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振生
常州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江蘇常州 213000
近年隨著人民群眾旅游熱,玻璃鋼船尤其小型玻璃鋼船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公園、湖泊等作為游覽用船,與此同時,玻璃鋼船由于重量輕,速度快,也被廣泛用于高速巡邏等場合,所以玻璃鋼船舶的生產需求比較大,同時也造成檢驗壓力與日俱增。船舶檢驗機構如何又好又快的對船舶進行把關,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目前現行有效的玻璃鋼船(學名纖維增強塑料船)法規有《纖維增強塑料船建造規范》(1991),規定了船長小于40m 的內河和沿海民用船舶建造要求,《纖維增強塑料船建造規范》(2016)規定了船長在20m-60m 航行于內河和沿海的民用船舶建造要求,同時玻璃鋼船舶還應滿足中國船級社《材料與焊接規范》對纖維增強塑料材質的要求,以及《內河小型船舶檢驗技術規則》(2016)對20m 以下小船的檢驗要求,同時還要符合《內河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19)高速船部分的章節要求。對于玻璃鋼船舶的建造檢驗開工前檢查,包括樹脂等原材料的檢驗以及建造過程中的監督檢驗,由于玻璃鋼船舶材料的特殊性,檢驗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玻璃鋼成型工藝,這是與其他船舶建造過程不同之處。
小型玻璃鋼船舶主要通過手糊成型還有真空成型兩種方式,像10m 以下小快艇基本一周之內就可以制作完成,在水網發達地區玻璃鋼船廠比較多的情況下,驗船師檢驗就不堪重負,同時也無形中拖慢了船廠的生產進度,快速發展的玻璃鋼檢驗需求與有限的驗船師精力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小型玻璃鋼船檢驗中還有以下問題:
玻璃鋼船不同于鋼船,鋼船是由采購的具有CCS 認可的合格鋼板焊接而成,外板有質量保障,而玻璃鋼船外板是由工人手工或者抽真空成型,工人糊制水平參差不齊,因此船體外板的質量就需要格外注意,法規要求在鋪敷成型期間,應制作供驗證用的試板[1],按照規范在船體上截取一塊不太實際,同時試板在約45°角放置的平板模具上模擬制作,不與船體同時制作,試板與船體質量的相關性存疑。
玻璃鋼船由于建造工藝的特殊性,是由樹脂、紗布等化學材料糊制而成,在外面風吹日曬雨淋的復雜情況下,水會很容易滲入艙壁,進入客艙底部位置,在水壓的作用下,水流通過芯材、通過縱向骨材在橫艙壁上的開孔滲入到隔壁艙室的情況比較多,在營運檢驗中經常碰到這種情況,日積月累對船舶穩性乃至安全都是不小的隱患。
玻璃鋼船尤其小型玻璃鋼高速船,按照法規要求相較低速船需要做灌水試驗驗證進水狀態抗沉性,滿載排水狀態乘客集中一舷穩性試驗,船舶檢驗的工作量相應也加大了,再加上玻璃鋼船種類繁多,對驗船師到場檢驗是不小的挑戰。如果船廠數量多并且報檢集中的話類似船用電纜等隱蔽性檢驗項目只能合并檢驗,船檢對于船廠質量的把控存在把控不到位的可能性[2]。
浮力體的填充主要涉及到2 個方面,一是填充體積,二是填充率,填充體積很好解決,關鍵是填充率的問題,目前絕大部分企業是采用泡沫填充的,缺陷是填充率不高、碎屑多,一些廠家反映發泡的缺陷是吸水率高。針對上述情況,市場是否有低吸水率的發泡劑,如果有,可以逐步過渡到浮力體發泡填充的方式,以此來增強船舶的本質安全性。
船檢機構與船舶制造企業的關系不應是貓和老鼠的關系,應該為了建造舒適、規范的船舶而共同努力。船舶制造企業提高責任意識,造好船,船檢機構提供優質服務,檢好船,玻璃鋼船舶市場才能做大做強。針對目前檢驗現狀,對檢驗的管理思考有以下幾點:
推動造船及相關企業落實船舶安全質量責任制,強化造船企業安全質量主體責任的落實。玻璃鋼船主要用于載客,船舶質量直接關乎乘客安全,船舶生產不容弄虛作假,以次充好,偷工減料,提高船舶制造企業安全意識,是首當其沖的大事。
船廠首先應讓廠里質檢部門自己檢驗合格后再報檢,這對于船廠內部發現問題大有裨益,否則船檢到廠后發現嚴重問題,浪費彼此時間不說,船廠重新整改也損害船廠經濟效益。
建議船檢機構對船舶制造企業進行分類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對船舶制造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對發現船舶制造企業惡意偷工減料、不按圖紙施工等行為實施相關限制措施。
除了極少數上規模的玻璃鋼船制造企業外,很多玻璃鋼船舶制造企業技術力量薄弱[3],有些企業沒有造船方面技術人員,有些企業沒有玻璃鋼方面技術人員,大多數船廠僅有幾個做過玻璃鋼制品經驗的工人,船廠整體技術狀況令人擔憂,因此在船舶外板施工方面,敦促船廠按規范施工,不得隨意鋪層,偷工減料,在密性檢驗方面,工人在艙壁處需要額外注意,建議鋪敷表面氈進行加強處理。
在國外,船檢“外協”新模式早已盛行,美國船級社、勞氏船級社等均認可具有相應資質的監理機構,船檢“外協”新模式是指一些檢驗項目由船檢外協給獨立第三方機構,這會減輕船檢機構檢驗任務的繁重程度,同時獨立第三方機構對檢驗事項需要負責,于此同時船檢機構和外協機構需要厘清責任,當然相關制度還需要頂層設計。
小型玻璃鋼船目前建造檢驗關乎安全,需要船檢機構和船舶制造企業共同來維護,船檢機構履職盡責的同時需要船舶制造企業規范生產,這樣才能達成雙贏的局面。“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我相信經過各方努力,目前建造檢驗的現狀相信會很快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