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英
山東省禹城市審計局 山東德州 251200
大數據的介入就使得信息獲取渠道更為廣泛,審計結果就更為精準。因為傳統的審計技術和組織結構的限制,一些重要數據難以在第一時間進行有效的匯總、分析,進而影響了審計人員的工作進度和質量。大數據技術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協調搭建相關的數據庫和信息交流平臺,統籌整合不同部門、行業的數據信息,此舉可以有助于提高數據信息的處理效率,并提高審計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信息化時代,各類信息數據量猛增,且來源相對復雜,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數據篩選及信息交互的難度,繼續使用傳統的模式,嚴重制約了設計工作的周期時限,影響工作的整體進度。基于此,審計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相關性分析,建議采用分散式計算技術開展數據分析[1]。
伴隨著信息技術都出現,審計的模式和程序也發生了改變,審計人員利用大數據技術將不同數據進行整合,對數據庫內數據進行分析,有效避免了抽檢“以偏概全”的審計風險。通過使用大數據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審計工作的流程,實現連貫性、動態性、時效性的審計,大大提升了審計效率。不僅如此,有了大數據數據庫的這一基礎,還可以從之前的事后審計逐漸變成事中審計或者事前審計,提前規避一些審計風險,使審計工作更好發揮其作用和價值。
大數據技術的推廣,這也標志著,今后的審計工作不僅可以有效解決數據分析處理慢、審計工作效率低的問題;還能極大縮短審計人員在數據處理上的工作時間,并將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取證及審核工作中去。大數據應用到審計的過程中,需要對數據庫系統進行統一,還要與相關的部門在信息互通交流上達成一致,將政府與社會團體等組織的數據輸入數據平臺。完成這些基礎工作之后,利用大數據的云計算功能,對數據庫內的數據分析、篩選,進而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潛在的風險,提出應對策略。
因為大數據技術屬于高新技術,這就意味著在利用大數據技術審計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同時掌握計算機技術、數據分析和審計技能等專業技能,尤其要精通數據的采集、存儲和分析等專業技術。就目前的情形來看,這類人才資源是短板,可以說是供不應求,而同時具備大數據技術和審計技能的人才少之又少。
在信息搜集的過程中,要確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審計部門在工作中時常會接觸到各類保密的資料及數據,這其中包括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及內部資料,也有國家層面保密度較高的數據,一旦出現數據泄露或外傳都會給國家和被審計單位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這也就要求大數據背景下,審計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強化安全防范意思,狠抓信息安全制度;審計職能部門也不斷加強、適時更新保密措施,以便確保數據安全,保護個人、企業及國家隱私的安全性[2]。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推廣,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跟傳統的審計模式相比,其優勢也逐漸顯現出來,審計部門也認識到了其重要性和實用性。但是在一起地方因為經濟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審計部門尚未建立大數據分析中心,這也導致出現數據資源浪費、出現數據孤島的現象。目前對于很多地域來說,大數據技術還處于嘗試階段,即便是已經擁有大數據處理平臺的地方,很容易出現重建設、輕使用、數據資源整合利用率過低的現象,整合數據資源迫在眉睫。
首先是構建制度,創建審計數據平臺。從制度上、法律上對審計從業人員行為進行規范和強化,確保數據的真實、有效、準確。有了制度和法律保障,各審計部門還要加強與經常被審計單位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并嘗試建立定點聯系人、網格化審計機制,逐步實現電子數據報送機制,實現數據審計的全面覆蓋、動態監控。其次為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全面提升審計能力。轉變審計思路和思維方法是開展大數據審計的關鍵策略。要注意調整人才的結構,注意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爭取實現人才的一專多能。大數據的先決條件已經要求審計機關的工作人員必須是高層次人才,基于此,就需要審計部門引進或培養一批同時精通計算機技術、數據分析等專業技能的人才。此舉可為今后大數據技術在審計領域的延伸和推廣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再次為提高大數據審計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審計部門應打造一支專業化的數據分析團隊。與成立數據中心、強化人才戰略一樣,由兼備審計、數據分析和計算機技術等領域的專家團隊組成的分析團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同時,在全面把控數據的基礎之上,運用先進的技術,搭建數據模型,開展數據的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優化、修正數據模型,進而發揮大數據的強大綜合分析優勢,提高大數據在審計過程中的應用水平和能力[3]。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完善各項制度,建立健全大數據分析平臺,培養復合型人才,從而能夠促進審計工作更加的科學高效。