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游 貴州省地礦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院
我國自1980年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隨著時間發展,體育界、文藝界以及企業高管等人群收入明顯高于平均水平,所以自1986年開始征收個人收入調節稅,但從總體上來看,個稅改革工作并未在實質上起到減稅作用,所以對新個稅改革工作進行落實,明確6項專項的附加扣除。由此,地勘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之中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若能夠對財務銜接工作進行有效完善,地勘工作將會激發出巨大的發展動力,也就能夠促使其中的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升。
新個稅改革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從六項專項附加稅中扣除個稅這一項,從政策內容中可以了解到,此六項專項附加的扣除屬于本次改革工作的核心,但對這一制度進行有效應用的前提為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的綜合收入額,所以,對綜合所得進行明確,為落實新個稅改革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眾所周知,工資薪金和勞務報酬是綜合所得中的重點內容,而特許權使用費和稿酬等也包含其中,根據相關規定,應該將其納入到六項專項扣除中,但是其中并不包括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以及經營所得納入到六項專項扣除范圍之中,可見本次新個稅改革要求納稅人能夠明確自身的所得項目類型。
對綜合所得項目進行明確的主要目的為了六項專項扣除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其包含的內容主要有:
1.子女教育
納稅人子女在學校就讀期間,其中從小學階段到研究生階段的全日制學歷教育,按照《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辦法》,在納稅人子女上小學前,并且年齡滿三歲時,不管其子女是否有到幼兒園上學,其因為學前教育而支出的費用都可以扣除。最多每名子女可以扣除1 000元,納稅人子女的數量與相關規定提出的金額標準相乘,所獲得的結果便是父母雙方總共可以扣除的專項附加金額,當然可以選擇從父母一方中按照相應標準從中全部扣除,也可各自扣除標準的一半。
2.繼續教育
當納稅人在接受繼續教育獲和學歷或者學位教育時,只要其地點在中國境內,就可以每月扣除400元的繼續教育專項附加。在整個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每個均可進行扣除,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扣除的最大期限為4年;當納稅人在考取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證書或者接受專業技術繼續教育時,在納稅人考取下來資格證書或者接受完專業技術教育后便可以定額扣除,可以扣除3 600元。
3.老人贍養
納稅人的父親或者母親只要有一方年齡過60周歲,或納稅人的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年滿60周歲,其子女均已去世的,可由納稅人按照相關規定標準給予專項附加扣除:如果納稅人為獨生子女,每月可以扣除2 000元;如果納稅人不是獨生子女,那么就可以和他的兄弟姐妹一同分攤來扣除,分攤方式主要包括按照兄弟姐妹的人數平均分攤、按照商議好的約定進行分攤以及按照父母要求的方式分攤三種。其中按照商議好的約定進行分攤和按照父母指定的方式分攤,每個納稅人扣除的金額不多于1 000元。
4.住房貸款利息
當納稅人或者其配偶在中國境內使用商業貸款或者使用公積金貸款購買了住房,適用首套貸款利率的,在整個住房還款期間每月都可以扣除1 000元,可以在納稅人一方或者配偶一方中全部扣除,并在一年時間內不可以變更已經選定的專項附加扣除人,扣除期限最常不可以超過20年。
如果納稅人是在婚前使用商業貸款或者公積金購買的住房,那么在其結婚以后,依然可以每月扣除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1 000元,當然也可由夫妻雙方扣除,按貸款購房發生的住房貸款利息按照相應標準的50%進行扣除。
5.住房租金
納稅人和配偶均未在工作所在地購買住房,需要租房的,可以按照其所在工作地所實行的租房分檔,根據相應的租房金額根據規定的標準進行扣除:如果其是在省會城市或者計劃單列市,或者地處直轄市,又或者是國務院明確規定的城市,那么就可以每月扣除1 500元的住房租金專項附加;如果是在這些城市以外的城市租房,如果租房地區的戶籍人口數量多于100萬,可以每月扣除1 100元,在戶籍人口少于100萬(含)的市轄區工作的納稅人,可以每月扣除800元。
如果夫妻雙方在不同城市工作,那么夫妻雙方的租房費用都可以扣除。但是如果納稅人申請了住房租金扣除,那么就不可以再申請有關這一方面的專項附加扣除。
6.大病醫療
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就是指在一個納稅年度中,在與醫療保險相關的各項醫療費用中,將已經報銷的那部分醫療費用扣除,可針對由個人承擔的部分進行限額扣除,范圍在15 000—80 000元之間,不單單可以由患者本人扣除,同時還可以由患者的配偶按照相應標準扣除,如果患者尚未成年,那么就可以由其父母雙方中的一方按標準進行扣除。
實施新個稅改革,免征額提升,大力執行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降低個人所得稅的額度,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員工的收入,而在一般情況下,地勘單位員工視工資收入為自身社會價值的體現,在減少稅收的情況下,員工最為直接的感受即“個人福利增加”、“個人收入增加”,這樣對員工工作積極性的調動更加的有利,并且還有助于地勘單位的整體經營業績得到改善。
以新個稅改革制度為基礎,地勘單位可以根據員工實際表現以及工作結果考核,采用“短期績效、長期績效相結合”的模式,建立起新的薪資體系。總體上來看,可以將其看作是基礎工資和績效獎勵的和,員工的基礎工資不超過扣除費用,員工的績效薪資則應該以短期為主,將績效獎勵融入到單位內部員工的工資中,保證員工薪資的總數額與基本減除費用相等或是略小于基本減除費用,可以使員工于新個稅改革環境下,少繳納個稅或是不繳納個稅。對于地勘單位管理階層人員,或是基本扣除費用在薪資以下的工作人員,地質勘探單位應該采用長期績效薪資體系,固定單位內部工作人員的工資標準,并在年終,為單位內部工作人員統一發放績效獎勵。通常情況下,對于單位管理階層更加適合應用長期績效模式,因為管理層的各項決策均能夠對地勘單位的發展產生中長期的影響,所以,以“年”為單位進行考核,更有利于提升考核的完整性,并促使決策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所以在地勘單位應用“短期與長期績效兩者有機結合”的薪資體系,可以實現合理避稅,同時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
并且,因為地勘單位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員工需長期于野外工作,時常處于艱苦、惡劣的環境之中。按照我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分和財政部門針對地質勘探單位野外工作人員津貼標準的調整方面的文件的規定,如果員工長期從事野外工作,地勘單位應為其發放相應的野外津貼,并且野外工作的時間通常為3—12個月,所以很多地勘單位選擇野外工作人員一次工作結束之后,統一進行考勤,并在同時發放津貼,但在新個稅改革環境下,野外工作人員的稅負增加,所以地勘單位野外工作人員應每月定期發放津貼,以合理降低野外工作人員的稅負金額[1]。
任何單位的發展均需員工的支持,地勘單位同樣如此,員工入職后,由一個行業新人逐漸發展成為具有較高工作水平的員工,單位為其付出的培養成本較高,若員工離職,尤其是單位內關鍵崗位員工提出離職申請,這顯然會給地勘單位帶來一定的損失。但是在新個稅改革全面實施以后,減少納稅則相當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員工的經濟收入,也就更有利于提升員工對于自身崗位以及單位的忠誠度。因此,對于地勘單位來說,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就是減少單位內部員工的異動成本,降低提高員工穩定性的成本費用[2]。
地勘單位財務人員作為扣繳義務人,應在新個稅改革工作落實的過程中,一是加大宣傳力度,促使更多的人了解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的條件,指導單位職工積極、正確申報專項附加;二是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進行正確測算,讓納稅人享受到個人所得稅新政策帶來的福利。
根據新個稅改革,納稅人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扣除六項專項附加費用:1.納稅人可以使用電腦在遠程客戶端選擇六項專項附加費用扣除的義務人,并將相關的數據信息進行上報,按照所接收到的信息開展扣除工作;2.納稅人采用填寫《扣除信息表》的方式,直接將信息告知扣繳義務人,并在扣繳端軟件中將相關信息錄入或是導入,同時在下月辦理扣繳申報工作,將其提交至主管稅務機關。需注意的是《扣除信息表》需要一式兩份,由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本人簽字或蓋章之后分別留存備查。
雖然對個人所得稅進行繳納的人應為個人,但地勘單位作為代扣代繳義務人,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如果扣繳義務人為地勘單位應該扣除但是并未扣除的稅款,那么稅務機關就需要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并且還會給予扣繳義務人相應的處罰,罰款金額為未扣稅款的百分之五十到三倍之間。所以在不斷深入新個稅改革工作時,應該對其中的申報風險進行合理劃分,以盡可能保障納稅人資料的真實性,以降低個人所得稅的申報風險,同時也可以引導納稅人采用手機移動端對專項扣除資料進行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