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嶺 鞏騰飛 郭新璞
威海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 山東威海 264210
科技創新帶動了生產力的變革,技術的日新月異提升了生活的品質,社交軟件的興起已逐步擴展到了生活的諸多方面,而平臺經濟的發展和壯大,兼具著經濟紅利區域和監管的風險區域雙重特點。而新出臺的法律法規如何在具體問題上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就需要我們從實際出發,分析出共性問題,找準破冰的門把手。
網絡社交軟件的受眾面和覆蓋面非常廣泛,各年齡段的人群以及社會的不同階層均可在平臺上注冊成為用戶。用戶多而廣的優勢,也為商家產品提供了天然的營銷平臺。在信息的推廣方面,社交平臺更容易產生裂變式的傳播效應,一條優質信息可以迅速被平臺用戶分享和轉發,營銷效果具有很強的即時性[1]。
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只要有手機有網絡,即可實現用戶注冊,零成本成為一個潛在的商業經營者。一方面,社交受平臺個人隱私條例的限制,在個人空間發布相應的商業推廣信息時幾乎不產生任何的費用問題。另一方面,互聯網是不停歇性運行的,消費者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隨時隨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洽談相應的商業行為不再受時空限制。
在線用戶可依托平臺進行自己客戶群的開發,通過平臺可以向自己感興趣的商家進行咨詢和交易,也可以在線發布自己的商業訴求。與此同時,更多的平臺推廣商重視粉絲群的創建和發展,用戶通過平臺還可以同時實現多人互動,在增進信息交換基礎上,也加快了線上用戶由好友向客戶的轉變速度[1]。
社交平臺營銷,通過互聯網社交平臺來實現交易的目的,在傳統的監管領域中具有一定的邊緣效應,權利保護的契約性行為少,絕大多數人群在完成交易后缺乏相應的證據鏈條和維權平臺等,因此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也是問題不斷呈現。
受技術、人員以及法律責任等條件的約束,市場監管部門對于社交平臺的商業性行為尚未形成有效的監管鏈條,怎樣界定和識別為經營者主體、整個流程的如何證據固定、如何判定和甄別交易信息、怎樣追查鎖定違法主體的等,一系列邏輯環節尚未形成有效的追溯性。由于尚未形成有效的追溯體系,消費者只能通過商家的描述來了解賣家與產品的信息,一旦發生產品質量問題,很難找到相關的責任主體。
眾所周知社交平臺上買賣雙方的交易以高頻次的小額資金最為顯著,在消費者權益受損的情況下,聯系不上經營者進行協商和解是常態,又由于網絡本身具有虛擬性,準確定位商家真實所在地成了消費者的老大難,再結合調查起訴經營者的時間消耗和資金成本消耗,消費者通常選擇放棄行使求償權[2]。
社交平臺經營主要在以朋友圈營銷為主的C2C模式中進行潛在客戶的挖掘和經營,這使得經營者的平臺托管費用以及廣告宣傳費用等相對來說比較低廉。其次是違法以后銷號管理再行作案的成本低廉,任何用戶都可以在朋友圈發布商品信息,如果因為違法行為賬號被封,賣家可以很快再注冊一個賬號繼續進行交易活動[3]。
社交軟件營銷監管首先可以在確保支付的資金安全方面加大探索力度。一是在資金的保障和理賠方面完善的制度,如果出現資金安全糾紛時,平臺并能給與相應的保障和理賠措施。二是形成相關的維保機構,促進在線的平臺交易相應的監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障社交平臺交易資金的安全性。三是研發和建立線上交易自助取證相關功能,當在線交易發生時,能及時的自助獲取相應的客戶信息、鎖定關鍵信息點,使有些不法交易能及時獲得相應的證據鏈條。
信息化技術與法律法規的相融合應用,網絡化監管同案件偵破能力的相融合,以及投訴案件的調查取證與案件定性分析能力的相互促進等能力,都是制約著社交平臺經濟類案件的瓶頸。在社交平臺的監管中,應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孵育工程,從知識層面的單一化向融合發展的方向不斷的去推動人才力量的儲備和壯大,真正讓監管能由“人”而起,因“才”而結。
建立第三方信用評價機構,根據市場調查的結果,把網絡經營者依據信用劃分等級,記錄營銷的市場準入、售后服務和違法犯罪等信息,制定一個信用標準,及時公示失信商家。并將這一監管平臺應與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接,方便消費者隨時隨地進行查詢。同時完善信用獎懲制度,對于誠實守信者可以享受各類生活、工作、學習上的便利,讓失信者為此付出代價。
數字化經濟作為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將在推動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發展過程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在看到機遇的同時,也在面臨這風險和挑戰,如何將風險轉化為動能,將挑戰轉變為跳板,新型監管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將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協調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同時,通過行業自建、綜合性監管人才補充和完善、以及新時代誠信體系的推廣,將會引導平臺經濟走向經濟新動能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