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白娟 韓濤
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 陜西西安 710065
在軍工企業管理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就是質量。在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軍工企業都以國軍標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為實際的依據,將質量管理體系建立了進來,并且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將質量成本管理作為最重要的內容,進而保證體系高效、穩定的運行[1]。
《質量成本控制手冊》將質量成本概念首次提了出來,并且認為,所謂質量成本,就是指企業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以企業保證為基礎,同時提高產品質量而支付的一系列相關費用。質量成本管理主要有以下幾點內容共同構成,首先就是預防成本;其次,就是鑒定成本;再次就是內部損失;最后就是外部損失。其中,對于前兩者而言,是屬于符合要求的實際代價,但是對于后兩者而言,是不符合要求的代價。因此,在質量管理活動中,最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如何對計劃外的質量成本進行削減。
對于軍工企業而言,其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一直都秉承著“成功是硬道理”和“質量制勝”的思想,因此,對于成本控制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同時也忽略了質量的經濟性。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機制的全面引入,軍工企業為了使自身的全面發展得到保證,進一步認識到質量效益的重要性,而且在對質量管理體系框架進行全面建立的過程中,還進一步開展了質量成本管理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對于如今的質量成本管理工作而言,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軍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質量成本實際管理工作的內容和范圍過于狹隘,只是粗略的統計質量成本開支,進行簡單的分析,但是忽略了這一項最基本的工作對后續質量成本的控制來說至關重要。不僅如此,對于質量成本的預測也相對缺乏,沒有將相關的質量成本計劃制定出來,或不能以實際的計劃為依據,實施管控監督,與此同時,也沒有實時的評價和考核具體的質量成本目標,因此,質量成本管理缺乏完整性。
其次,軍工企業先行的質量成本核算方法存在過于粗糙的問題,以質量成本二級科目開支內容為依據,相關部門會對質量成本的相關費用進行年度的總結,并且進行相應的統計,相關的財務部門再對其進行統一的核算。這種方式存在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在對質量損失成本數據進行采集的過程中,并沒有科學的依據,而且在質量成本數據的統計和上報的過程都會嚴重滯后,另外,部分成本是基于人工操作和收集,因此,實際的缺項漏項風險也非常大,進而影響質量成本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最終影響企業的發展[2]。
軍工企業在開展質量成本管理的過程中,要深入開展策劃、統計和考核三個環節,并且將其全面聯系在一起,形成體系,最終使質量成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協調和閉環管理得以實現。因軍工產品本身所承擔的使命具備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必須要對質量成本的管理工作重視起來,不但要重新的規劃和設計質量成本管理體系,還要對流程進行全面的細化,保證質量成本工作開展的全方位性,不但要以預測和決策為實際的出發點,還要嚴格的控制計劃和核算過程,并進行相應的考核和評價。
質量成本核算是質量成本管理工作中最為基礎的一項內容,就是對生產過程中實際發生的質量成本數據進行核算,如果核算過程真實、準確,不僅可以為后續的質量成本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還可以全面提升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因此,企業必須建立高效、合理、科學的核算方法,并全面收集各項質量成本開支費用。以質量成本二級科目的范圍為依據,對成本進行預防和鑒定,并且對成本的外部質量進行全面的保障。對于質量成本管理工作而言,由于其本身具備信息直接提取的特點,因此,將信息化技術應用進來,可以使成本數據收集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得到保證。另外,在質量成本中還存在質量損失成本,包含內部損失和外部損失,主要為生產過程中涉及到返工和返修的工序,以及設備的折舊費用和使用費等,因此實際的核算方法非常復雜,必須要以質量活動鏈的角度為實際的出發點,對其進行針對性研究[3]。
軍工企業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要想采取最為經濟的手段,將最佳的產品生產出來,就要對預防成本進行適當的增加,進而使產品的質量得到根本性的保證。增加預防成本,除了可以降低故障成本,使產品的質量全面提高,還可以進一步提升企業整體經濟效益。
總而言之,本篇文章主要對軍工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優化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市場的競爭愈來愈激烈,而軍工企業為了使自身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得到根本性的保證,就要全面開展質量成本管理,并且對其進行統籌調整和優化,不但要進一步完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還要改進質量成本核算方法,增加預防成本,進而進一步控制質量成本,提高軍工企業的經濟效益,最終使軍工企業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