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輝
江陰市將黨建工作與城市發展有機融合,針對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政治功能不強、工作碎片化等問題,統籌各方黨建資源和力量,形成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最大合力。
江陰市全面把握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規律和特點,創新工作機制和方法,統籌整合各方黨建力量和資源,著力破解城市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政治功能不強、工作碎片化等問題,積極打造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共同體”,推動黨建工作與城市發展有機融合。
強化三級聯動,構建區域統籌黨建格局。緊緊扭住市(縣)、街道、社區三級聯動這個主軸,市(縣)委發揮“一線指揮”作用、街道黨(工)委強化“龍頭”帶動、社區黨組織“兜底”管理,實現從“單打獨斗”向“全域黨建”轉變。市(縣)委抓好頂層規劃指導,市委黨的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定期研究解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最大效應。街道黨(工)委抓好社區黨建,整合紀檢、組織、宣傳、統戰和群團組織多個部門資源,成立黨群工作辦公室,實現黨建工作與中心業務同頻共振。社區黨組織嚴格落實上級黨組織部署的各項任務,強化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主責主業,兜底管理轄區內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逐級健全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明確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在協商議事中發揮黨建助推城市發展的重要功能。
突出資源共享,增強黨建整體服務效能。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主導,建立開放性的共建互動紐帶,以整合盤活信息、陣地、文化、服務等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建立街道黨組織“大工委”協同治理機制,吸納區域機關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兼職黨工委委員,共選聘兼職委員46 名;建立社區黨組織“大黨委”協同治理機制,吸納社區民警、業委會、物業公司以及轄區內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兼職黨組織委員,共選聘兼職委員210名。街道“大工委制”、社區“大黨委制”建立以來,共有效處理社區流動人口管理、社會治安防控、信訪對象維穩等重點難點問題達2100 個。搭建融合共建平臺,全方位多層次常態化開展融合共建活動,全市51 個社區黨組織與260 多個機關、企事業單位“攀親戚”“結對子”,不斷拓寬社區黨組織建設與服務基層的渠道。
圍繞建強核心,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突出街道社區黨組織建設這一關鍵內容,推動街道社區職能轉變。街道層面以扁平化管理改革為導向,調整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由原來30 多個精簡為7 至10 個,紓解反應遲緩、官僚化、效率低下等問題。同時,賦予街道黨群服務、綜合治理、市場監管、行政執法等方面890項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社區層面嚴格落實工作事項準入制度,規范清理職能部門在社區設立的工作機構和加掛的各種牌子,進一步推進減負增效。落實對社區的工作支持和資源保障,促進資金、人才、項目等要素向社區自由流動,確保社區黨組織有能力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高標準建設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21個部門190 項行政服務的現場辦理。創新“一委一居一站一辦”社區服務模式,組建近300人的代辦員隊伍,實現群眾和企業“不推一扇門、辦成所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