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慶
鄒城市財政局 山東鄒城 273500
鄉鎮政府是財政管理體制中的重要一環,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這一過程中會發揮重要作用。伴隨農村經濟以及政治不斷優化改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與確立,現存的財政管理體制難以滿足農村政治以及經濟發展形式,其中的矛盾逐漸突出。基于這一情況,需要加強鄉鎮財政管理,不斷改善。鄉鎮財政按照我國發展目標,不斷推進財政以及財務管理體制,逐漸構建較為完善以及合理的體制機制,優化財政管理體制,加強社會服務能力以及財政保障水平。由于鄉鎮財政在實際運行中存在一定問題,對職能的充分發揮具有制約作用,需要引起重視。
通常情況下,鄉鎮黨政機構會設置一定數量的辦公室和管理站。在縣級相關部門存在管理職能的有派出所以及法庭機構等,管轄下存在數量較多的村委會和社區。目前,三農投入的財政資金大幅度增長,這一過程中的鄉鎮財政資金以及作用管理和監督工作任務量增加,因此鄉鎮財政基層的作用越來越大。在轄區內部的企業,基本面臨關停情況,尤其是將原始能源作為生產主要指標的企業,在我國積極倡導新能源的環境下,存在全面關停情況,鄉鎮財政喪失造血功能,并且承擔較大的風險,財政壓力也在不斷增加[1]。
首先是財政來源結構存在不合理性,其中非稅收入相比于上級補助收入占據鄉鎮財政總收入的比例較高,在宏觀調控以及相應政策調整影響下,會造成鄉鎮財政的收入存在不穩定性。其次是鄉鎮工業發展比較疲軟,發展后期動力不足,稅收增長比較乏力,鄉鎮財政可以使用的財力較少,增長比較緩慢。最后是財政收入的渠道不多,并且現階段,我國已經收回鄉鎮的收費以及罰款權力,這一情況也加劇了鄉鎮可以使用財力更加緊張的現象。
鄉鎮財政職能中主要有收支管理、決算以及預算編制、執行情況等。針對各種不同補貼資金發放以及監管工作實施,監督管理農民,貫徹我國的財政方針政策,積極執行財政法規以及財經制度,監督鄉鎮范圍內的單位財務活動,但是鄉鎮財政需要應付不同的檢查以及達標驗收,完成政府以及上級部門的任務,不能較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首先是政策性支出,近些年鄉鎮財政對民生方面的支出標準不斷提高,支出數額伴隨經濟增長也在不斷擴大,鄉鎮工作人員數量增多,經費支出明顯增加,并且行政單位的運行成本相對來說較高,財政方面的剛性支出不斷增加。其次是項目建設需要的配套資金支出較多,鄉鎮政府針對項目專項支出中的大部分資金需要積極承擔,其中的水利設施建設以及農業綜合性開發等工作,對鄉鎮財政剛性支出壓力具有一定增加需求。
財政管理中的主要問題是量入為出,經過統籌安排之后,鄉鎮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各項事業開展等穩定性,需要各項資金按照前期預算合理支出。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政府的財權以及事權出現不對等的情況,導致鎮政府的職能出現嚴重弱化,難以有效管理轄區內部的各項事業,例如經濟、政治以及科學等。政府在實際財政支出過程中,資金的使用解決最緊急的事情,合理性并不是最先考慮的因素,政府這一過程中職能被忽略,財政管理難以體現出制度化、科學化以及規范化[2]。
財政收入會受到農村稅費影響,伴隨農村稅費改革,財政收入也在不斷降低,因此財政長期處于較為嚴重的收支缺口以及債務壓力;結合相關研究結果統計,大多數的鄉鎮存在債務問題,數量較為龐大。大部分債務問題是修路或者是建設學校,維持政府的日常運轉。現階段,鄉鎮財政來源基本是上級轉移支付資金,鄉鎮政府按年為基準,維持正常工作運轉需要花費近100萬元,這一過程中比較有限的轉移支付資金并不能維持正常運轉,社會事業的發展也存在弊端。
在會計工作中,其基礎性工作規范執行情況不好,一部分鄉鎮單位賬簿設置缺乏完整性,科目應用不具備合理性,賬務處理漏洞百出,記載的內容也不夠完整,因此造成一部分會計核算的信息不夠真實[3]。工作人員的基礎業務知識不夠扎實,財政機構通常都會存在人員數量不足問題,身份多樣性以及結構不具備先進性問題,財政會計專業知識沒有系統學習過,難以有效掌握財經法規,人員流通性較高,導致會計核算問題經常發生。
提高鄉鎮財政管理水平最重要的一步是確定鄉鎮政府的職能,加強財政管理,實現統籌規劃,重視財政事務的管理以及行政職能干預,降低這一過程中的直接性,將工作重心不斷轉移,重視依法行政,實現社會管理,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積極解決農民關心的熱點以及難點問題。加強財政政策的合理化運用,鼓勵農民建立行業協會等相應組織,保證龍頭企業以及協會組織等成為經濟活動開展的主要角色。針對責任考評辦法的實施有效改革,考慮鄉鎮財政的實際承受能力,保證考核目標設置合理性,積極突出主要指標,加強重點工作的考核[4]。
現階段,鄉鎮財政發展的主要問題是資金緊張造成的收支管理弊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渠道是積極發展鄉鎮地方經濟。首先是鄉鎮政府需要按照整體目標實現統一化布局,積極利用地區以及資源等相應優勢,在政策支持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重視產業層級提升,加強對地方財政收入貢獻較大的產業支持,構建新興的經濟增長點,重視地方財政收入實力進步。其次是重視鄉鎮政府的管理職能履行,構建嚴格的管理制度,實施積極有效的經營措施,重視鄉鎮集體資金經營,避免鄉鎮集體資產的流失,提高資產價值,鄉鎮財政的發展可以具備更加充足的財力資源。在鄉鎮經濟發展中,積極統籌,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化的經濟措施,財政支出不能超過財政的實際財力,在經濟以及績效等多方面,科學化論證工程項目,避免違背市場規律的決策機制情況出現,以此促進鄉鎮經濟的發展[5]。
首先要完善以及修訂不同的財務管理方式,強化這一過程中的制度約束,其次是重視專項資金以及專項建設項目的強化,執行跟蹤反饋責任,加強有關部門單位的違反規定追究力度,落實直接責任人的責任。最后是重視資產的管理以及會計核算工作,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在實際管理中,結合資產的不同特點,制定較為詳細的資產構建以及使用制度,針對固定資產建立較為完備的等級制度,保證資產的賬目相符,避免出現賬外資產,通過以上措施保證國有資產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6]。
制定問責制,嚴格實施責任追究制,不斷規范干部的形象以及服務效能[7]。其次是加強員工的崗位技能培訓,遵循短期與長期結合、個性與共性統一的原則,結合財政標準化的建設需求,依據現有資源,加強當地黨委以及政府的協調性,不斷促進財政辦公場所建設,優化和完善后,解決基層干部的實際工作問題。加強財政工作人員的學習能力,培養工作人員自主學習習慣,加強理論知識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理論水平,加強業務技能培訓,不斷總結經驗,重視其業務操作能力提升。財政會計人員需要繼續教育培訓,加快工作人員理論思維轉變,不斷更新與完善財務知識。
鄉鎮財政是財政管理體制中比較薄弱的環節,機構數量較多,可以直接面對民生,需要承擔其中的收支任務,鄉鎮財政事務比較繁雜,因此積極解決財政管理中的問題,提高財政管理水平,促進鄉鎮經濟水平提高,增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