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西南(高級會計師) 何濤(高級會計師) 肖鵬(高級審計師)
(西南石油大學 四川成都 610500)
為適應高校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國家對高校的投入特別是固定資產的投入不斷增加。合理配置、充分使用和有效管理高校國有資產并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保護高校資產安全完整、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全面提升高校綜合管理水平的關鍵。然而目前我國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還比較薄弱,資產內控制度建設還有待完善,國有資產的管理水平尚需提高。2015年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實施意見》(財會[2015]24號),為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提供了依據;而《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也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取得、折舊、投資和處置做出了更規范的要求。本文針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一)資產管理內控制度不健全,現有制度落實不到位。高校的國有資產主要有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對外投資、受托代理資產以及其他資產。由于高校屬于非營利性質單位,高校往往重視資產購建而忽視資產管理。到目前為止,大多高校未建立科學、完善、統一的資產管理內控制度,制訂的資產管理崗位具體職責及操作程序也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資產管理中的一些重要風險點缺少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容易產生資產管理漏洞,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或損失。有的高校雖然制定了較完善的資產管理制度,但在實施時由于種種原因未指定專門監管機構或專職人員進行監督,導致制度落實不到位。如,為方便使用,印章未分開放置而由同一人管理;由于人手不足,會計、出納由同一人擔任;沒有嚴格按制度定期對資產進行清查清理,不清楚資產的真實狀況、賬實是否相符;沒有及時處理不能使用的資產,使本應報廢的資產作為正常資產長期掛賬;固定資產沒有貼具標簽,或由于資產購買年代久遠,貼具的標簽已經辨識不清甚至脫落,使資產清查難度加大;資產保管員變動時未辦理必要的交接手續,或保管員已經變動,但賬面上登記的保管員沒有變更;資產處置或移動位置時未嚴格按程序申報并通知財務等相關部門做資產臺賬的相應變動,導致資產流失。諸如此類現象導致資產由于監管不嚴而容易發生丟失、損毀或被挪用、被調換的風險。
(二)資產管理部門設置不合理,國有資產管理水平偏低。高校國有資產由于具有數量金額大、品種繁多、放置地點分散等特點,統一管理比較困難,因此高校國有資產大多按資產類別由多個部門管理,譬如設施設備、家具等由國有資產或設備管理部門管理、在建工程由基建部門管理、對外投資的經營性國有資產由資產經營公司管理,甚至無形資產由學校辦公室、科研、設備等多個部門進行管理等。有些高校設置了多個資產管理部門管理國有資產,又未明確各部門所分管資產的具體范圍,導致各資產管理部門間的權責分工不清楚,容易產生重復交叉管理或“空檔”管理的現象。而且不同的資產管理部門各自為政,資產管理的方式、流程、口徑各不相同,導致國有資產在采購、驗收、入庫、保管、清理和處置時沒有統一的規章制度可遵循,不僅容易使資產的匯總信息出錯,還可能出現資產管控的漏洞和風險。另外,高校由于經費所限,資產管理人員配備不足,現有的資產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國有資產管理水平偏低。
(三)設備過時、老化嚴重,使用效率較低。多年以來,高校固定資產不用計提折舊,所以高校賬面上的固定資產只能反映買入價等初始入賬價值,不能反映出固定資產折舊后的凈值。許多高校賬面上看起來資產價值不菲,實際上設備過時、老化嚴重。特別是一些更新換代較快的電子產品,由于不能及時更新,設備在使用時故障頻出,不僅增加了維修費用,還會影響教學、科研質量。而有些以科研為主的高校由于科研課題不斷更新的原因,導致部分設備因過時而處于閑置狀態。這些閑置的國有資產不僅占用大量資金,甚至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腐蝕或損壞,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四)對外投資決策程序不規范,監管不到位。高校對外投資往往是為了眼前的利益,缺乏長遠考慮,投資前缺少可行性研究和論證,使所投資的項目良莠不齊,投資失敗風險加大;投資完成后高校對所投資的項目監管流于形式,所投資的企業有的已連年虧損瀕于破產邊緣,卻沒有分析虧損原因,讓虧損企業長期存在,使投資名存實亡;部分高校所投資企業股權變動或清算時未及時通知高校財務及時變更,導致學校財務賬反映的對外投資與所投資企業賬實收資本不一致。
(五)無形資產管理薄弱,未充分利用無形資產創造經濟效益。高校的無形資產主要有軟件、專利權、非專利技術、著作權、校譽、土地使用權等。由于無形資產固有的特殊性,不以具體的實物存在,大多數高校缺乏對無形資產的有效管理。高校(特別是理工類高校)的科研人才比比皆是,他們申請的專利權、非專利技術、著作權等無形資產層出不窮,如何有效管理并充分利用這些無形資產,也是高校面臨的難點。目前高校由多部門管理無形資產,沒有統一的管理部門和管理制度,而且管理人員也非專業人士,僅僅做些登記、申報等簡單的工作,沒有充分利用專利權等無形資產創造效益的能力,使高校的大量科研成果難以發揮積極作用。有的高校雖然設立了專門管理科技成果的部門,但由于缺乏專業的管理經驗,科技成果轉化的效果不理想。由于未對校譽進行合理的評估,高校對校譽的價值也不能正確認識,無法充分利用校譽為學校創造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六)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和組織,難以形成協同效應。在大數據時代環境下高校對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越來越高,許多高校雖然正在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但由于缺乏統一組織和規劃,使總體協同效應較差。高校各部門或購買或自行研發,使用的管理軟件各不相同、功能各異,不能與其他部門的管理系統進行無縫對接,成為“信息孤島”。相關人員辦理資產出入庫、驗收、登記、入賬、領用等手續后的信息,無法上傳到共享平臺實現信息共享與交換。有的高校各部門之間還在通過紙質資料進行傳遞,財務等其他部門在辦理資產入賬時不得不再次進行數據復核、匯總等重復勞動,大大浪費了人力、物力和時間。由于沒有各類資產的匯總信息,使各部門的資產數據不能形成有價值的管理信息,難以為學校管理層的決策提供相應的支持。
(七)缺乏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方案,資產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不高。高校對國有資產“重投入、輕管理”,在年終績效考核時,資產管理方面的考核指標占比微乎其微,而且沒有一套科學、實用的績效考核方案,考核指標模糊粗化、設計不合理,從而導致資產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不高,資產管理效率低下。
(一)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內控制度體系并嚴格執行。
1.從實際出發,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內控制度,全面監管國有資產。高校應制定科學、詳盡的資產管理內控制度及操作流程,使資產管理有制度可遵循,如資產采購制度、資產管理制度、資金授權審批制度、崗位定期輪換制度等相關制度。在重要風險點應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進行管理,如,資產購買前應先申請和審批;對外投資前應先進行可行性分析;大額資金使用、對外投資等重大事項必須經集體討論做出決定;不相容崗位不得由一人辦理等,防患于未然。每一個控制措施內容必須細化,明確相應的操作程序以便于實施。高校還應將資產相關制度和流程印制成冊,發放給有關人員,便于相關人員了解資產管理政策并按流程操作,提高資產管理效率,等等。
2.認真執行資產相關制度。如,指定專人對資產進行保管,資產保管人退休或離職應辦理好交接手續,對某些重要的資產應由專門的保管室加以保管,并安裝監控設備以加強防盜措施;資產變動位置時要經過嚴格審批并履行資產變更登記手續。高校應定期組織清查小組對國有資產進行清查,平時根據需要可以進行專項清查。通過資產清查及時發現資產的異常變動情況,并通知財務等部門對資產變動進行賬務處理,同時更新資產臺賬信息。要及時更新老舊、脫落的資產標簽,對已報廢的資產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上報相關部門審批后進行處理,對因保管不善而引起資產損失的人員應追究其保管責任。
3.加強監督檢查。高校應指定專門部門如審計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資產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及時反饋給學校領導層,學校應對制度執行不力的部門或人員給予相應的處罰甚至調離資產管理崗位,以保證制度嚴格執行。
(二)合理設置資產管理部門及崗位,有效監管國有資產。高校應設置專門部門統一管理所有國有資產,統一資產管理的方式、流程和口徑,避免出現管理漏洞。高校應指定牽頭部門如財務處對國有資產信息進行統計匯總,避免資產統計數據的重復或遺漏。資產管理部門內部也應制定嚴密的資產管理崗位制度,合理劃分各崗位的工作職責,使國有資產管理落實到人,也便于考核業績,追究責任。重要資產管理崗位還應定期輪換,這樣不僅能避免人員因長期在某一崗位工作而利用其中的漏洞“鉆空子”,更能有效消除一些利益小團體,防止腐敗發生。同時,高校資產管理部門應加強專業人員的隊伍建設,加強對現有資產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三)及時更新現有老化、過時設備,充分利用閑置資產,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高校應加大對設備、設施等固定資產的投入,及時更換現有老化、過時的設備或設施。高校應定期認真清查現有的資產,及時掌握設備、設施的現有使用狀態;對經維修可以正常使用的資產,應及時維修后繼續使用。對不能維修的已損壞或已過時無法使用的資產應報有關部門審批后及時處理。暫時不用的房屋、設備、設施等閑置資產可以報有關部門審批后對外出租以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也可以用來開展培訓、實習等業務,使國有資產物盡其能。
(四)建立科學完善的對外投資決策機制,嚴格監管所投資項目。高校應建立科學完善的對外投資決策機制,對外投資時要嚴格實行投資前的可行性分析制度,聘請專家調研、論證后出具可行性研究報告,高校再根據可行性分析報告按“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要求進行集體表決審批。高校要指定專門部門對所投資企業進行嚴格監管,對虧損企業要及時查明原因,爭取早日扭虧為盈;長期虧損不能繼續經營的企業應及時關、停、并、轉,減少國有資產損失。高校所投資企業股權變動或清算時,高校財務應及時收回投資資金或資產,并相應進行賬務處理,使對外投資賬實相符。
(五)加強無形資產管理,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1.高校應加強對無形資產的管理,制訂科學的無形資產管理制度,對無形資產進行有效管理。對本校師生獲得的專利權和非專利技術等科技成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相關規定,高校除制訂相應獎勵政策外,可以指定科技成果轉化專門管理部門或人員,通過聘請中介機構或開展科技成果展示會、推廣會等形式對高校的科技成果進行廣泛宣傳,及時將科技成果轉為現實生產力。對轉化科技成果的所得應向研發人員傾斜,以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高校特別是部分知名高校應正確認識本校的校譽價值,聘請專門的評估機構對本校的校譽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再進行聯合辦學等投資行為,避免校譽等無形資產流失。
2.高校應加強對現有無形資產管理人員的培訓,讓無形資產管理人員既要熟悉專利法、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知識,又要精通知識產權的申請、注冊、轉讓或投資入股等實務操作,從而提高無形資產的管理效率。
(六)統一規劃和組織信息化建設,提高資產管理效率。高校應從長遠考慮指定某一部門統一規劃和組織信息化建設,使高校信息化建設布局更規范、更合理,從而提高總體協同效應。高校應整合資產管理系統,建立高效、統一、完善的國有資產管理共享平臺,使國有資產的采購、驗收、領用情況、放置地點、保管人、使用狀態、清查結果等所有信息都能錄入到平臺中,再通過授權的方式讓高校領導層以及財務、審計等部門的相關管理人員能從資產管理系統中及時獲得所需的資產信息。該平臺還要能與財務管理系統、審計管理系統等其他系統實現無縫對接,避免重復勞動。這樣高校資產管理層才能及時、全面掌握資產的相關信息,并為編制和審核資金預算、資產采購預算、資產入賬、資產保管、資產配置、資產對外投資等決策提供詳實、準確的數據支持。
(七)建立科學合理的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的積極性。高校應建立科學合理的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考核體系,考核指標應盡量細化、明確管理主體的責任。高校應成立國有資產管理考核小組,并從高校自身實際出發制定一系列獎懲措施,通過科學嚴密、客觀公正、實施有效的方法、標準和程序,考核和評價所有國有資產管理人員的管理業績。高校應認真對待考核結果,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考核結果應與薪酬掛鉤,合理拉開資產管理人員的薪酬收入??己瞬缓细竦倪€應限期整改或調整相關人員的崗位,對嚴重違反資產管理制度的人員應免職或交給有關部門進行處理。這樣才能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國有資產的管理效率。
提高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高校領導層的重視、國家資金的投入以及高校內部各部門的大力配合。隨著2019年高校執行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和內控制度建設的全面推進,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為了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避免國有資產流失,保證業務活動信息和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高校只有不斷提高現有國有資產管理水平,才能充分利用國有資產促進高校教學、科研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