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冰 高寶棣
(1.山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山東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 山東 濟南 250358)
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1],高校作為黨和國家的思想重陣和人才培養堡壘,承擔著人才強國的重要歷史使命,黨員是黨的細胞,培養教育高質量的大學生黨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在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共中央黨校編寫出版《高校黨支部工作指南》之后,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得到了全面規范、全面提升。[2]但是,在全過程培養教育方面,部分高校黨支部還做得不到位、不用心。因此,如何真正落實從學生遞交入黨申請書直至畢業這一全過程的培養教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在學生提交入黨申請書后,高校黨支部就承擔起教育的責任,一直到學生畢業、組織關系轉走。而當前部分高校往往因為提交入黨申請書的人數較多、新生入學事務性工作較多、今后發展比例較低等原因,直接忽視了對入黨申請人的培養教育。同時,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往往也是搞“突擊”模式,比如在組織積極分子培訓班時,準備一些早年講課視頻、電視影片就完成了上級規定任務。等到要確定發展對象、預備黨員時,才開始重視培養教育,并未真正將培養教育落實到發展的全過程,因此全程性較差。由于對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開展的教育活動較少,做不到全覆蓋教育,因此從對象來說,覆蓋性較差。在培養教育的過程中,也存在學習內容、教育思路、培養領域等覆蓋性較差的問題。
在黨員發展過程中,大學生需要經歷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共五個階段[3],每個培養階段在目標、內容、形式、深度上都應當有階段性和針對性。例如:入黨申請人階段首先應當組織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幫助學生端正入黨動機等;在入黨積極分子階段應當進行黨史、黨情、黨紀教育等,注重考查學生的思想狀況;在正式黨員階段則應當組織黨員深入領會黨中央的文件精神、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斷提高他們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等。但當前存在一個問題,即黨支部在每個階段組織的培養教育內容、形式、目標、深度往往具有較高相似性,對處在不同階段的對象沒有明確的針對性,若學生在入黨積極分子時期學習的內容與在預備黨員時期學習的內容互換,也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此外,由于發展過程中每個階段的培養教育內容沒有銜接好,因此每個階段培養教育除了針對性不強之外,還存在連續性較差的問題,即每個階段的培養都是獨立存在的,不能互相呼應、層層遞進、步步深入。
高校培養黨員的基本內容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4],還包括“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教育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等,這些教育內容都是博大精深的、需要深入開展才能學透。而就現狀來說,高校對于黨員的培養深入性還遠遠不夠,不論是剛成為積極分子的同學,還是已經成為正式黨員的同志,對于這些問題的理解往往較為淺顯、浮于表面,不了解其真正的內涵精神。此外,從學習形式和學習內容來看,部分高校黨支部還存在僅限于聽報告、念PPT、看陳年講課視頻、讀文件的問題,較為模式化、公式化、固定化,缺少思考式、沉浸式、交互式教育。培養教育的過程中,往往只會沿用之前的方法,不去開創貼近新時代青年的、具有吸引力的活動,最終通常無法打動“90后”“00后”大學生。
培養教育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全過程”,也就是讓學生從提交入黨申請書那一刻直至畢業離校都能受到黨組織的教育,以確保培養的質量和效果。培養教育過程可以劃分為啟蒙階段、筑基階段、鞏固階段、責任階段、使命階段,根據“與黨初識—相熟相知—堅定信念—肩挑重擔—獻身事業”的思路,每一個階段都應當有規范的、充實的、精準的內容。
新生入學,學生自愿遞交入黨申請書后,高校黨支部就開始肩負起培養教育責任,這一階段的教育應當是以啟蒙為中心。首先,可以利用學生檔案、班級競選表現、學生會等學生組織的參與情況、軍訓表現等方面進行多方位考察,在考察中如果發現入黨申請人的優點,要及時鼓勵并加強,如果發現其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進行引導。例如,在黨組織第一次與其談話中、輔導員與其日常交流中、專業課教師與其互動中,都可以展開初步的教育引導,幫助其端正入黨動機。此外,高校會組織一系列迎新生活動,例如新生籃球賽、新生話劇節、新生演講比賽等,可以通過自選經典紅色話劇、進行“美麗中國”主題演講等形式,將文體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生動地結合起來,既受學生歡迎,又能很好地加強集體主義教育、愛國愛校教育。其次,對于入黨申請人的教育可以借助年級建設、班級建設、團支部建設、宿舍建設,以年級大會、定期班會、團建活動、主題團日等為形式依托,以中國共產黨著名的英雄故事和英雄人物、激發愛黨情懷的影片等為內容依托,進行基本的愛黨教育、共產主義情感教育。
經過團組織推優、黨組織推薦、公示等多個環節之后,一批較為優秀的入黨申請人成為入黨積極分子,高校黨支部應當對他們進行更深一步的培養教育,這一階段的教育應當以筑基為目標。第一,培養聯系人必須主動發揮作用。這個“主動”并不僅限于定期與入黨積極分子溝通談話、完成任務,而是需要用心細致地考察其思想狀況、學習態度、行為作風,根據考察情況如實向黨組織進行匯報,同時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其端正入黨動機、提高政治修養。第二,《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入黨積極分子應當至少每半年向黨組織提交思想匯報,但在高校,學生正處于一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容易被改變的年齡階段,接觸到的事物也是新鮮多變,因此應當至少每季度提交一份思想匯報,黨支部接收后,支部書記及其輔導員應當認真閱讀,掌握其思想狀況,針對發現的亮點要積極鼓勵,針對不良苗頭要及時提醒改正。第三,高校應當組織時長足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積極分子黨基培訓班,設置系統的、具有階段針對性的理論學習課程,包括黨史、黨情、黨紀教育和《中國共產黨章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擔任積極分子黨基培訓班的主講人須政治素質過硬,且其主講課程在經過黨支部審查后方可開講,以確保培養教育的質量。同時,落實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日常教育,多多吸納他們參與主題黨課、主題黨日活動、政治理論學習、志愿服務活動,促使他們在參與中逐步向黨員看齊。
在聽取群眾、黨員、培養聯系人等的意見,經過備案、公示等程序后,一批成熟的入黨積極分子成為發展對象,黨支部應當開始對其進行重點教育,這一階段的培養教育應當全方面鞏固。發展對象就是近期準備發展成黨員的同志,這個階段是至關重要的一道關,要嚴格把守,因此必須不斷鞏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高校黨支部可以組織個人展示大會、入黨答辯大會等環節,由黨支部書記、輔導員、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等進行考察,充分檢驗發展對象的政治素質、黨性修養,同時也從儀式和程序上,提高入黨的莊嚴感。其次,學校應當組織不少于三天(或者不少于24學時)的短期集中培訓[5],以《中國共產黨章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共中央組織部編寫的《入黨教材》《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為主要內容,有針對性地鞏固理想信念。還可以通過邀請黨內榜樣人物做報告、組織優秀學生黨員座談會等形式,激發發展對象的真情實感。此外,在組織理論學習之外,也應組織進行拓展訓練、主題演講、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推動發展對象表達對黨的忠誠和熱愛,培養真摯情感,學會肩挑服務責任。
發展對象審查通過的,經過黨員大會討論、黨組織專人談話、填寫《中國共產黨入黨志愿書》、報上級組織審批等程序后,成為預備黨員。黨支部要對預備黨員繼續進行培養教育,這時期的教育進入責任階段。第一,加深理論學習的深度。黨員的思想政治覺悟和理論水平,決定著黨的政治水平、領導能力,關系著黨員能否在各種問題上有清醒的認識。因此,高校需要通過加深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時事政治等途徑,幫助預備黨員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第二,強化責任意識。黨支部應當以一名正式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預備黨員,在組織黨員大會、黨課、黨的理論學習、主題黨日等活動時,對于出勤情況、學習成果等方面都應當嚴格考察,不斷強化預備黨員的責任意識,使其從思想上高度認識自己身上所承擔的責任,認可自己應當樹立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不斷推動預備黨員從思想上認識到身份轉變、責任的轉變。第三,練就扎實工作的本領。在這一時期,黨支部應當在學校、學院、班級、宿舍等需要的崗位,給預備黨員安排一定任務,或者在重大活動中讓其承擔一定工作,在實踐中不斷練就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預備黨員經過一年的預備期,經支部大會討論、上級黨組織審批等程序后,成為正式黨員,在這之后,應當對其開展深刻的使命教育。成為正式黨員之后,必須時刻牢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第一,既要吸收也要輸出。在之前的培養階段中,學生更多的是學習、領悟、吸收,而到了正式黨員階段,必須在堅持學習的基礎上開始輸出,高校黨支部應當安排正式黨員給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講黨課,并要求正式黨員在黨員大會上經常性地進行學習匯報、理論闡釋,對于理論學習和政治覺悟應要求透徹、入心。第二,部分學校存在學生轉正之后思想松懈、行動松勁的問題,因此,要不斷推動行動落實,通過行動時刻提醒,提高服務意識,強化奉獻精神。在學校、學院的各類工作中,應當優先讓正式黨員負責重要的、復雜的、緊急的、困難的任務,并引導教育其主動承擔工作、沖鋒在前,不斷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第三,教育引導正式黨員參與到支部建設和管理中。新時代、新青年,高校要給黨員中的新鮮血液以機會,讓他們開創新的未來。推動年輕黨員通過微博、貼吧、抖音等渠道,圍繞社會和國家熱點,與群眾積極互動,做正向的輿論引導,建設一支熟悉網絡信息技術的宣傳工作隊伍,在廣大群眾中普及法律法規知識、黨的決策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
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是全方位、多層次、系統性的重大工程,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應采取相對應的解決策略。要堅持經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結合[6],重點落實培養的全程性,強化培養的連續性,挖掘內容深度,開發具有創新性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強化各個培養階段有針對性的內容和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在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路上越走越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