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婷婷
(鎮江高等專科學校丹陽師范學院 江蘇 鎮江 21200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我國與世界各國在經濟、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的聯系逐漸增多。受此影響,我國社會對雙語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升,幼兒教育事業迅猛發展,尤其是當下,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幼兒雙語教育予以關注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對傳統幼兒雙語教學的優勢、不足進行了深入探究,從輔助教師教學、支持幼兒學習兩個方面論述了人工智能融入幼兒雙語教學的意義,分別從智能評測、線上教學、教學管理三個不同的模塊,對人工智能與幼兒雙語教學融合應用進行了詳細介紹。
隨著社會對外語教育重視程度的加深,幼兒雙語教育逐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近年來呈現出普遍化的發展趨勢。無論是早教中心,還是一些區域性的中小型幼兒園,基本都開設了雙語教育課程。但幼兒階段的雙語教育不同于小學及初中階段,重點在于培養幼兒語感,激發幼兒雙語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幼兒日后的雙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傳統幼兒雙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幼兒語感、激發學習興趣、養成學習習慣。此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采取各種形式,將實踐納入雙語教學計劃中,并根據幼兒興趣點,為幼兒選取其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使幼兒雙語教學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
此外,傳統幼兒雙語教學根據幼兒認知能力、行為特性等,采用環境熏陶法、音樂感染法、游戲習得法等多種教學方式展開雙語教學活動。這些教學方式,既有助于雙語知識的呈現,對幼兒的感覺、知覺等形成多元信息刺激,增強幼兒對知識的認知;又與幼兒現階段的生理、心理總體發展情況相匹配,易于幼兒對雙語知識的理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雙語教學難度,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幼兒雙語知識、能力的培育。
傳統幼兒雙語教學任務繁重,雙語教學質量無法保證。教師雖然自主性較大,也想將自己的教學理想變為現實;但大多數幼兒園并無專門的雙語教師,也缺乏完備的雙語教學資源支持體系,通常是由兩名教師負責一個班級所有科目的教學。教師要想實現雙語教學的理想,就必須自行開發、收集、整理、分析幼兒雙語教學資源,制定雙語教學計劃、流程,這在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工作任務量直線上升,使幼兒教師在教學中常常顧此失彼,對保證并提高雙語教學質量極為不利。
教師受個人能力所限,無法實現有效教學。傳統幼兒雙語教學中,語言知識講解、領讀等,都需要教師一人來實現;但是雙語學習是建立在有真情實感的語言情景基礎上的,只有“情”至,才能達到“動”的良好效果。教師的口頭講解、圖片展示、活動組織可以收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不能夠真正還原雙語語言情景。并且教師由于個人雙語認知及能力的局限,無法很好地識別并糾正幼兒雙語發音上的錯誤,無法準確無誤地解答幼兒提出的問題。
人工智能與幼兒雙語教學的融合建立在人工智能各項優勢功能與特點的基礎上,是依據幼兒階段雙語教學特點、圍繞教學行為及實施的教學融合;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優化雙語教學,使雙語教學流程更規范、更可控化、更便捷,激發幼兒雙語學習興趣,提升幼兒對于雙語知識、技能的認知及掌握程度。具體而言,人工智能與幼兒雙語教學的融合,涉及線上教學模塊、教學管理模塊、智能評測模塊三個方面。
線上教學模塊主要承擔教學展示功能,其用戶主要為幼兒雙語教師。教師通過登陸人工智能教學系統線上教學模塊,依托系統本身海量的雙語教學資源及多種教學工具,開展雙語教學課件在線設計,展示PPT雙語多媒體文本資源,開展WORD文檔雙語文本注解等各項工作,是構建高效、有趣的雙語教學課堂的關鍵。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強大的信息分析功能還能夠輔助教師梳理雙語學習知識點,使雙語教學更具目的性。如在講解打招呼用語時,教師可以先為幼兒播放雙語語境“打招呼”的相關視頻,使幼兒對“打招呼”用語語言結構、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再結合傳統的游戲教學法、環境熏陶教學法等引導幼兒對相關用語、詞匯進行逐一鍛煉并演示。[1]
教學管理模塊是人工智能在教學中應用的主要功能模塊,其主要作用是幫助教師實時掌控幼兒雙語學習進度、模塊應用情況等。教學管理模塊不僅能夠很好地監督幼兒雙語學習,而且有助于教師、家長、幼兒就學習問題進行溝通。教學管理模塊的主要用戶為教師、家長,登錄這一人工智能教學系統,教師可以發布每天的雙語教學計劃,包括課程安排、主要用具、教學內容、實施流程;發布幼兒雙語作業、課堂互動視頻等,形成班級公告效用,讓廣大家長了解幼兒雙語學習各階段情況,按照雙語教學計劃幫助幼兒規劃學習,配備用具。家長也可以利用管理模塊上傳幼兒校外雙語學習文件、視頻資料等,可以借助教學管理模塊下的師生討論功能,就幼兒雙語教育、引導方面的問題與教師積極互動,以發揮家園共育的效力,不僅有助于教師掌握幼兒各時段雙語學習情況的,而且能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幼兒雙語學習的熱情。[2]
測評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不僅是對前期教學成效的集中檢驗,而且幫助教師優化調整教學內容、方式方法,使教學更科學、更合理、更貼合幼兒學習實際。智能評測模塊的主要功能是輔助教師測評幼兒雙語作業完成情況及學習成效。
智能評測模塊在幼兒雙語教學中的作用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首先,人工智能教學系統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能夠為教師提供包括聽、說、讀、寫在內的雙語教學題型及教學實操介紹。這些題型均貼合幼兒雙語學習實際,更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其次,依托人工智能圖文識別技術,教師可以將幼兒手寫、手繪的雙語作業上傳至網絡系統,并轉換成文本文檔的形式;這樣不僅便于教師查閱、標注,更便于智能教學系統收集幼兒雙語學習信息。最后,依托人工智能語音識別技術,教師可以讓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上傳幼兒雙語音頻,由系統糾錯幼兒的雙語讀音、語調,引導幼兒按照系統標準語音反復跟讀練習。[3]
2018年10月,新航道教育集團聯合鯨航科技在北京召開“鯨小愛英語”2018產品發布會。該產品以“愛英語、愛世界”為主題,是鯨航科技推出的首款極具智慧性的口語學習產品。在此之前,已經有斑馬AI課、伴魚繪本、英語流利說等知名幼兒雙語學習App在市場上成功推廣應用。
2019年10月,磐安縣教育局聯合浙江師范大學智慧教育研究院智慧英語教學項目組在當地實驗小學舉辦了專題培訓活動——“磐安縣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32學時培訓暨智慧英語教學培訓”,以智能教學為主題,圍繞“易點慧智慧英語教學系統”相關技術、功能要點,展開了多方研討活動。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各教育機構紛紛轉戰線上,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下開展OMO教學。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2020年舉辦的以“A.I.之光點亮在線教與學”為主題的大型公益教育論壇中,發表了題為《疫情之下,人工智能助力教學模式變革》的主題演講,并分享了科大訊飛的AI在線教育方案的經驗。
2021年4月,以“科技引領啟慧賦能未來之光”為主題的英語教育創新發展專題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教育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廣東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等多個單位代表出席會議,并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演講。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夏登山以《人工智能英語》為主題做了報告,并論述了數字經濟時代人工智能英語教學改革的新做法、新思路。[4]
梳理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教育”相關活動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對教育界人士而言,不再是一個新詞匯。在產業升級的推動下,教育界正在憑借強大的技術支持,在教育現代化的道路上進行著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尤其是在科技與教育融合作用下,形式多樣的人工智能教育產品加速來襲,隨著教育者智慧教育模式的不斷嘗試、探索,智慧化教學模式體系正在形成。這為幼兒雙語教育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良好機遇,既使其獲得了多樣化的智慧雙語教育產品支撐,又為幼兒雙語教育提供了海量且優質的智慧教育資源支持。
在未來發展中,幼兒教育管理者要認識到“智慧教育”時代發展趨勢,在不斷整合現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迅速轉變思維,推進雙語教育創新改革,實現幼兒雙語教育與市場的接軌,引導幼兒教師做好研討人工智能幼兒雙語教學工作,在多種人工智能教育產品的助力下,為幼兒量身打造雙語學習方案,使每一名幼兒都能夠公平地享受優質的雙語教學資源和前沿雙語教學服務。
未來人工智能融入幼兒雙語教學,將繼續著力于在線學習、智慧管理、AI測評等主要方面,并將圖文智能識別、語音識別、可視化教學報告自動生成等作為技術研發的重點。幼兒教師在人工智能教學系統的影響下,也將更關注幼兒雙語素養教育,并尊重幼兒的個性,支持多樣化學習。[5]
人工智能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不再是新鮮事物,但受幼兒階段雙語教師能力、教學資源、設備支持等方面的限制,大多數幼兒園的雙語智慧教學仍處于探索、實驗階段。因此,明確人工智能融入幼兒雙語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助于降低幼兒雙語智慧教學試錯率,保障教學質量。具體而言,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一是人工智能僅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存在,幼兒雙語教學仍要以傳統教學為主,教師切勿對人工智能雙語教學App表現出過多依賴;要對人工智能的教學輔助意義有正確認知,思考教學內容是否適用于智慧教學,并合理選擇。二是人工智能雖然擁有諸多教學功能、海量教學資源,但這些內容的難易程度、適用范圍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引入人工智能教學,雙語教師仍然要結合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做好智能教學內容的選擇工作,并將傳統的環境熏陶法、音樂感染法、游戲習得法等雙語教學方法與智慧教學融合,并展開深入研討,通過新舊雙語教學方式方法、工具的綜合運用,打造混合式雙語教學課堂。
人工智能是當今時代最受矚目的技術,它憑借其強大的技術功能優勢,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與認可。在新時代,幼兒雙語教學要借助市場導向作用,將“人工智能+雙語教育”作為未來發展重點,積極開展雙語智慧教學研討活動,做好幼兒雙語教學發展規劃,圍繞智慧教育展開頻繁的實踐與探索工作,朝著“人工智能+雙語教育”邁進,讓幼兒都能夠公平享受優質、前沿的雙語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