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潔
中新天津生態城文化旅游局 天津 300450
數據的開放共享己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途徑和方式。當今,許多國家的政府探索嘗試將數據開放與政府治理有效結合,將政府數據以公開化的手段在公眾的監督下實現透明化、公平化,從而有效激活政府工作效率。然而這對各國政府而言,這既是政府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亦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是實現社會民主的重要手段。我國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數據開放與共享,接受社會監督,實現數據公開化和透明化,讓民眾及時了解政府數據已經成為新形勢下的必然趨勢。
政府公共數據開放是指政府將不涉及國家機密、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等政府數據依法依規向社會開放,特別強調的是政府公開的是“原始數據”,這跟傳統意義上的政府信息公開是有所區別的,政府信息公開是指對原始數據進行一定的資源整合得出結論后再予以公開。政府信息公開是數據公開的前提和基礎,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為政府數據開放提供政策依據和法律保障,而政府數據開放則是政府信息公開在科學技術和信息化手段的推動下的進一步延伸,從廣度和深度上來看,政府數據公開達到了更高的層次[1]。
我國政府數據開放的研究起步較晚,早期的研究與政府信息公開有關。從2015年開始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關注政府數據開放,李克強總理強調,政府掌握的數據要公開。國務院于同年8月31日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指出在2018年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我國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正當性和風險性、國外的經驗借鑒等方面。如金江軍認為,在大數據普及的時代,我國應該借鑒國外先進國家的經驗,建立政府數據開放門戶網站,實現“透明化政府”。但截至2019年底,我國仍然沒有出臺針對國家層面的政府數據開放的法律法規,政府數據開放門戶網站的建立也僅限于省級和市級,尚未建立國家級的政府數據開放門戶網站。
上海于2012年建成我國第一個政府數據開放門戶網站,隨后北京、青島、哈爾濱、深圳等城市也都建立起了政府數據開放門戶網站。由復旦大學和國家信息中心數字中國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0月,我國已有102個省級、副省級和地級政府上線了數據開放平臺,平臺總數首次超過100個。除了網站的建立,政府數據開放有關政策的頒布也勢在必行,如貴陽市于2017年頒布并實施《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條例》,指導政府數據開放工作。政府數據開放近年來成為我國學者研究的熱門,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我國政府數據開放工作提出了建議,但整體上我國政府數據開放仍處于萌芽狀態,發展并不成熟[2]。
政府數據公開與共享的目的是為了服務大眾,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提高辦事效率。當前我國政府積極實現數據的開放與共享,但是不能完成滿足用戶對數據的開放需求。政府應樹立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通過借鑒國內外政府數據開放的成熟經驗,將數據進行分級分類,提高數據的應用效率。通過實地調查,了解不同用戶對數據的需求,依照用戶的申請需求,實現數據的公開與共享。在數據的可讀性上同樣需要下功夫,為了方便用戶使用數據,應該為用戶提供方便下載的方式。只有真正了解用戶的數據需求,以便利公眾的形式實現數據的公開與共享,才能真正打造成為服務型、創新型政府。
電子文件歸檔有效解決了紙質檔案保存對空間的特定要求,但是目前,電子文件的格式多樣、重復存儲,不同系統的文件沒有接口,文件之間、類別之間、館際之間等形式及內容間的深層次關聯仍未建立,限制了檔案價值的挖掘與利用。另外,不少檔案館采用數字外包的形式,檔案數字化質量難以保證。
檔案數據化是檔案數據的結構化解析、應用級封裝、媒體化組織和全鏈式管理過程。]檔案數據化是檔案數字化建設的發展方向。[12]我國檔案數字化已開展多年,但數字程度較高的檔案館多是經濟發達城市,經濟相對落后的市、縣數字化任務仍十分艱巨,加快這些地區的數字化進程,是開展檔案數據化服務的重要因素。
檔案數據服務網站是影響檔案數據價值實現的重要因素,是用戶獲取檔案數據的關鍵渠道,服務網站及其內容的完善與否決定了檔案數據的獲取量。政府數據開放背景下,檔案數據服務網站應更加完善,但是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網站建設多處于初步階段,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甚至還未開始建設檔案數據開放平臺、網站訪問量有待提升等[3]。
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是開發檔案數據價值的關鍵。使用人工智能、文本挖掘、語義分析等大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分析海量數據資源背后蘊藏的潛在價值,將數據轉化為知識以滿足檔案用戶的需求;利用VR、AR、MR等大數據可視化技術可以使結構復雜、類型多樣的檔案數據資源以清晰、明朗、更為直觀高效的方式呈現出來,便于檔案用戶的利用,提高檔案資源的利用率。
根據前文所述,在政府數據共享的背景下,人民群眾生活和工作出現了一定的變化,作為檔案管理部門要求做好改變,提升檔案管理的高效性和準確性,進而充分發揮出檔案管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