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鵬
嘉應學院醫學院,廣東514021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住院危重病人越來越多,壓力性潰瘍(pressure ulcer,PU)病人的醫療壓力也越來越大,據研究數據顯示,國內壓力性潰瘍患病率為1.58%[1],壓力性潰瘍的發生,不僅降低病人生活質量,而且增加了醫療護理費用[2]。壓力性潰瘍又稱為壓瘡或壓力性潰,是指局部組織長期受到剪切力和壓力,特別是骨隆突起部位,進而引起局部持續血液循環障礙或缺血,從而導致軟組織壞死。近10年,關于壓力性潰瘍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準確掌握壓力性潰瘍護理領域的研究熱點及趨勢,對未來更深入開展該領域研究具有一定借鑒意義。CiteSpace軟件是一款基于Java系統的用于計量分析的可視化軟件,可直觀地通過科學知識圖譜的形式動態展現某一科學領域中的知識發展、研究熱點和前沿方向。本研究將從科學計量學的角度,利用CiteSpace Ⅴ5.4展現我國壓力性潰瘍護理領域的知識基礎、研究熱點和前沿,了解我國壓力性潰瘍護理領域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研究趨勢,以期為后續研究者提供啟發。
選取中國知網(CNKI)的核心期刊、SCI來源期刊、CSSCI以及CSCD期刊,檢索主題詞為“壓瘡”或“壓力性潰瘍”,檢索時間為各數據庫建庫至2020年2月1日。在手動排除會議、文題索引等條目后,共檢索到相關論文985篇。
以CiteSpace Ⅴ5.4作為可研究工具,將985篇文獻以Refwork格式數據導出后在CiteSpace Ⅴ5.4中轉換,時間跨度設置為1992年—2020年,時間切片為1年,其他按照軟件默認設置,對機構發文量、作者發文量、關鍵詞進行分析處理,最后得到知識圖譜。在知識圖譜中,N代表網絡節點數量,E代表連線數量;Modularity Q值(Q值)和Silhouette值(S值)是評價網絡及其聚類的2個指標。Q值代表網絡模塊化評價指標,取值范圍0~1,Q值越大代表網絡聚類越好,一般認為Q值>0.3代表劃分出來的聚類是顯著的。S值是衡量聚類同質性的指標,取值越接近1代表該聚類同質性越高。當S值>0.5時,認為聚類是合理的,當S值>0.7時,聚類結果是具有高信度的[3]。
關于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最早發表于1992年,發文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1992年—2010年,年發文量平均低于10篇,直到2011年以后,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發文量折線斜率驟增,2012年—2013年驟增上升,2013年之后呈波浪增長,詳見圖1。

圖1 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發文量時間分布
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共有175名作者,發文量9篇以上的作者分別為蔣琪霞(31篇)、姜麗萍(15篇)、張玉紅(9篇)及賈靜(9篇),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發文量前20位的作者分布見表1。通過對發文作者的知識圖譜分析,可以清晰呈現出我國壓力性潰瘍護理領域的核心作者以及作者之間的合作共引用關系。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作者之間的連線共有293條,形成了以蔣琪霞為主要節點的網絡連接群。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作者合作網絡關系圖見圖2。

表1 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發文量前20位的作者分布

圖2 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作者合作網絡關系圖
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機構合作網絡關系圖見圖3。該知識圖譜的主要特征為:以原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為主要研究機構,輔以其他同級別或下級合作單位構成主要合作網絡,周圍零散分布其他發文機構。其中,原南京軍區總醫院共發表論文30篇,南京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發表11篇,復旦大學護理學院發表7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發表7篇。

圖3 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機構合作網絡關系圖
2.4.1 關鍵詞聚類
在CitesSpace中對關鍵詞進行聚類運算后,以Keyword的方式對關鍵詞進行聚類標簽提取和分類,得到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見圖4,去除主題詞(壓瘡、壓力性潰瘍、壓力性潰瘍、褥瘡)外,壓力性潰瘍護理領域主要研究熱點為:預防(#3和#7)、患者(#5)、系統評價(#8)。

圖4 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關鍵詞聚類圖
2.4.2 突現詞分析
突現詞是反映近年來某領域內最新的研究趨勢[4]。按時間順序呈現的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突現詞詳見圖5。紅色節點縱向對應該突現詞出現起止年份,橫向水平線代表相同聚類。在突現詞逐年分析中,除去主題詞外,1998年—2010年突現詞為患者和護理;2010年—2014年突現詞為循證護理;2013年—2015年突現詞為發生率、預防、品管圈;2017年—2020年突現詞為影響因素、風險評估。

圖5 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突現詞聚類圖
壓力性潰瘍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發生壓力性潰瘍不但會加重病人的原發病病情,還會增加醫療保健資源消耗。有研究表明,至少發生一處壓力性潰瘍使病人院內死亡風險增加2.81倍,出院30 d內死亡風險增加1.69倍,30 d內再入院率增加1.33倍[5-6]。除此之外,全球每年因壓力性潰瘍而產生的醫療費用巨大。有研究報道,英國每年因壓力性潰瘍耗費20億英鎊[7],美國每年用于預防、治療和檢測壓力性潰瘍的費用約為110億美元[8]。2010年以來,以壓力性潰瘍為主題的文章數量逐年增長,特別是在2011年國務院印發我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通知以后。老年人是壓力性潰瘍的好發人群,有研究顯示,70歲以上的壓力性潰瘍病人占59.75%[9]。因此,關于老年人壓力性潰瘍的預防、治療等研究具有較高的熱度。
CiteSpace作者共現分析可以識別一個領域內核心人物以及研究人員之間的合作、互引關系[10]。本研究結果顯示,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影響力較大的學者主要有蔣琪霞、姜麗萍、吳欣娟等,蔣琪霞發表于2013年《中國護理管理》雜志中關于現患率多中心聯合調研的文章共被引213次[9],文中采用歐洲標準的壓瘡現患率調研微型數據集和美國傷口造口護士協會指定的壓瘡現患率調查工具,從12所醫院聯合調研4次共40 415例成年病人,主要從壓瘡現患率時間分布特征、現患率年齡分布、現患率部位分布特征、壓瘡現患率科室分布特征和發生時間段分布特征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70歲為壓瘡預防的重點對象;骶尾部、足跟部和髂嵴部是壓瘡重點防護部位;重癥監護室、老年科和內科是重點預防科室;08:00~12:00和14:00~20:00是重點預防時段,為我國預防壓瘡的發生制定了“基線值”。其次,在蔣琪霞發表的33篇論文中,33篇均獲得基金項目支持,其中2015年發表于《護理學雜志》上的《慢性傷口感染常見病原菌及其干預效果研究》[11]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南京軍區科技創新課題項目的支持,其余32篇論文均獲得其他省市級項目支持。同時,蔣琪霞與超過27位研究者有直接合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張玉紅、賈靜、朱亞君等都是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領域的高產作者,高產作者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對于推動該領域的研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發文機構以原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為核心,包含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原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門診部、病理科、護理部、原南京市中醫院護理部等科研機構的合作網絡群。原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技術實力雄厚,建立有專門的門診傷口護理中心,其負責人蔣琪霞同時任中華護理學會傷口失禁護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也是世界造口治療師協會成員,其獨創的微氧治療和負壓傷口治療相結合的新技術目前已經推廣至全國,這也與前文中作者發文知識圖譜相符合。雖然原南京軍區總醫院發表論文只有30篇,但總被引頻次1 304次,平均每篇論文被引頻次為43.47次,2017年發表的3篇論文被引證高至187次[12-14],而引證文獻是衡量學術著述影響大小的重要因素,更是衡量該文獻價值的重要評價指標。從知識圖譜中發現,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與原南京軍區總醫院合作關系密切,其中蔣琪霞教授既是原南京軍區總醫院門診部傷口護理中心主任護師,同時亦是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因此,高校與臨床互為依托,在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領域有著較深入的探索。但不同地區、不同科研機構的合作聯系仍較少,以致形成一超多強,其他游離分散、單打獨斗的局面。
關鍵詞是文章的精髓,能夠敏銳、直接地反映出某一領域的研究熱點[15],而突現詞能夠反映出近年來領域內研究熱點,突現值越大越能夠代表領域內研究熱點和前沿[16]。CitsSpace可通過聚類運算得到研究主題詞相近的一類標簽。
3.4.1 壓力性潰瘍流行病學調查
本研究結果顯示,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高頻關鍵詞主要有“現患率”“患病率”“發生率”等,表明護理研究人員開展了許多對壓力性潰瘍流行病學的研究。2013年—2015年,關鍵詞“發生率”的突現值為3.760 5,說明此段時間內的主要研究熱點是關于壓力性潰瘍流行病學的調查。蔣琪霞采用美國傷口造口失禁護士協會制定的壓瘡現患率調查工具(Toolkit)對國內12所綜合性醫院病人進行橫斷面調研,結果顯示,壓力性潰瘍現患率為1.579%;壓力性潰瘍現患率好發科室為重癥監護室、老年科、神經內科;好發年齡為>89歲、80~79歲、70~79歲;好發部位為骶尾部、足跟部、髂嵴;好發時間為08:00~12:00和02:00~08:00。目前,對壓力性潰瘍發生率的評估工具尚未統一,主要使用的有Braden量表、Cubbin & Jackson量表、Munro量表、Norton量表以及國內自制的各種評估量表等,這些工具大多數來自國外漢化后,其有效性如何,是否適我國國情等[9],不同的評價工具都會給壓力性潰瘍“現患率”的評估帶來巨大差異。因此,未來護理人員在關注壓力性潰瘍好發科室、部位和年齡的同時,選用合適的評估工具對壓力性潰瘍流行病學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3.4.2 壓力性潰瘍主要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
本研究結果顯示,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高頻關鍵詞關鍵詞有“危險因素”“品管圈”“重癥監護室”“俯臥位通氣”等,表明該聚類主要研究如何預防壓力性潰瘍的發生以及主要的危險因素。“品管圈”和“危險因素”是針對預防壓力性潰瘍發生而采取的一種形式。關于品管圈研究主要熱點集中在2014年—2015年,此時突現值為3.474 1,在核心期刊上共有8篇相關文獻,其中2014年—2015年發表了7篇,在此熱點下,影響力較大的研究是王靜、管學妹2人。通過選取壓力性潰瘍高危人群,按照品管圈活動要求進行系統管理,結果發現,品管圈活動能有效降低高危病人的壓瘡發生率,提升護理質量[11]。王靜等[17]探討了品管圈在提升護士壓瘡評估準確性方面的應用效果,結果證明,品管圈活動確實能提高護士壓瘡評估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在預防壓力性潰瘍發生方面,利用品管圈等科學管理方式可以降低壓力性潰瘍發生率。“危險因素”和“影響因素”屬于相同聚類,其突現值為5.109 8,主要集中于2018年—2020年,共發表論文31篇,2018年孫欣悅[18]分析了影響上海市養老機構老年人壓力性潰瘍風險的危險因素,通過對上海市7所養老機構989名住養老年人進行調查,最終得出影響住養老年人壓力性潰瘍危險因素主要有:大小便形式、活動能力、近1年跌倒史、入住前來自三級以下醫院等,并構建了樹模型用于評估判斷壓力性潰瘍風險。“重癥監護室”“神經外科”提示是預防重癥監護室的關鍵科室,重癥監護室因為是危重癥病人較為集中的地方,大部分病人由于長期臥床、特殊用藥、意識障礙等原因壓力性潰瘍發生率較高,是普通病房的2倍或3倍[13]。“神經外科”手術精度要求較高,手術時間較長,對病人的體位要求高,容易造成病人術中壓瘡[14]。由此可見,護理人員通過選用品管圈、查找主要危險因素(例如壓力性潰瘍、神經外科等重點科室),并建立風險評估模型等可以對壓力性潰瘍預防起到積極作用。
3.4.3 壓力性潰瘍研究方法的轉變
本研究結果顯示,壓力性潰瘍護理研究高頻關鍵詞主要有:“Meta分析”“系統評價”,說明此階段壓力性潰瘍研究熱點從臨床隨機對照研究逐漸過渡到二次研究。在護理研究領域,隨著循證護理理念的不斷深入,高質量的護理研究證據日益受到重視,護理領域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研究在進入21世紀初期以后,高質量研究越來越多[18],這也與表2中關鍵詞“循證護理”突現值時間相符合。其中關于“敷料”的Meta分析為研究熱點,有研究表明,預防性使用泡沫敷料聯合常規護理能有效減少高危風險病人壓力性潰瘍的發生[19-21]。然而,目前關于泡沫敷料的使用時機、使用方法、更換敷料的時間及停用的時機等問題,仍需要未來研究者更多的關注。因此,在壓力性潰瘍護理領域中,Meta分析和系統評價作為一種循證方法,將在日后的研究中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重視。
盡管CiteSpace在國內其他學科領域研究已經比較深入,但是如何評價軟件結果的有效性和解釋知識圖譜的標準還沒有統一定論[22]。且因CiteSpace軟件無法同時分析國外數據庫和國內數據庫,兩者暫時無法兼容,因此,本研究只納入了CNKI數據庫中的核心期刊,可能造成一定的結果偏移,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會進一步完善。
綜上所述,國內壓力性潰瘍領域的研究仍處于發展階段,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①缺乏合作聯系,國內研究缺乏跨機構跨地域的合作研究,例如本研究機構知識圖譜中,主要研究機構是以原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及其所屬單位或聯名單位為主要研究群體,其他研究機構呈現“碎片化、單打獨斗式”的研究,建議以后的研究中應該加強研究單位之間的合作聯系;②高質量的壓力性潰瘍評估工具可以指導護理人員對壓力性潰瘍高危人群采取預防性護理措施,但目前難以做到統一標準,因此后續研究者對壓力性潰瘍評估工具的研究仍然意義重大。隨著護理研究方法不斷發展以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的優勢將逐漸成為后續的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