,一場比賽中雙方球員因爭奪球權沖撞倒地次數多達百次,具有較高的競技對抗性。
1.3.3 文化性文化是校園足球的本質。足球是體育運動的一種,理應是“廣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競技足球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文化借以實施的手段,是文化的具體化。
1.3.4 統一性足球比賽需要體能的支撐,沒有體能,技戰術配合就無從談起。高校足球競賽中需要的是體能支撐下的技戰術配合,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只有將體能正確地發揮利用到比賽過程中才能達到奪取最終勝利的目的,因此高校競技足球需要體能與技戰術的高度統一,這是統一性的主要表現形式。
1994年9月,全國足球青少年會議提出要逐步建立大、中、小學足球競賽制度,明確了我國青少年足球的發展方向,通過了成立學校足球委員會的決定。
2001年1月,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在深圳聯合舉辦的全國學校工作會議上倡議成立“全國青少年學校足球委員會”,會后不久教育部學生體育聯合會秘書處和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共同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普及學校足球運動的通知,在建立和完善“大學、高中、初中、小學”4級足球聯賽體系的基礎上,正式建立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
2015年7月27日,教 育 部 印 發了《教育部等6 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教體藝〔2015〕6 號),這為完善校園足球定位,確立校園足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發展校園足球由培養全面發展、特長突出的青少年后備人才調整為“足球育人”奠定了基礎。
2017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建設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主要目的是引領學校體育課余訓練和競賽發展,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水平體育人才,完成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及國際、國內重大體育比賽任務。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我國各高校要強化體育教師師資隊伍,開設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的精品足球課,全面完善辦學條件,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建立健全學校體育機制,建立集教學、訓練、競賽于一體的高校特色足球體系;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質量、現代化、多樣化的高校體育體系。
我國高校競技足球競賽體系已初具雛形,但是架構發展尚不完善,主要表現為部分高校因足球比賽難以取得成績而對其支持力度逐漸下降;經費分配不合理產生的“財力偏向”,比賽投入過多而日常訓練投入不足,導致一些日常訓練等活動的經費缺乏保障;器材保障制度、比賽制度仍存在問題,高校的足球器材無法及時更新,足球場地、訓練器械損壞后無法及時得到修補,甚至部分學校的足球場地已經嚴重損毀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但是遲遲得不到學校重視等問題;高校足球競賽組織、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存在著責權劃分不清晰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應針對所有高校完善財政支持和分配制度,確保每所高校都能夠真切地獲得財政支持,保障日常足球訓練以及比賽的財政分配,避免出現“一邊倒”等情況的出現。同時還應嚴格落實器材保障以及競賽管理制度,以省為單位成立高校體育器材保障工作組,及時監督各高校的體育器材更新以及修復情況,確保實現每所高校器材高效率使用常態化。完善高校足球競賽的組織和管理制度,細化各部門責、權、利的劃分,辦好、辦精各項賽事,提高比賽質量,真正達到通過比賽提升各高校競技足球人才水平的目的。
2.2.1 球探簽約,發掘人才目前我國高校競技足球人才引進的途徑相對較少,大部分依靠下級學校的人才輸送,缺乏專業的選拔者和指導者,因此拓寬人才引進的途徑逐漸成為當今高校競技足球競賽體系發展的重要任務。
建立球探與俱樂部青訓營合作伙伴關系。初、高中不乏足球基礎較高的學生,但是由于文化課成績不足、缺乏專業教練員的指導等原因無法得到往更高學府里發展和深造的機會。但是如果與球探或與足球俱樂部青訓營簽訂培養合同,中學生足球運動員可以得到更好的培養機會,甚至可以直接被輸送到一線隊,走職業發展的道路。高校也可以開設專門的獎學金、助學金資助學習生活有經濟壓力的優秀競技足球人才,構建完善的校園足球人才輸送體系,促進高校競技足球的可持續發展。
2.2.2 賽中選拔,垂直流動高校應將梯隊培訓制度引入競賽體系中,把不同表現水平的大學生足球運動員劃分為紅、黃、藍、綠4個梯隊等級,紅色梯隊代表精英運動員,綠色梯隊代表基礎較差的運動員,其中紅色梯隊運動員必須滿負荷使用,從而突出對精英運動員的培養。對賽中表現較好的低等級梯隊運動員施行晉升制度,而對位于高等級梯隊但表現不盡人意的運動員施行降級制度,激勵運動員的自我提升意識,培養競爭精神和進取心,在比賽中不斷提高運動員的自身技術和意志品質,達到“以體育人”的目標。
2.2.3 教練員指導,練中有學現代高校競技足球人才的培養模式主要是教練員現場傳授技戰術打法,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在賽場上執行并按照自己的臨場發揮完成比賽,缺乏專業的足球技戰術理論指導。因此,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要隨時觀察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的場上表現和技戰術執行情況,及時發現能力不足或者戰術執行不明確、不果斷的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足球技戰術的理論指導,讓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能發現自己的弱點并及時改正,不斷提高自身的競技水平以充分發揮教練員的“伯樂”作用。
體育的發展離不開新科技、新技術的支持。現如今大數據分析和處理技術發展迅速,但是其與體育結合方面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高校可以構建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檔案,大數據管理中心收錄精英梯隊運動員比賽的視頻并進行技術剪輯,通過技術工程師對數據進行處理得到每個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的打法特點、技戰術執行能力等信息,并對其進行綜合評分。構建常態化的大數據分析和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評價體系,使所有的高校競技足球人才都能擁有自己專屬的“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檔案”,檔案內應包含該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參加的所有比賽信息、進球/防守成功次數、既往傷病史及治療情況、綜合打分等項目,信息全透明、發展有目標。為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結業后升學或者走職業發展的道路提供最全面可靠的資料。
現今我國高校競技職業足球的發展主要依靠學校體育協會和教育部共同負責管理的職業體育模式,不再僅是由協會和教育部直接負責管理的職業體育模式。在以后的發展中應厘清教育部和省級學校體育協會的關系,明確兩者各自的職能,使其都能承擔起各自的責任,達到管理專業化,高效促進高校競技足球的發展。教育部應適當發行類似財政支持、優秀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獎勵等激勵政策,以高校競技足球俱樂部、高校足球隊、省級高校代表隊等形式對競技足球人才進行支持和包裝,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高校競技足球發展中應有自己的特色方向和模式,打造自己的賽事品牌,建立人才激勵制度,確保優秀的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可以通過參加比賽、訓練等途徑獲得榮譽、威望,甚至提高優秀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的升學率,為我國高校競技足球的發展做出貢獻。
僅依靠各高校的財政撥款遠無法滿足高校足球發展的需求,競技足球競賽體系應將經費依賴從高校、政府轉到企業、非營利社會組織以及專業俱樂部等社會力量,走市場化發展的道路。我國高校競技足球的需求市場仍待挖掘,借助自媒體等宣傳手段吸引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增大社會的投入力度,緩解高校、政府的財政壓力。高校應建立特色化的競賽體系經濟運營機制,借助比賽門票、球隊周邊產品的售賣等商業手段吸引社會投入,通過轉播重大比賽、優秀運動員表現集錦等手段增強高校競技足球人才的存在感,同時社會各界可以建立基金用于獎勵表現優異的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提供升學、就業等機會促進高校競技足球的良性發展。借助商業市場構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平臺,充分發揮市場的優勢。
職業足球俱樂部與高校合作對優秀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職業足球俱樂部與高校的簽約給了許多優秀的足球人才往更高層次發展的機會,但是未來如何向縱深領域合作發展以及如何高效地與校園足球融合仍需商榷。俱樂部可以向簽約合作的學校指派專業的教練員指導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訓練,同時向高校足球協會等競賽組織管理者定向指派技術總監,傳授職業競賽的組織管理經驗,促進高校競技足球競賽體系的專業化發展。此外,高校開展的校園聯賽應與青超比賽等職業比賽有效銜接,效仿職業足球俱樂部的人才培養和管理模式,做好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的注冊發展保障工作,防止“人才浪費”等情況的出現。
體育發展的主要方向必須與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體育需求保持一致,高校競技足球更不能走“獨木橋”,其人才的來源與去向必須與社會接軌。在高校競技足球發展過程中應著重提升項目內涵,高校競技足球既要有自己的項目特色又能保持與群眾體育相協調的基調,時刻注重受普及的大眾化,構建成熟的以競技足球為核心的需求市場,保持高校競技足球的經濟活力,同大眾體育、職業體育協同發展。
建議高校針對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開設專業的足球競賽課程,在保證日常訓練的前提下平衡文化課和運動技能的學習時間,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若想達到畢業甚至到俱樂部或者一線隊發展的條件,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在保證自身競技水平達標的前提下必須完成高校足球競賽課程的學習,達到必要的足球知識的儲備。高校應充分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除了文化課的教授以外,還要注重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進行專業技能理論知識的積累,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
隨著《意見》的下發,政府對高校競技足球競賽和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視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其中高校競技足球競賽體系的優化是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舉措。基于此,本文構建了高校競技足球的概念體系,借助Cite Space可視化軟件繪制了近年來有關高校競技足球關鍵詞的可視化圖譜,明晰了高校競技足球的相關研究熱點,探求了在新時代體教融合背景下我國高校競技足球的優化路徑,從完善頂層設計、豐富選材手段、融合領先技術、獨創賽事品牌、拓寬融資渠道、接軌職業體育、面向群眾體育、開設專業課程等層面提出了競技足球的優化路徑,以上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完善與發展,保障高校競技足球高速高質量發展,提高我國競技足球的水平,為體育強國建設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