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博寵
(中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誠信是一個人安身處世的根本,是我們每個人的“第二張身份證”,有了這張身份證我們才能行穩致遠。研究生誠信包括很多方面,有政治誠信、經濟誠信、就業誠信、交往誠信,還有科研誠信和學術誠信。近年來,科研失信和學術不端事件層出不窮,逐漸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
由于研究生群體科研誠信意識不強,外加高校科研評價體系不完善,科研誠信監管不到位,使得部分研究生在利益驅動下心懷僥幸,以致科研失信行為屢屢發生。研究生科研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會發生科研失信行為。具體而言,在科研項目或課題申請環節照搬他人科研計劃;在科研項目的開展和實施過程中抄襲或剽竊他人科研成果、偽造或篡改實驗數據,以及不當引文;在科研成果發表環節找人代寫、一稿多投,還有“搭便車”署名;在結題或結項驗收環節過度包裝,找關系夸大科研成果的價值等行為都嚴重影響了科研評價的公正性和科學研究的純潔性。
影響高校研究生科研誠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分析以下幾點:
科學精神是人類在進行科學技術研究和技術開發過程中所形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是科學家群體行為規范體現出的一種理想的精神氣質。[1]科學精神就像是研究生等科研工作者的靈魂一樣,求真務實、探索創新、理性思考、善于合作是科學精神的具體要求。探求真理是研究生進行科學實驗,學術研究的初心。當科學精神弱化,探求真理的初心發生了動搖,研究生對科學和真理的敬畏逐漸消失,便會導致科研誠信缺失。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通過自我學習、自我修養、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動接受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觀念、價值觀點、道德規范,以提高自身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2]自我教育其實就是讓研究生養成慎獨、反求諸己的好習慣,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符合科研誠信的具體要求,對于產生的錯誤想法、受到的不良影響和誘惑要自覺抵制,堅守科研誠信底線,這樣才能將科研誠信貫徹到科研活動的各個環節。然而在現實中,部分研究生由于自制力和自控力差,自我教育不足,往往為了贏得競爭和獲取利益而丟失了科研誠信。
全國大多數高校沒有開設有關科研誠信、學術規范的課程,多數研究生并不清楚自己的行為是否違背科研道德,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學術規范,更不清楚科研道德的具體內涵和學術規范的具體要求都是什么。因此,研究生們很容易出現科研失信和學術不端的問題。
部分高校研究生在校期間已經參與了導師課題或者科研項目,他們畢業之后也將從事科研工作。部分高校開設的有關科研誠信的課程和專題講座內容枯燥,對學生來說缺少吸引力和影響力,科研誠信教育沒有與具體的科研行為相結合,沒有讓學生在思想上深刻地認識到科研不端行為的嚴重性后果,缺乏現實案例以警示學生,導致科研誠信教育效果不顯著。
科研誠信是研究生參與科研活動應遵循的基本準則,研究生科研失信行為不僅影響研究生自身的個人信譽、學術生涯、人生檔案,還會影響整個學術生態環境,阻礙科技創新,不利于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不管硬實力還是軟實力,歸根結底都要靠人才實力。實踐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誰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3]目前,我國高水平高素質創新人才不足,高校研究生作為潛在的未來創新人才儲備軍,在深入科學研究,不斷學習專業科學知識、提升自身科研水平的同時,也要牢固樹立科研誠信觀,恪守科研誠信,絕不觸碰道德底線,科研誠信只有從研究生抓起,才能保障我國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
高校研究生要深刻認識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更偷不來,抄不來,只有堅守科研誠信,刻苦鉆研,勤于實踐,開拓思維,堅定創新信心,不斷增強自身創新能力,才會有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才能逐漸發展成為創新型人才,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蓬生麻中,不扶則直”。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一茬接一茬茁壯成長。”[4]可見學術生態環境對研究生培養的影響之大。目前我國學術生態環境還有待優化,高校研究生中科研失信行為頻頻發生,仍需加強研究生的科研誠信建設,加大科研誠信教育力度。
科研誠信不是大而化之的口號,不是流于形式的表面功夫,而是體現在科學研究中的點點滴滴。高校研究生要學習科學家唯實求真的精神品質,將追求真理作為進行科學研究的初心,將滿足國家需要作為科學研究的使命,少些私心和功利。良好的學術生態環境要靠研究生自己營造,只有他們能自覺遵守學術規范,堅守科研誠信底線,戒驕戒躁,不投機取巧,不追功逐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術生態環境自然就會得到優化。
黨的十八大在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將“誠信”作為道德基石,誠信是道德的根本,沒有誠信,社會道德建設就像沒有了根基,可見誠信是多么重要。[5]高校研究生作為國家人才隊伍中的年輕力量,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既要爭做引領國家科技創新的帶頭人,也要在社會道德建設中做表率,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誠信融入自己的價值觀,在各個方面都要做到誠信。因此,培養高校研究生的科研誠信觀是很有必要的,在科學研究中,他們應具備科研道德,嚴格遵守學術規范,不弄虛作假,認真落實科研誠信,并帶動和影響更多的同學去踐行科研誠信,從而凈化高校學術風氣,高校研究生在踐行科研誠信的同時也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體現。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這就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6]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和主要任務,立德樹人理應成為高校研究生科研誠信教育工作的價值取向,培養高校研究生的科研誠信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之一,其中道德品質的發展是重要的內容。“德才兼備,德在才先”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培養和選拔人才的標準,德是根本,有才無德還不算是真正的人才。高校研究生在增長自身才能,不斷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時,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修養,努力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面對高校研究生中出現科研不端,學術造假等不誠信現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認清現實狀況,充分認識到培養研究生科研誠信觀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正確引導并積極創造條件,讓高校研究生真正把科研誠信觀轉化為價值認同和行為準則,認真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高校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價值引領、自我教育、導師示范、積累固化、知行同構等環節來促進研究生科研誠信觀的養成。
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想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誠信觀,要讓他們知道科研誠信觀是正確的價值觀引領,要讓他們立科研誠信之志。“有志者事竟成”,研究生要想樹立科研誠信觀,涵養品德,具備較高的科研道德素質,需要有堅定的志向。立志是培養科研誠信觀的第一步,研究生只有將科研誠信觀作為自己科學研究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追求,才不會觸碰科研道德和學術規范的底線,才能潛心研究、踏實學習。
自我教育法是提升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自我修養是自我教育法的主要內容。高校研究生可通過日常反省、反思自己是否有科研失信行為,是否有違背科研道德的動機和想法,特別是在激烈競爭和巨大利益面前,是否堅守科研誠信觀,做到慎獨。當研究生發現身邊有同學存在不合乎科研道德的行為時,要借機反省;當身邊的同學因科研不端受到懲罰時,要引以為戒。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讓別人的不良行為影響自己,要嚴于律己,恪守科研誠信觀。
導師是研究生在學術和科研活動中的領路人和指導者,也是研究生學習和尊崇的榜樣,對研究生的影響很大。因此,在科研誠信方面,導師要起到以身示范的作用。導師要注重自身科研道德修養,遵守科研道德規范,維護自己在科研和學術領域的信譽和聲望,通過言傳身教,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對研究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要積極引導研究生樹立科研誠信觀,培養開拓創新、唯實求真的優秀品質,在學習和科研活動中嚴格要求并督促他們遵守科研道德和學術規范,堅決抵制學術腐敗和科研不端事件的發生。
培養研究生科研誠信觀是一個追求崇高道德、追求科學精神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提高的過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研究生不能對某一次科研或學術不端行為存在僥幸心理,有一次,就很有可能有下一次科研失信行為,同樣,堅持一次原創論文寫作,就會為之后成功發表論文打下良好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重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7]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誠信觀絕不能停留在“知”上,停留在課堂講解上,而要轉化為每一個研究生的價值觀追求,落實到“行”上,將科研誠信觀落實到學習和科研中,堅持身體力行,在實踐中養成,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才能深刻領悟、牢固樹立科研誠信觀,才能將科研誠信觀內化為自身的優秀道德品質。
高校研究生作為未來國家主要的儲備人才,培養其科研誠信觀關系到我國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水平、有利于優化學術生態環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研究生進行科研誠信教育,培養科研誠信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治理研究生科研不端行為的重要對策,高校應致力于構建科研誠信教育的長效機制,形成良好的科研風氣,為增強我國科技創新實力,推進世界科技強國建設培養更多高質量發展需要的人才,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