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慧霞 謝聞昕
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 寧夏銀川 750001
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上國內疫情影響,對整體經濟發展環境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省電力公司售電量增速下滑,電量增量效益進一步收窄,且隨著輸配電價改革的深入推進,公司面臨的經營壓力持續加劇。此外,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戰略目標,省公司同樣面臨轉型升級的發展要求,如何通過資本運營加快推進改革步伐,對公司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從國家、地方以及國家電網的政策層面來看,鼓勵開展并試點推進資本運營,這為省公司開展資本運作創造可能和期待,目前公司也初步開展了資本運營業務方面的有益嘗試,如混合所有制改革、存量資產盤活等。
資本運營作為一種兼顧效益與效率的管理手段,一方面,可以應用資本運作手段,通過兼并重組、增資擴股、甚至上市等手段來做大做強實體,增加企業收益,還可通過改組改制、剝離無效產業等方式,做專做強主業,輕裝上陣,提高企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應用盤活資產手段,提升資產管理水平,將電網龐大的資產轉化為可靈活變現的“動態資產”,以緩解經營壓力[1]。
電改、混改背景下,作為電網企業,既要瘦身健體,又要提質增效,既要鞏固主業,又要發展多元,既要保值增值,又要審慎決策。電網企業不可避免從被動走向主動,從管資產走向管資本之路。
資本運作是利用市場法則,通過資本本身的技巧性運作或資本的科學運動,實現價值增值、效益增長的一種經營方式。資本運作涉及資本上市、產業基金和混改等運作模式,對于電網企業而言,應采取差異化策略開展資本運作,以混改為切入點,以資本為紐帶,服務主業發展,助推產業升級。區分競爭性業務與非競爭性業務,明確放開的領域和限度,打造平臺生態圈,并針對不同領域,采取股份制改制重組、調整股權結構、合作成立新公司、并購或參股私有或外資企業、上市募股、員工持股等資本運作方式進行開放合作。此外,還可發展能源互聯網前瞻科技,實現電力產業周邊板塊的互補融合[2]。
主要運作模式:一是組建合資公司。針對競爭性業務,如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可考慮組建合資公司,通過引入其他社會資本,調整和優化資本結構,實現不同類型資本優勢互補,將各方的資金、土地以及經營模式融入到充換電設施工程與服務市場中,與合作方建立長期利潤分成模式,以獲取優質土地與客戶資源,注重對行業上下游與其他產業的整合,提高盈利能力。二是股權多元化。如增量配售電業務,可以成立專門的售電公司,待穩定運營構筑售電市場競爭優勢后,不斷開發市場化增值業務、金融衍生業務等,從企業長遠發展出發考慮吸納優質社會資本,引入戰略投資者,獲得投資者在公司管理或技術方面的支持,共同建立混合所有制售電公司。三是資本上市。推動部分業務板塊,如技術先進或是資產價值較高的競爭性業務,通過資產剝離或注入的方式實現上市。統籌研究以產業優質業務和資產進行轉讓、注入、置換和定向增發,合并重組業務關聯企業,增強產業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四是產業投資基金。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向具有高增長潛力的未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或準股權投資,并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以期所投資企業發育成熟后通過股權轉讓實現資本增值。
資產經營管理是以企業經營績效最大化為目的,以企業資產的流動重組和價值管理為特征,通過企業全部資本與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動態調整,對企業的全部資本進行有效運營的一種經營方式。近年來,公司資產規模大幅上升,種類多、數量大、管理難等特點也日益突顯,作為資產密集型企業,電網企業資產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電網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以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因此,需要通過持續優化資產經營管理,以適應輸配電價改革,提高公司經營效益。
2.2.1 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產利用效率
以實現公司整體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充分整合、發掘存量業務,通過整體運營管控,提高不動產及其他相關經營性資產的活力能力,實現資產盤活。首先,要摸清可供盤活資產的基本情況。結合輸配電成本監審要求,認真調查,整理歸集輸配電有效資產,摸清可供盤活資產的基本情況。其次,針對不同類型資產采取針對性盤活措施。對自行開發利用可能性不大的資產,可通過轉讓獲取流動資金;對于公司優質資產,可通過融資獲取短期資金,使其成為公司發展更具效用的優質增量資本。通過全面梳理存量電網資產賬卡物信息,充分利用自有存量資產,加強運營管控,把“沉睡”的資源喚醒,挖掘存量資產價值,獲取充足的現金流,提高資產利用效率,激發國有資本活力和競爭力。可以通過REITs、資產證券化、并購重組、產權交易所交易、租賃經營、企業托管等方式,持續盤活資產。
2.2.2 優化折舊策略,獲取資產合理收益
現階段,資產管理存在資產折舊年限與定價年限差異大,實際折舊率與折舊費用過高;逾齡資產規模大,無法計入有效資產,卻仍在消耗運行維護費用;已技改資產折舊年限未延長,造成公司無法獲取合理的準許收益等問題。因此,在電改背景下,電網企業有必要開展固定資產折舊策略研究,力求真實反映成本開支,并逐步向成本監審政策趨同。優化建議:一是針對已技改資產。按照“先驗證、后調整”的思路,合理延長技改資產折舊年限,有效防范準許成本核減風險;二是針對即將逾齡資產。提前介入設備技改延壽計劃的制定工作,切實延緩逾齡資產的擴大速度;三是針對退役資產。落實無效、低效資產的清理整治,開展逾齡資產專項報廢清理,同時嚴控凈值過高資產報廢,嚴格防范有效資產流失;四針對用戶資產。根據用戶資產設備質量和成新率,測算實際折舊年限并進行調整,以平衡企業現金流,彌補有效資產折舊費用減小額;五是選擇加速折舊法。加快公司籌集資金的回流,有利于設備技術的更新,有利于公司的長久發展,可以使公司的利潤保持平穩[3]。
電網企業屬于自然壟斷行業,天然具有公共服務的社會屬性,而資本運營更多涉及金融領域,通過資本運營一方面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也給企業帶來了風險,可以說是風險與機遇共存。作為央企,立足穩中求進,公司在推進資本運營過程中,風控是資本運營的“生命線”,必須重視風險防范,強化相應配套管控機制建設,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研究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和風險評估機制,從源端建立風險防線,研究設計風險評估標準,實現對資本運營項目“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的風險監測和閉環管理,從而降低資本運營風險,確保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新形勢下,深入推進改革,探索資本運營發展模式,助力公司穩步發展,一方面通過市場化運作提升運營效率,提高收益率,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提高資產的流動性,實現資產的合理流動、優化配置,并增強活力,實現公司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起步階段,搭建基礎,明確組織與人員配置,建立資本運營管控機制,健全相關配套機制,開展固定資產折舊策略研究,持續盤活閑置房地資產,通過租賃經營、企業托管等方式將部分不良資產盤活,借鑒其他企業成功經驗,在已開放的領域,開展資本運作。
發展階段,在原有業務及具備一定競爭優勢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市場占有率,探索新的業務,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前期交易中心、售電公司改革的基礎上,選擇送變電等進行產權多元化改革,研究設立區域電力產業投資基金的可行性和運作方式,這一階段應持相對謹慎和保守的態度,合理利用資本運營杠桿效應,提升運營效率。
成熟階段,在業務運用及配套機制趨于完善,管理水平較高的情況下,注重對資源的有效協調與配置,一是構建資本運營平臺,設立獨立財務公司或資本運營公司,二是推動部分業務板塊通過資產剝離或注入的方式實現上市,三是通過合并重組或公開上市的方式持續深化混改,四是深化產融協同提升公司資產管理水平。
經濟新常態下,國有企業即要立足當前發展需要,又要具有長遠發展眼光,以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來更有效的使用資本運營手段,推進國有資本結構優化升級。利用金融創新工具,產融結合理念,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產流動性,提升資產價值。利用資本運作組合策略,實現價值增值、效益增長,拓展融資渠道。通過資源優化配置,產融結合,在產業板塊及金融板塊之間形成良好戰略協同效應,以緩解企業經營壓力,提升管理水平,讓國有資產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