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奇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
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全面發展面臨著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財務管理也要與時俱進,創新模式,使其能夠符合高職院校的發展需求。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科學發展,才能使高職院校經濟效益提高,資源配備合理,確保高職院校全面發展。
隨著當前經濟與教育體制不斷改革,振幅批準高職院校收取各項行政性收費,按照核定比例留取部分資金用于日常開銷,資金獲取方式和使用范圍都有了很大變化,合理使用這一部分資金,成了財務人員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由于我國對高職院校的經濟投資有限,高職院校發展需要依據自身籌集資金,如何自收自支,加強高職院校與銀行的合作,順利運行,將報賬制管理模式轉變為理財型管理模式,將對高職院校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1]。
財務管理中財務的核算職能是基本任務,這個職能的特點是在事后進行管理,也就是說,在進行收付資金后進行一系列會計核算事務。在社會經濟發展下,尤其是轉變為理財型財務管理模式后,將傳統的收付資金后進行一系列管控轉變為事前介入,確保資金使用價值最大化。因此,這就需要財務人員將工作轉變理念,構建新的工作體系,合理有效的控制資金分配、投資、資金運營等管理,確保高職院校在財務管理上得到良性發展。
高職院校在發展中,財務管理的工作必須能夠保證有以收抵支和到期償還債務的能力,才能夠一直保持長期運行[2]。因此,高職院校要不斷將自身收入擴大,有效率地籌集到發展資金,合理運用資金,從而解決我國下發的教育經費不足以支撐教育事業發展的問題,達到保證財務管理出現突發狀況可以從容應對的基本目標。同時,高職院校財務管理也要將觀念改善,將“計劃經濟”的思想觀念徹底拋棄,不能只滿足于財務狀況正?;哪繕?,要注重投資,將投資收益最大化,也就是說,投入相對來說較少的資金,培養出高效人才以及大量的科學研究成果,從而保證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效益。
大多數高職院校不重視財務制度,有些制度內容不夠完善或者沒有合理性,只是將制度打印出來張貼在墻上以應付國家的檢查,使制定制度也只是僅僅走個形式,失去了其應有的規范性作用[3]。其次,高職院校教育資金主要出資人是國家,所以,高職院校中所有資產的擁有者是國家,但國家沒有要求高職院校償還資產以及分享產生的利益,而是交友高職院校自行支配以及管理。因此,國家對高職院校投資后不進行財務管理,而高職院??梢噪S意行使權力而且不需要承擔具體責任,這就導致了高職院校的財務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以及監督。
我國當前高職院校實施財務管理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統一管理”,一種是“分級管理”。兩種模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財權矛盾。實施“統一管理”模式的學校,管控財務的權利較為集中,沒有進行合理的分權,高職院校下屬的一些院系只承擔相應的責任,沒有與責任相對應使用資金的權力,也分享不到院校投資所獲取的利益,從而極大打擊了院系領導的積極性;實施“分級管理”模式的學校,管控財務的權力下放了,但是無法明確高職院校下屬院系應該承擔的責任,使學校與院系二者之間無法劃清責任,院系雖然擁有了管控財政的權力,但在發生經濟責任時卻不能合理承擔[4]。顯而易見,這兩個財務管理模式都無法有效將權力、利益、責任相結合。
由于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沒有做好教育成本的規劃,而教育經費十分有限的前提下,無法有效地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也無法滿足教職工等在生活福利方面的需求,使本就不充足的教學資金一直在過載的情況下利用在學校各項開支上,導致學校經費愈加緊張。高職院校為了改善這一情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籌借教育資金,或是利用銀行貸款的方式,解決高校發展中出現的種種困難問題。但是,由于有一些高職院校對向銀行貸款而產生的風險不自知,也沒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只是借助貸款的幫助,盲目的建設土地、投資項目,潛在的提升了高職院校發展的隱患。因此,當前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體系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下教育體制改革,不同渠道籌借教育經費的需要,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必須要進行改革。
高職院校財務管理中財務職能人員素養不高,會極大影響高校財務管理提高水平。隨著高職院校不斷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其財務職能人員也會隨著一同擴大,在此同時,高校并沒有針對性地將其業務能力以及思想教育提高,盡管國家有相關規定每年都要舉行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但這其中多數都是應付了事,無法起到真正提高財務職能人員的職業素養,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直接受到財務職能人員職業素養的影響[5]。
建設相關制度是所有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要點,若是沒有制度的規范,就沒有工作的標準。因此,應高度重視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它是內外部同時起到監督作用的重要環節。
監督機制建設中包括基礎的財務管理制度、嚴厲的懲罰措施、合理的監管機構。高職院校中財務管理制度區分內部與外部,外部的財務監管制度是能夠有效管控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基礎,使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受到外部的約束。由于高職院校的特別性,在財務管理中建立社會與政府之間極具互動性的監督機制十分重要。高職院校應該建立出社會和政府能夠廣泛參與并且能夠監督的機制,提高財務管理的自律性,高職院校與社會、政府形成良性互動,為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發展夯實基礎。
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應該充分運用權利制衡的政治體制,高職院校中校長、院長、主任等各管理層都應互相獨立且相互制約[6]。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應該合理分配財權,從而有效避免高職院校經濟產生危機,從而保障給方面權益,各管理部門一同協調,互相制約能夠保證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
高職院校財務管理中重點的工作是將財務權力關系處理好,集權是保障高職院校整體健康發展的基礎,分權也就是分級管理,意在調動其他領導部門積極參與院校建設發展。在這種體制下,學校可以保留制定統一財務規劃、制定財務管理制度、教育資金分配的權利,通過合理分權,給院系領導下發教學規劃、科學研究、學校擴招等方面權力,同時,以地位與財權結合,將小部分財政權力交給院系,實施分級管理[7]。高職院校財務管理通過合理分配財權,全面推行預算管理,加強各分級領導對全學校財務工作的協調性,按照高職院校未來發展合理利用教育資金,學校通過考核的形式來控制整個過程的實施。
高職院校要著重加強財務職能人員的道德教育和職業素養,培養財務職能人員政治學習的自主性,使自身政治水平觀念不斷提升,樹立正確的責任觀,從而維護好高職院校財務秩序。要求財務人員以《會計法》為準則,堅持以實事求是為底線,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為高職院校廣大師生提供優質的財務服務。
提升財務職能人員業務能力以及素養,需要通過不斷學習科學發展觀以確保思想能夠得到解放,將財務專業知識和理財的觀念不斷更新,提高業務能力從而可以有效解決高職院校中的財務問題[8]??茖W地進行理財,善于觀察市場經濟動態,充分利用這些信息參與到高職院校經濟決策,管理經濟過程中全面預算,控制好教育成本。使財務職能人員能夠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情況下適應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動作。
實施財務職能人員考核管理制度,構建完整的考核體系,完善業務考核內容和選拔任免制度。按期對財務職能人員專業能力、職業素養、思想道德等多方面進行考核,通過考核結果,將成績優異的財務職能人員進行升職,對考核成績一直都優異的進行獎勵,從而有效提升高校財務職能人員的職業素養以及業務能力。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不斷創新財務管理,可以將資金合理利用,降低財務方面風險,高校不會出現經濟危機,而且可以使財務職能人員減輕工作負擔,從而保證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高職院校在開展財務管理創新工作中,重視財務管理制度,不斷將財務管理體系進行完善,提升財務職能人員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在高職院校未來不斷發展中,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