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波 顏文武 黃帥帥
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 江蘇昆山 215300
當前,我國現代化技術水平逐漸進步,國民經濟發展形勢較為樂觀,尤其是對于房屋建筑行業來說,其作為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堅力量。建筑的數量及規模均在大幅增長。與此同時,建筑的質量問題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而地基基礎工程是建筑工程項目能夠開工的基本前提[1]。房屋建筑在地面被建立,房屋上層建筑的結構重力會通過墻及支柱傳遞給地基部分。若是其地基的承載力無法達到規范要求,將會破壞建筑整體的穩定性。地基基礎作為建筑工程中的重點,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執行工程作業,全民維護建筑得穩定與安全。
地基是建筑工程中基礎建設保證,將直接關乎到房建筑的基本質量。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且地理環境復雜,地質更是千差萬別,因此在進行房屋建設之前,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運用最適宜的建設方法完成對房屋建筑的工程建設。為了增強地基建設的整體效果,打造高品質的建筑工程,需要更深入的制定優化辦法。當前,我國大多房屋地基基礎施工技術有著透水性、剪切性及壓縮性的特點,所以,為了有效促進房屋的安全,做好質量保障工作,其地基建設方面必須具備較高的承載能力。避免因不遵守房屋建設規定而導致房屋出現的失穩、沉降和滲水等問題。
軟土地基結構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因此會對房屋建筑工程結構造成不可預測的質量安全問題,應通過先進施工技術對其力學性能進行改造。由于軟土地基的不可預測性、低透水性、可壓縮性等特點會對地基基礎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應對軟土土基進行一定的換填處理,確保軟土土基力學性能滿足建筑結構施工要求,確保建筑施工的順利開展。施工前期施工單位應與地質勘探單位進行溝通,明確土壤類型及土壤性質,與專業地勘人員進行交接。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應盡量使用新設備、新技術,確保改善地基性能,為后續施工過程奠定良好的基礎。為防止房屋建筑工程出現不均勻沉降等質量安全問題,監管部門應制定相應的監管程序,確保軟土地基處理的有效性[2]。
以建筑施工為例,必須預先測定土層的性質,明確措施與方案,才能進行樁基礎施工技術應用,將預制樁通過相對穩定的壓力逐漸壓入土層當中,使施工區域的軟土層承載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與控制,同時該方法還具有較強的環保性能,適宜多方面應用。但是在建筑施工應用過程當中,我們需要確保充分了解地基基礎,同時掌握地基所在土層和水文基本情況,以及相關的壓樁速度和樁承載力數據,保證科學有效地利用壓樁機設備。在建筑施工實踐過程當中,還需要做好相關監測管理工作,避免在壓樁過程中出現土方沉降等問題,并做好相關挖填土準備工作。
項目特點,本項目基坑占地面積廣,軟土最深達22m,三面環河:項目有整體地下車庫,地下1層,基坑周長約1129米,基坑開挖面積約58844平方米,形狀大致呈矩形,基坑內邊線離用地紅線僅為3.6m,地質條件差(約4/5為古河道區域)開挖深度約為3.9-5.4米,坑中坑基坑深度約1.4-2.6m。地基坑開挖深度較深,基坑側壁土層以軟塑-流塑的飽和粘性土為主,基坑支護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
針對項目地址情況,綜合考慮項目主樓基礎采用預應力混凝土實心方樁,其具有以下優勢:
其外表面積大且成方型或多邊角型,在土層中樁體與土的休止角比圓型的外表大得多,意味著空心方樁比管樁在同等地質條件下能獲得更大的承載力,為工程省下大量的基礎資金;通過對比情況來看,350的空心方樁的樁本身承載力要相當于500外徑的厚壁管樁,每KN承載力造價要低于預應力混凝土管樁,這意味著設計人員在同樣的設計承載力下可優選方樁
方樁的理論計算抗剪力是同等管樁的2-3倍,據日本建設省的實際測試,是管樁的4.5倍,這說明空心方樁的抗震性能非常優越,很值得在多震的區域及高層建筑、大面積地下室的建筑物基礎中推廣使用,項目處于淤泥質土中,對樁型的抗剪要求高
方樁施工破損率低的特點,高強混凝土配上方形的頭部,比管樁有更好的耐沖擊性能,和小得多的樁頭破損率;方形比圓形有更大的焊接周長,充分保證每節樁之間的有效焊接強度,大大減小了方樁在施工中出現接頭脫焊或位移現象,使成樁質量更優;
方樁的使用,因其諸多優點,必將為市場所接受,并得到推廣使用,我國建筑材料生產企業,參照國外經驗并按符合我國地質和制造情況的實心方樁已開發完成,并在工程實踐中大量使用,目前從所使用的工程情況分析,方樁已取得了良好的技術性能優勢,在本項目中成功應用。
換填地基處理技術作為最基礎的地基處理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軟土地基基礎處理中運用廣泛。在制定換填方案前,設計單位應結合地質勘探報告及土壤質量檢測報告進行綜合考量,制定符合施工現場要求的換填方案。施工單位在進行軟土地基基礎換填施工時,應確保換填材料的性能符合要求。在換填材料進場時,應進行見證取樣,并送至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檢驗,確保換填材料的力學性能,保證整體地基基礎的質量。施工過程中,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先將不符合標準的土質層挖出,將穩定性良好的材料換填到原有土質層位置,通常使用力學性能穩定的砂石或碎石,最后壓實換填的土質層,并對其壓實度進行灌砂法實驗,確保換填土質層滿足建筑結構施工要求。換填地基處理從根本上降低了軟土土基對建筑結構的影響。由于換填地基的施工成本較高,施工單位在對換填材料進行采購時,應進行對比,選取性價比最高的換填材料,確保施工成本的降低,提升施工資金利用率,確保整體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3]。
總之,作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軟土地基是最常見的建筑工程之一。在軟土地基的建造過程中,如果發生技術錯誤,將會對整個建筑工程質量造成影響,因此,應將理論知識與工程施工實際情況相結合,運用合理、有效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保障工程的質量,降低沉降發生的概率,進而促進建筑業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