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幼麺
(福建省泉州市農業學校 福建 泉州 362000)
音樂教育是幼兒保育專業核心課程,開設音樂相關科目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質是幼兒保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1.1 幼兒保育。幼兒保育專業是為了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新增設的專業。
良好的早期教育對嬰幼兒一生健康成長有著深遠影響,國家高度重視嬰幼兒早期照護服務工作,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對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的屬性、發展原則和管理提出要求。按照職能分工,教育部門負責各類嬰幼兒照護服務人才培養,為落實相關工作方案和國務院各部門要求,積極加強早期照護人才培養,于2019年增補了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并印發通知推動各地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轉設為幼兒保育及相關專業,重點培養幼兒園保育員或母嬰照護專業人員。
1.2 人才培養。中職的幼兒保育專業是由學前教育專業轉設,在人才培養方面各地學校正處在探索中,過度階段延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堅持立德樹人,面向城鄉各級各類幼兒園、早教機構,培養從事幼兒園的保育等工作,具備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并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的學生。對應職業崗位有幼兒園保育員、幼兒園教師、早教機構教師、育嬰員、育嬰師等。幼兒保育學生畢業是從事幼兒教育和照護工作,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是職業需要,幼兒保育專業音樂教育要圍繞人才培養需要開展教學。
2.1 清楚幼兒保育專業音樂教育的定位。幼兒保育專業的音樂教育是專業課程,與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和音樂學院的音樂教育培養目標有所區別。
中小學音樂教育是普及教育,是一門公共基礎課。它的開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它也能夠間接地塑造學生的道德情操。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身邊的美,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示美,并且能夠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美,進而學會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創造美。學生的智力也能夠隨之得到好的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美的影響下,學生就能夠有比較強的創新意識,能夠主動去學習并感受音樂,體會音樂所帶來的樂趣。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人際交往溝通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情感溝通的技巧,構建和諧的社會,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
音樂學院的音樂教育是培養專業的音樂人才。學生在上大學前都要經過一階段時間的音樂專業培訓,有的學生從小就開始參加音樂技能培訓,學生在考大學前都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技能。在大學系統的學習音樂理論,訓練扎實的音樂實踐技能。培養目標是能勝任在藝術表演團體、藝術科研單位、文化藝術機構、中等專業或普通學校相關的藝術部門當中從事相關工作的優秀人才。
幼兒保育專業的音樂教育處在中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中間,中職幼兒保育音樂教學既要有專業性、又要有審美性。與中小學音樂教育相比,幼兒保育音樂教育是專業課,要求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和音樂知識。與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相比,幼兒保育音樂教育屬于專業初級階段。幼兒保育學生除了中小學的音樂課學習外,幾乎沒接受過專業的音樂培訓,缺乏藝術熏陶,音樂基礎薄弱,藝術素養較低。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將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幼兒園的教學特點是一個老師承擔班上所有課程,幼兒保育學生要掌握多門專業技能,比如唱歌、彈琴、跳舞、畫畫、手工制作、活動設計等。學習時間和精力有限,乃至學習眾多技能都處在初級階段,沒能象音樂學院學生擁有精湛的專業技能和系統理論知識。
2.2 創造幼兒保育學生掌握音樂技能的條件。合格的人才都要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學生能否掌握相應的音樂技能,與下面兩個因素息息相關。
首先學校對教學質量的重視程度和專業師資配備。
學校的管理與硬件配套、琴房配置等學生學習的基礎條件要達到辦學要求,基礎條件設施不足,學生練琴練聲都沒地方,更談不上技能掌握。任課教師專業是否對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有的學校為了多招生,師資不夠,隨意外聘音樂教師任教。沒考慮教師的專業是否勝任該課程的教學,不是所有音樂教師都能勝任專業技能課,因為每個音樂教師主修的技能發向不同,比如主修鋼琴的教師不一定會教聲樂,而專業基礎課“樂理與視唱”或“音樂欣賞”是音樂專業必修課,這些科目音樂教師都可以勝任。
其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直接影響技能掌握的質量。
中職階段的學生有著非常明顯的個人特點,這主要表現在很多學生沒有比較明確的職業規劃。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常常會比較迷茫,自我約束的能力比較弱,沒有較為清晰的學習目標,求知欲不夠強,自我內驅力不足夠。還有部分學生自身能力比較弱,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信心不足,對于所要學習的內容提不起興趣。這也導致他們不愿意多花時間去進行專業相關知識的研究,沒有在課后進行及時的復習和鞏固。由于學習的態度不夠端正,很多學生吃不了學習的苦,在學習中很容易輕言放棄。他們的學習習慣也不夠好,學習方法存在問題,主次不分、時間安排不合理。加上沒有音樂專業基礎,對音樂學習理解停留在初中的認知水平,沒能領悟到音樂技能對其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性。學習動力不足等因素,都影響技能掌握的質量。學習技能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堅持訓練、孰能生巧,還有理論學習的支撐和領悟能力的參與,才能準確理解音樂,提升技能訓練的水平。
2.3 幼兒保育專業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對于幼兒保育專業學生來說,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需要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首先,這一專業的學生要能夠掌握一些音樂教學的基礎知識,包括音準,節奏,旋律等,同時,還要能夠有比較強的識譜能力,能夠分析一些常見的音樂作品。只有幼兒教師對音樂知識的正確理解,才能引導幼兒對音樂形成正確的認識。這部分學生要通過不斷學習學會分析和鑒賞一些常見的聲樂作品,準確地表現歌曲的內涵與情感,要能夠在歌唱的過程中有準確的表情和和諧的情感。還要能手口協調地邊彈邊唱幼兒歌曲,這是教幼兒歌曲必備技能。
他們還需要能夠有彈奏常見樂器的能力,能夠根據音樂作品用相應的樂器來進行演奏,伴奏等。大部分幼兒園兒歌教學采用鋼琴伴奏形式,掌握簡單鋼琴伴奏是課堂教學需要。
2.4 提升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學校在音樂素養的課程設置方面安排較少,目前很多幼兒保育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一般強化兒歌彈唱。兒歌彈唱是一項綜合能力,包括音樂的感知、歌曲演唱的要求、鋼琴彈奏知識的了解、手指與肢體的協調能力的配合等方面。這不是每周一節聲樂課、一節鋼琴課就可以解決技能的問題,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提升音樂素養的學習,才能更好、更準確的把握和理解音樂的內涵,提升學生音樂素養才能促進彈唱技能的準確性。
幼兒保育學生將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幼兒音樂藝術的培養目標主要從感受與欣賞和表現與創造兩個方面進行制定,因此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培養和教育不僅從彈和唱兩個方面進行教學,也要重視音樂素養的培養。尤其是基礎樂理知識,兒歌創編、和弦編配以及音樂賞析的相關知識教學,有了這些理論知識的支撐,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的發揮音樂教育引導者的作用。
3.1 音樂教育在五個方面對人的積極影響
3.1.1 音樂對人的精神的影響。人的情緒是能夠通過音樂發生一定的改變的。不同的音樂給人帶來的感受是不盡相同的。通常來說,輕快舒緩的音樂會讓人心情舒暢,緩解人的壓力。而沉悶的音樂則會讓人心情抑郁。音樂鋒哥的不同,對于人的精神的影響也是有所差異的。好的音樂能夠振奮人心,成為人的精神食糧,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
3.1.2 音樂對于人道德品質方面的影響。音樂對于人道德品質方面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當音樂作品喚醒人的情感共鳴的時候,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人良好的道德品質,能夠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1.3 音樂促進人智力的發展。音樂和人智力的發展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通過好的音樂欣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過形象思維的發展帶動抽象思維的發展。人們在分析和鑒賞一些好的音樂作品的過程當中也能夠開發自身的智力,增長見識,拓展知識面,從而實現有效的治理方面的發展。
3.1.4 音樂塑造人的情操。通過有效的音樂教育能夠塑造人良好的情操,能夠讓人能更好地感受身邊的美,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身邊的美,能夠通過對音樂的分析和鑒賞,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去創造美。通過。有效的音樂學習,尤其是民族音樂的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在聽的過程中有比較豐富的想象力,能夠在情感上與音樂作品得以共鳴。這也是其他學習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3.1.5 音樂促進人的健康發展。音樂在促進人健康發展方面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主要表現在,當人們在欣賞一些比較好的音樂作品的時候會感到非常的快樂。好的音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的壓力,尤其是一些心理上的創傷。這就能夠促進人身心健康發展。在進行美育教育的過程中,音樂教育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有效的音樂教育能夠塑造人良好的品質。同時,也能夠讓人有比較高雅的審美,有積極向上的情緒,能夠提高人的個人素質,促進人的積極健康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是非常有必要的。
3.2 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音樂教育對幼兒培養的影響。幼兒保育專業學生是未來幼兒教師,該專業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幼兒教育的質量。影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影響幼兒對音樂的正確理解;甚至影響幼兒對音樂的興趣等。
幼兒教育對于幼兒醫生的發展開說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就需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通過有效的美育,利用良好的音樂教學給幼兒積極的影響。可以說,重視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的音樂教育,提升幼兒保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是推動幼兒教育健康發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